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8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王益敏)20多岁,大学本科学历,有份安稳的工作,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这样不是挺好?
在温州乐清,有三个年轻人偏偏不愿意。他们宁可剪去心爱的长发、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身上沾满面粉、手上一层老茧……
他们的创业项目,听起来也不那么"高大上”——做手工馒头。
有人摇头:"大学都白读了。”可他们自己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蹭蹭”上涨的销量,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
他们说,这叫"梦想”。
为了试口味
一顿要吃七八个馒头
谢鹏、龚亚兰和郑静都是温州乐清人,在高中时就认识,关系一直很不错。
去年,三人结伴去丽水玩,发现一位阿姨做的红糖馒头特别好吃,就跟她学了起来。
"后来,无意中听食品检测部门工作的朋友说,很多地方的馒头、面包检测出来的结果不太好,我们就产生了自己做健康馒头的想法。”龚亚兰说。
去年9月,他们租下街角的一间房子,踏上了创业路。
"一开始都在研究口味。”馒头做出来后,三人要试吃,"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啃馒头,为了不浪费,每个人一顿饭甚至要吃七八个,有段时间看到馒头就受不了。”
女生剪去了长发
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三个人的创业资金只有5000元,房租就用去了大半。对于平时还有工作要忙的他们来说,创业之初的艰辛,比想象中更难。
"因为是利用业余时间创业,所以,我们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可以睡觉。”谢鹏说,没想过放弃那肯定是骗人的,但坚持下来后,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
为了方便做馒头,两个女生狠心剪去了及腰长发。曾经爱穿裙子、爱给头发做造型、爱出门逛街的郑静,手指有了老茧,作息颠倒,素颜出门更是经常的事。
谢鹏是团队中唯一的男生,承担了很多苦力工作。他的手上有一层厚厚的茧,手指上不时会有长短不一的裂痕。
"做馒头衣服很容易沾上面粉,去上班又来不及换,同事老是笑我。”谢鹏说,他的黑色运动鞋,也经常会变成灰色。
自从创业后,谢鹏几乎没有了夜生活,每天下班7点就睡觉,第二天凌晨1点起床去和面,"有时单位要加班,甚至值班到12点,我一下班,就要直接赶去店里。”
从一天卖三四十个馒头
到一天六七百个
相比做馒头,卖馒头更难。
"刚开始我们拉着保温箱出去叫卖,哪里人多往哪里走,也经常在小区里偷偷发宣传单,后来又弄了微信下单。”三人说,起初推销经常碰壁,有时候一天只卖出三四十个。
三人都是大学本科毕业,"有时候,站在菜市场、骑着三轮车叫卖馒头,碰到了熟人,会招来各种调侃。一些年纪大的,直接摇头经过,丢下一句,‘大学白读了’。”
他们说,这样的不理解,让他们想过放弃,是顾客的"点赞”和朋友的鼓励,支撑着他们坚持下去。就像他们的朋友"二筒”说的,能用业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值得敬佩,毕竟梦想是靠行动,而不是嘴上说说。
如今,他们平均每天的销售额超过了1000元,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六七百个馒头。馒头的品种,也从1块一个的红糖馒头,陆续增加了红枣、南瓜、核桃、黑米等。
说起未来的计划,三人说,积累资金后,他们打算开一家实体店,"我们还想吸纳更多年轻人,跟我们一起创业,把馒头的品种越做越多。”
谢鹏说,半年多来,他感受到自身的变化,学会了承担和面对。
"没有有压力就不会成长,这是很好的历练。”龚亚兰说。
他们的作息表
凌晨1点:谢鹏先到,开始和面
凌晨2点:郑静到,将面团切块定型、发酵,再开始蒸
凌晨4点:第一笼馒头蒸好出炉
凌晨5点多:龚亚兰推门进来,开始煮黄豆,打豆浆
凌晨5点50分左右:三人骑着电瓶车、三轮车出门卖馒头
早上8点:谢鹏和郑静各自回到工作岗位
下午:龚亚兰去单位上班
晚上:龚亚兰下班后会将第二天的材料准备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