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志愿者送给大山孩子的礼物 十年。写给千里之外的花花小学
2016年06月01日 02:39:29 来源: 钱江晚报 记者 陈伟利

图一:原来花花小学现在花花学前班;图二:在花花学前班就读的孩子;图三:学校里,2015年冬孩子们在圣诞树上留下的心愿。

  浙江在线6月1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陈伟利)

  前言: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有一群杭州的叔叔阿姨给远在云南大山深处的孩子送去了节日祝福。这些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群杭州的叔叔阿姨在默默地帮助他们,直到现在上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叔叔阿姨还在默默地给他们鼓劲、加油。

  深山里的孩子和这些杭州的叔叔阿姨,有着十年的缘分,有着无数故事——

  “四十朵花花助学”是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它是一群由杭州人组成的助学团队。十年前,他们在云南迪庆州维西县群山深处盖了一个学校,每学期招募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老师去支教;十年里,“四十朵花花助学”也因不接受任何商业性质的合作成为公益圈的乌托邦。

  十年,约有500名孩子从花花小学出去;十年,共有97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老师前往花花小学支教。

  2016年的1月下旬,它出了一个告示——结束在云南两个教学点的助学,并详细向社会汇报了花花的资金和资产情况。缘由何在?原来,2015年政府在离花花学校不远的地方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一所村小,包括花花、菊香在内的附近几个教学点全部并入新学校。

  其实,“四十朵花花”与钱江晚报、杭州、浙江有密切关系。2006年,花花学校刚建成,钱报记者亲赴云南,独家率先报道了“四十朵花花”的美丽花开;10年间,“四十朵花花”被杭州、浙江、中央级诸多媒体报道,也因此得到了许多素不相识也不知身在何处的资助者的关注。

  不久前,钱江晚报记者再次来到四保村,探访花花小学留给当地的故事,也追问纯志愿者学校的未来在哪里。

  十年,变了的是小学,没变的是让当地孩子快乐成长的心。花花小学结束了,但是,“花花助学”还在,在资助云南维西县的贫困高中生、大学生,还会资助当地叶老师在花花小学的校舍里办起的花花学前班。

  2006年到2016年,四十朵花花小学,是杭州志愿者送给云南大山孩子的特殊礼物

  今年小学结束了,但“花花助学”没结束,这份礼物依然影响着大山里的孩子和志愿者

  十年。写给千里之外的花花小学。

  2006年到2016年,四十朵花花小学,是杭州志愿者送给云南大山孩子的特殊礼物

  今年小学结束了,但“花花助学”没结束,这份礼物依然影响着大山里的孩子和志愿者

  十年。写给千里之外的花花小学。

  记者在村里随意向遇到的村民打听花花小学,几乎每个人都有关于花花的记忆。

  鲁师傅,黝黑的脸庞告诉我他是一位农民。“花花小学啊,很好,我孙子以前就在这里读书的,他很喜欢到学校去,很好。”朴实的农民一直用“很好”这样朴实的形容。

  从花花毕业出去的孩子,他们中最大的已经是大二学生,花花的点点滴滴都是他们最深的记忆。

  ●和云海,现在是云南民族大学的大二学生,花花小学的第一届学生。2006年花花小学建成开学,他是一名四年级学生,当时他在作文里写道:希望四十朵花花小学永远开在四十驮。

  现如今,他觉得在花花他学会了自己思考:

  花花小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很多书看。在花花小学之前,要走半个小时去四保完小,才有一点图书,我只能从别人那里偶尔借一两本看。到花花小学后,教室两边的墙上都是书,下课、中午、傍晚或者晚自习做完作业都可以自由看书,我看了好多书,《哈利波特》就是那个时候看的。

  花花的老师给我们启发,让我们自己学习、自己思考,正是用这样的方法,我后来上初中、高中摸索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浩卫美,现在是云南保山学院的大一学生,她是花花小学的第二届孩子,在花花小学读了三年级到六年级。她非常感谢花花,让她学会自信:

  花花的志愿者来了,课程丰富了很多,还有了体育课、劳动课、英语课等等。

  有一年暑假,老师带我们去大理参加火苗夏令营,有个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个女孩特别自信、特别勇敢和坚强,讲完故事,他很神秘地拿出一个盒子,说盒子里就是故事中的女孩,让我们每个人看了后不能告诉别人。我探进头去看,盒子里是一面镜子嘛。后来我才明白老师的用意。直到现在,有时候遇到困难,我会用这个故事鼓励自己。

  志愿者的花花:各种制度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整个强大的后援团虽然在后方,但是为了小学的发展,贡献的不仅仅是义款,还有管理的智慧,他们为学校制定规则,管理流水的志愿者,关心孩子读书也关心孩子的生活。

  罗刹是花花十年从始至终的后援团成员,她清楚地知道花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来的。

  她介绍,花花最初介入当地的教学,以“帮助”为主要目的,这几乎也是前5年的着重点——更偏重于硬件改造和规章制度的完善,但后来花花后援团逐渐认识到教育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不是依靠单纯的帮助能解决的,后5年花花更偏重于教育本身。

  罗刹说,花花每学期要进行优秀课程的评比,有很多创新课程。她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小唐老师给二年级孩子上的数学课,课时的要点是两位数的加减法。小唐老师全程以小松鼠闯关的游戏呈现,有一只松鼠要把20个松果安全地送回家,给松鼠妈妈和小宝贝们吃,过河时掉了2个,还剩几个;树林里又捡到6个,还有几个;孩子们可有兴致了,自己给松鼠设置了很多关卡……下课了,孩子们仍沉浸在小松鼠闯关的游戏中。

  有一节思品课的主题是帮助,志愿者老师让孩子们通过搬柴来体会。学校食堂做饭要烧柴,志愿者老师让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孩子同时搬,一年级的孩子肯定搬不过三年级,老师就给孩子们分组,一年级的组里分几个三年级的孩子过去。最后柴搬完了,孩子们体会到什么是帮助。

  对于制度而言,在一个没有绝对主心骨的学校里,如何制约一年一变动的志愿者,保障孩子们的利益?

  前方志愿者老师每周会开例会,内容包括学校行政和后勤,比如下周谁买菜、哪些东西需要修理;每个老师上课的进度、班上每个孩子的情况等等。这些内容全都形成会议纪要传给后援团。

  花花十年,前方遇到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会议投票决定的。“有一位志愿者,大家觉得他公共的活干得太少,在例会上投票一致决定让他下山。”罗刹说。还有位志愿者,主课上着上着就变成了谈“心灵成长”,课本内容基本没怎么教,最后也被投票要求离开。

  2010年起,每周一次小例会、每月一次大例会(后援团相应每月一次),便作为一个制度确定下来。

  所以后援团和志愿者做的,都是为了花花追求的核心价值和目标——让孩子身心健康,有积极开朗的精神面貌,注重好奇心和创造性的保护和培养,整个童年时期小学阶段的快乐成长。

  十年是结束

  也是开始

  三月的时候,花花小学的痕迹还在,我在学校里闲逛,看到老师和孩子手绘的墙壁;看到去年圣诞节时志愿者老师给孩子们做的圣诞树,树上挂满的小纸条上写的是孩子们许下的愿望。我看到上面写着:“有很多朋友”、“我的愿望是能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妹妹过上好日子”;看到二年级教室里贴着一张二年级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制定的班规;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的快乐,还有志愿者的用心。

  而有着20多年教育公益经历的资深教育公益人梁晓燕,这样评价“花花”:志愿者办学有很多优势,首先志愿者很用心;其次助学团队对教育有想法有追求,能创造出很多新课程,努力实现素质教育;最后,志愿者有足够的外部资源可丰富孩子的学习,比如带孩子去夏令营等。这些优点是当地学校无法实现的。

  要说志愿者办学的不足,那就是志愿者的流动性较大。

  梁晓燕认为,公益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当地政府有足够的实力来承担,能契合学生需要安排教育资源,那么公益学校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但公益学校在目前我国特定的地方还是被需要,和当地的办学是补充。

  花花十年留下的故事很多,印记和思考也太多,小学结束了,但是爱不会白白付出。再过十年,花花培养出的孩子和志愿者,会更清晰地说出,这所学校对于他们的人生有多少意义。


标签: 六一儿童节;儿童节;花花小学 责任编辑: 金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