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2日讯(浙江日报见习记者 张梦月)一次小小的出入口“移形换位”,缓解了周边道路的拥堵。不久前,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的交通组织管理优化,赢得了众多市民点赞。这场交通治堵“手术”背后,是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的群策群力——代表们实地查看拥堵情况,指出堵点特征,并向下城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治堵意见建议。
找出道路交通管理短板并逐一击破,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2月底启动的交通治堵专项监督活动重点所在。截至4月11日,杭州市政府共收到市人大64条关于补上道路交通管理短板的建议。其中,既有解决“停车难”的停车场、泊位建设,也有捋顺“行车难”的道路延伸、科学管理、打通堵点等。市民反映强烈的“乘车难”,也被纳入短板治理当中。
对于交通管理短板,杭州交警部门积极进行分解整改。2月起实施的37个“禁左”点位措施,如今已取得显著成效,天目山路、体育场路、曙光路等路段通行速度提高了7%。4月7日起,中河中路河坊街路口等23个路口、路段也被纳入“禁左”行列。
这些短板中,已经完成整改的有9条,主要涉及缓解滨江彩虹城公交车站乘车难、加快城北地铁建设、马路维护工程施工时间合理安排等。正在加紧整改的42条,涵盖上城区停车泊位建设、武林商圈两大广场地下联通、交通事故车占道引起道路严重拥堵等。
人大代表找出的短板,有些是长期的交通“顽疾”,受制于客观条件等,解决起来并不容易。比如电动车、“僵尸车”、医院门口盲道被占用等。
杭州市交警部门说,去年以来,已经对电动车开展了数轮专项纠违行动,“但面对全市220万辆有牌电动车、160万辆无牌电动车的现状,实际整治效果还不够理想。”下一步,杭州市相关部门将加强协调研究,进一步明确治理方案,抓好整改落实。
“僵尸车”监管,杭州也将提上议程。目前,部分车辆长期占用公共泊位,降低停车位利用率,也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品质。杭州市政府表示,前期已对“僵尸车”问题进行专题协调,对长期占用道路停车泊位的,坚决进行拖移,但目前法律上还缺乏对其处置的依据。“下一步需要出台公共停车泊位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进行规范保障。”
此外,交警部门重拳出击,对违停行为实施“罚款+记分”。过去一个月,在57条严管路上共现场查处违停5429起,其中记分处罚3826起,占比逾70%,极大地提高了执法震慑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