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官斛
一千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从北京一路蜿蜒向南,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最终到达最南端的杭州。
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就是横跨运河两岸的拱宸桥,如今就在拱宸桥边的运河文化广场上,有国内第一家以运河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它枕着运河畔,听运河涛声静静讲述着昔日漕运忙碌与繁华。
我们的第11站,走访的便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280条船、320幢房屋、700多个人物”
清末民初的十里湖墅美景都定格在这幅画中
从北往南穿过运河文化广场,就到了博物馆的正门。走进序厅,一艘木质漕运帆船穿过桥墩迎面驶来,脚下是透明的玻璃钢做的仿真水面,头顶的天花板画的是蓝天白云,让人仿佛置身运河上。
“我们博物馆要按照逆时针的参观顺序才能走完所有的展厅。”博物馆展教部的杨芳主任笑着说。
从序厅穿过一扇门后再右拐便是另一番天地,天井内的阳光“挤进”透明落地窗,满屋子都是透亮的。这是一条通往第一展厅的弧形狭长过道,就在这面弧形的墙上,有一幅油画“巨作”,记者站在一头,一眼看不到画的另一头。
“这幅《运河杭州风情图》,有18.6米长,3.03米宽,目前馆内”最年轻“的也是画幅最大的一件展品。”杨芳说,这幅画是为了庆祝大运河申遗成功,画家谢煌老师所作,画的就是清末民初,十里湖墅运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华的景象。
说起谢煌老师,博物馆的保安恐怕没有一个不认识他。谢老师这幅油画就是在馆内耗费了三个月画成的。如今,谢老师也还是博物馆常客,时不时回来看看自己的作品,看看有没有哪里破了脏了需要再修补。
“说实在的,每幅作品都像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很有感情的。”采访当天正好遇到了谢老师,看到画上有一处污渍,谢老师忙找来干净的棉布细细擦干净。
“下笔之前其实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除了翻看运河文化有关的书籍和老照片、老地图,自己还实实在在把两岸大概100多处的文物古迹、旧址原貌、河院民居都走了一遍。”谢老师说,整幅画围绕拱宸桥、北新关(今大关桥)、江涨桥三个节点展开。
“拱宸桥边,一群人正兴高采烈的舞龙,运河上一场精彩的赛龙舟活动马上上演,龙舟上的船夫们撑起篙蓄势待发,鼓手们高高扬起手中的棒槌,仿佛还能听到他们卖力的击鼓声。不远处,小洋轮正一路‘吐着’白烟往前开着。一船船的蔬菜瓜果都停靠在北新关边上等着过关入城,桥下围着一群人正在对过往船只收税。岸上那条街店铺林立,在这里不但可以买到‘萧山萝卜干’、‘葱包烩’、‘桂花糕’……还能买到‘德州扒鸡’、‘山东大枣’……不知道又是哪家店铺开业了,伴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两只舞狮欢快地跳了起来。街两边围着满满的看热闹的人。”
“画中融入了河流、桥梁、码头、河埠、船只以及洋关、通益公纱厂、富义仓、历史街区等。粗粗算了下,这幅画里面有280条船、320幢房屋、700多个人物。”谢老师说。
小小一把纸扇也暗藏玄机
军粮经纪就靠这“私人密码”掌管运河上交粮程序
密符扇
《运河杭州风情图》对面有几个文物展柜,里面展示了运河边出土的文物青铜镜、银锭、削刀、青铜插……
最后一个展柜内有一把扇子,这把扇子看上去和现在用的折纸扇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泛黄的扇面上,密密麻麻排满了各种符号。
“这叫军粮经纪密符扇,扇面上一共有100个符号,整体地排列成两面,每面各50个。可别小看这把‘密符扇’,它可是一件珍贵孤品和大运河漕运有着密切的关系!”杨芳告诉记者,大运河是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当来自四面八方的漕船汇集在码头时,会有一整套完整的交粮程序,掌管这些交粮程序的人,就被称为“军粮经纪”。这把有着特殊符号的扇子就是“军粮经纪”使用的,也是代表他们各自的身份密码。
“据文献记载,明代运河上有军粮经纪大约300余人。到了清代雍正年间,军粮经纪被精简成100名,于是今天看到的这把清代密符扇只有这100个符号了。”杨芳说。
仔细看扇面,其实在每个密符下面都会写着一位军粮经纪的称号,比如“万贯”、“王麻”、“喜儿”等。杨芳告诉记者,这些称号可不是他们的姓氏大名,而是由最初担任军粮经纪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绰号制作的标记。这些符号会随着扇子的传承,一代一代保留下来。
一把小小的“军粮经纪密符扇”背后,其实展现了中国古代漕运一整套极为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想像一下,日落西山,工人们搬运粮食到码头,军粮经纪们认真清点着粮食的数量。最后,在各自验收的粮食口袋上,用碳笔大大地画上一个属于自己的特殊的符号作为标记。日后很多人可以根据他们标注的符号,清楚地知道这一袋粮食经过了谁的手验收?又是从哪一条路线运过来?
一官斛的粮食分量相当于现在70斤左右
不起眼的官斛内隐藏着“大学问”
“这个木头箱子是做什么的?”运河博物馆运河漕运的展区内,放着一个约54厘米长,29厘米高的“木箱”。
乍一看和老底子用的樟木箱子差不多大,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个口小底大的梯形木质箱子,但是早已分辨不出木头原有的颜色,两侧多了两个辅助的抬杆,“木箱”的金属镶边也早已锈蚀,要不是“木箱”身上“苏州府”、“官斛”这几个工整的大字,估计都看不出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这个可是我们馆的一宝,是清代苏州府官斛,用来量谷物的,这么一个斛大概可以装70斤左右的稻谷。不少人习惯称做‘斗’,其实是不对的,一斛相当于五斗。”杨芳说。
“斛”,其实和“升”、“斗”一样,是我国古代称量谷物用的量具,由官府发放的,就叫做官斛。在那个漕运繁荣的年代,每当需要称量,官吏们就会抬出官斛,将谷物倒进斛里,待到装满,便记作一斛。从征收、装船、运输到存储、发放,每一个环节少不了它。
在古代,谷物是朝廷征收的重要税赋。而南方盛产稻米,大约从隋唐时期开始便成为重要粮食供应区。通过运河能将粮食运往北方,因此来往运河运输粮食数目非常庞大,运河上的漕船运载粮食一般在一百斛到三百斛不等,交粮时,要核对数量,叫做“起米过斛”。
别看“官斛”相貌平平,里面门道却不少。相传,由于官斛本身是木头制作的,如果在斛的内壁削薄一层,单从外观上看很难发现。也有的精明的斛头发现木板容易变形,就用铁棍撑在斛内,一段时间下来,斛就被撑大了一圈,这就改变了斛原有的容量。
而斛头们收粮食用的刮板也是很有“花头”,这些原本应该笔直的刮板被偷偷做成月牙形。开始征收粮食的时候,斛头们将月牙背向自己,这样一刮,谷物中间就会高出斛面一些;而发放粮食的时候,又把刮板翻个个儿,于是刮出的面就成了凹形……
“一斛下来可以多盘剥两到三升,这些个肉眼都难以辨别的蝇头小利,在经过千千万万斛的称量后,数量就大得惊人了。”杨芳说。
相关链接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以运河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国家文物局认为,运河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填补了国内博物馆界的一大空白。
博物馆建筑面积10700平方米,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于2006年10月1日建成对外免费开放。现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和还是杭州市涉外采访点。
运河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 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大运河的开凿和变迁”、“大运河的利用”、“大运河(浙江段)专题陈列厅”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其间穿插“漕运故事”半景播放厅,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了古运河曾经繁荣的景象,市民游客在这里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
经典藏品:“安明贵宝、弗剑而镜”双剑道教镜、苏州府官斛、顺风快利船票
开闭馆时间: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法定节假日(9:00-16:30)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1号
交通指南:70、61、591、路在台州路口下车;
33、151、403、347、69、47路在上塘路舟山路口下车,沿衢州路直行500米;198路在拱宸桥东下车,沿台州路直行500米。(每日商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