浙江在线03月07日讯怎样让孩子融入公益活动?什么样的公益活动适合全家总动员?我们请有经验的公益活动参与者、组织者,还有国外公益志愿者来说一说。
小朋友知道别人有困难我们就要帮助他
陈爽是杭州西溪街道的一位女企业家,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浙江省首个中外友好志愿者俱乐部的发起人。
她的老公Tim是澳大利亚人,现在杭州生活、工作,他也是在杭州的外国人慈善代表。
陈爽夫妇
"在杭州生活的外国人超万人,他们租房、找工作、孩子就学、看病,甚至交通出行,都需要别人帮忙。因此,他们也很想帮助杭州的朋友,他们中有医生、设计师、画家等,可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助人,我们就把大家聚集起来,建了这个中外友好志愿者俱乐部。”陈爽说,去年春节,她就带着来自法国、意大利的外国朋友,一起为浦江患血管瘤的少女捐款,并到家里看望她。
平时俱乐部与西湖区组织的公益活动中,也常常有外国小朋友的身影,他们去西溪湿地捡垃圾,学习环保知识,和父母一起参与公益。我们很好奇,在国外,家庭一起参与公益的方式是怎样的?Tim给我们介绍了澳大利亚的情况。
他用熟练的中文说:"在澳大利亚,公益分类比较广,分得很细,比方说,有帮助别人戒烟、戒酒的组织,还有帮老年人去超市买东西,帮流浪汉找住处的,帮家暴受害者的。在公共场所,有宣传各种公益组织的册子,虽然没有专门带着小孩一起去做公益的要求,但是很多社区发起的公益活动里,小孩子都会跟着父母去参加。”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当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某一个镇、村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不论大人、小孩都会参与到救灾中,帮助受灾的人。
"比方说我们有亲戚在乡下,遭遇了森林大火,自己家里的房子也被大火烧掉了,这时他的邻居很多人都会来帮助他,连5岁的小朋友都会去帮忙递食物。”TIM介绍说,澳大利亚人做公益强调力所能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会直接拒绝。
大人不会刻意教小孩子要怎么做公益,但是碰到别人有困难,就会很热情地去帮助,孩子看到了,即使不懂公益是什么,但从小懂得别人有困难就要去帮。
小朋友收集瓶盖拼图很有趣味
环保志愿者梁存建带着9岁的女儿涵涵在做一件事:收集各种啤酒瓶盖,现在已经收集了2万多个。
"我曾经把啤酒瓶盖里的皮圈拿出来,烧给她看,告诉她这个东西是埋在地底下很多年都不会降解的,我们不如收集起来,拼成各种图案,可以在幼儿园、咖啡店等地方做装饰品。”梁存建说,现在女儿到饭店里去吃饭,都会留意啤酒瓶盖,把它们收起来带回家。
"她会告诉她的同学、朋友,让他们有瓶盖都给她,等收集得多了,大家就可以一起拼图案。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环保的种子,因为环境是大家的。环保公益活动其实有很多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做,比方说体验生活、要动手锻炼的,种一棵树、捡一个烟头、收集一个瓶盖、回收一把废弃的雨伞、收废果皮做环保酵素等等,都会有很多孩子愿意来参与。”梁存建说,现在女儿的环保意识比自己还强,一看到要丢弃的果皮就会提醒大人,放起来做酵素。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想做的事会更多。
19周岁的冯楚洋是浙江财经大学大一学生,他妈妈是一位贴心城管志愿者,他也是在妈妈的感染下,加入了贴心城管志愿者队伍。
除此之外,他还报名参加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做给各寝室分发信件的志愿服务。"我希望到了大二、大三,可以像学长、学姐一样,去贫困地区支教,接受心灵洗礼。”
带孩子认识公益做比说要强
"我女儿5周岁的时候,一个冬天的夜晚,我们开车经过一家银行,她看到有一个老奶奶睡在银行门口,她就问我:妈妈,这么冷的天,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老奶奶送一条棉被?”陈爽说,从那时候开始,女儿把做家务赚的钱和零花钱都攒起来,三分之一留给自己用,还有三分之二买各种东西去帮助别人。
女儿从小就能想到要去帮助人,得益于经常参与父母组织的公益活动。
梁存建觉得,带孩子一起参与公益,比给她说教什么都强。孩子们在班级里参加很多募捐活动,但孩子们都是看别的同学捐了,自己也捐,是一种从众心理,并不知道其中的意义。
而且捐钱大部分都是来自父母的,捐完了就算完成一项任务,而参与公益的亲身体会,效果是不同的。
杭州自然之友文化发展中心秘书长余林乐说:"当我们把甘孜当地孩子的照片拿给同学们看,照片里冬天还有孩子穿着拖鞋,身上只有两件单薄的衣服,他们一个靠在另一个身上取暖,这种场景让同学们感受最为深刻。今后,我们还会组织家长带着孩子到当地,亲身感受一番。”(杭州日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