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3日讯 和2016年夏季奥运会同样近在眼前的,还有将于今年8月举行的国际信息学奥赛。近日,这一重要赛事的中国队选拔结果出炉。在北京的选拔赛现场,听主持人念出自己的名字,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学生金策脸上,露出了特有的腼腆笑容。他将与其他三位来自国内顶尖高中的队友,共同前往俄罗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信息学奥赛。
经过三年努力,两次站在中国代表队的门口,金策这次终于如愿入选,获得在国际赛场追赶学长李超、徐寅展的机会。
听到这消息,最兴奋的人,莫过于学军中学“信友队”的成员们。尽管他们当中已经接连走出3名国家队队员,但大家仍为金策此次入选激动不已,一是因为奥赛国家队队员的含金量极高,非一般的奖项可比;二是因为成功入选实在太不容易了,过五关斩六将,全国一共才4人。
多少个一等奖
才换来进国家队
像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金策不止经历过一次。三年前,第八届世界数独锦标赛上,他击败日本选手森西亨泰,拿下个人总冠军。
这位数独世界冠军转战信息学,在天赋与刻苦训练的共同作用下,同样硕果累累。
初中时,就读于杭州文澜中学的金策,文化课一直是年级第一。到了初三,他就获得了全国信息联赛提高组(高中生竞赛级别)一等奖,并因此通过特长生保送进入学军。
2013年冬天,刚念高一的他参加全国信息学奥赛冬令营,与50个国家集训队同场竞赛,获得全场第一名,震惊组委会。高一暑假,全国信奥总决赛中,他又以第一名夺冠,保送清华大学。2014年5月,在亚太信息学奥赛中,他再次满分夺冠。
在金策身边,像他这样的学科尖子生还有很多,比如吉如一、邓哲也、王嘉树……吸引他们的是学军强大的教练团队:除了中国信息学奥赛钻石级教练徐先友老师,数学有中国数学奥赛名师国际金牌教练边红平加盟,他培养的学生一共获过11块国际奥赛金牌;物理有国际金牌教练叶方勇、亚洲金牌教练毛朝亮、方润根坐镇;化学竞赛教练姚琪、徐月明、余金花等3位老师成绩显著,培养学生获全国竞赛浙江赛区一等奖,人数均在10人以上;生物教练有胡晓华、余林、王艾丽、方亲亲等4位全国金牌教练。在教练悉心培养下,目前,这批尖子生都已保送北大清华。
但他们还不满足,走上学科竞赛这条路的人都有一个梦想:进国家队。这是学科竞赛的最高荣誉,意味着可以和世界高手过招。自从李超、徐寅展两位学长分别获得第24届、第26届国际信奥大赛金牌后,金策等学军的“最强大脑”们,就把赶超他们当作目标。
看到爱徒金策终于如愿以偿,教练徐先友感叹:“从他身上,我们更深刻体会到,多少一等奖,才换来进国家队!”
想不到国家队选拔
严格到“虐心”
徐老师的感叹是有原因的。虽然金策在各项信息学赛事中成绩优异,被大家视为“信息学大神”,但他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高一暑假,他以第一名成绩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却在选拔赛中发挥失常,与国家队失之交臂。“我难过了一个月,也想过要放弃。”梦想触手可得却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金策坦言当时的灰心和难过。而正是徐老师的鼓励和身边队友的支持,帮助他渡过了这个难关,坚定了走上国际赛场的梦想。
2015年,金策又一次进入国家集训队。这一年,他的学长徐寅展收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赴美之前,徐寅展协助徐老师辅导师弟师妹,助力金策第二次冲刺国家队。
2016年冬令营,金策参加了4场选拔考试,历时几个月,完成了100道繁琐的题目,通过了“50进15”的初选。之后,入选的15名选手分作5个小组,互出题目考察对方,并完成论文前往北京参加答辩和考试。
2016年5月1日,金策又一次前往北京,并完成论文答辩,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前6名。与另外5位选手参加了面试选拔,经历重重波折考验,金策终于迈进国家队,拥有了国际舞台的展示机会,距离高中阶段的终极梦想,只剩一步之遥。
天赋、教练和团队
缺一不可
回顾冲击国家队的经历,金策的经验是,除了自身天赋与努力,拥有优秀的教练和良好的团队,也都是必备条件。
他的教练徐先友,在学军中学先后带出了李超、徐寅展两位国际信奥金牌选手,和一支强大的信息学竞赛冠军团队。
在金策的眼中,徐先友老师是学军信息学团队教父级的人物。他在学军辛勤耕耘12年,培养的学生获国际信息学竞赛金牌2枚,亚太地区竞赛金牌15枚,全国决赛金牌18枚,全国联赛一等奖200多人次。他也是全国信息学竞赛钻石级教练,学生遍布计算机行业顶尖领域——2007届学生徐源目前在Google总部工作;2010届学生邵林博,在哈佛攻读博士;2015届学生徐寅展,被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录取……
在徐老师带的团队中,高手们有许多共通点:知识面很广、综合素质高、阅读能力强,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不光数学,英语也不错,不只会读书而且会活学活用。他们会经常一起切磋交流,互相当小老师。金策觉得,这种氛围是激励他走到了今天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也正是上述原因,近一年来,学军中学“信友队”这个冠军团队,成绩创出历史新高,放在全国都很抢眼。
陈萍校长表示:“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学也应助力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事业。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成为我们的教育使命。”因此,学军中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也正在悄悄地转变。创建创新实验室,成立创新人才培养中心,都是为了服务于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学军信友队在“理念,模式,课程,人才”中已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