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诸多学科老师抢着约场地 杭州小学里的农场咋这么有魅力?
2016年06月01日 09:59:00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张向瑜

  中午,张建平走进学校食堂。正在打饭时,一位老师走过来问他:“张老师,后天下午场地可以用吗,我来上一堂课。”前面一位排队的老师听到,也立即扭头过来说:“我也正要约你呢,过几天我们班也想来。”

  张建平是学军小学求智校区的信息技术老师,同事们争相来“约”的,是他领着一帮学生开辟的学校种植园。种植园就建在学校五楼楼顶。去年暑假,学校装修,负责后勤总务的张老师,想到了教学楼顶部这块平地:足足有四五百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校园,这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地”。“如果顶层做一下防水等改造,可以开辟出一块很理想的小农场,给学生做一个种植基地。”学校对张老师的建议非常支持,工程顺利完工。

  很原始:手工捉虫 很现代:遥控灌溉

  入夏,正是丰收时节。跨进屋顶的农场,就看到枝繁叶茂,不仅有黄瓜、葫芦、番茄、四季豆等瓜果蔬菜,也有月季、百合等花卉,总共约有60多种植物。负责日常工作的是种植社团的10多位学生,从育苗到土的配置、播种、施肥、浇水、养护、采摘都由他们和张老师一起来完成。

  这儿的蔬菜百分百做到有机:不上化肥,全部是在楼顶用羊粪进行发酵腐熟后进行上肥;不用农药,一旦发现有虫,全部手工捉虫,学生之间还设立了“捉虫榜”,看谁捉的害虫多。

  可别小看这个农场,尽管有些方法很“古朴”,但有些方法又非常“前卫”:张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出一套灌溉系统,只要在手机上点一下软件,就能遥控浇水,假期里方便很多;这些天,师生一起正在忙着设计立体种植,寻找合适的土壤墒情传感器。

  收入计划资助贫困生 各科老师忙着争场地

  张老师介绍,蔬菜成熟后,学生会陆续在校门口兜售,卖给老师和家长。“到现在为止,已经卖了400多元,我们会把收入攒起来,学生们已经想好,准备用这笔钱去资助一个贫困孩子。”

  现在,种植园早、中、晚三个时段开放,让校内更多学生体验。种植园的名气也已越来越响,不少老师来“约课”:科学课当然最密切,前些天就在这儿开展了一次承重小比赛,谁设计的架子承重最大,谁就有机会去搭瓜棚;语文老师把作文课搬到这儿来上,美术老师也带学生来写生,班队课也来这儿体验生命的成长……

  前两天,种植场的西葫芦成熟了。张老师和学生把采摘下来的新鲜西葫芦,摆在了校园的最显眼处,让全校学生来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第二天,学校还举行了饺子节,饺子馅就是西葫芦。

  延伸阅读

  杭州有种植园的学校越来越多

  据了解,杭城开辟小农场的学校不断增多,省府路小学、行知小学、翠苑二小、濮家小学、采荷二小、省教科院附校等。媒体报道称,杭州面积最大的学校种植园是杭四中下沙校区的“养正种植园”,占地25亩,堪比小型农场。

  校园场地本已紧张,各校为啥还想尽办法挤出来开展种植活动?采访中,很多学校都提到了两点:第一,让城里的孩子,增加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第二,一个种植园就是一个大的综合实践活动平台,对学科拓展很有帮助。

标签: 小学;农场;种植园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