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8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沈蒙和 梁建伟)每年高考,主角是考生,我们这些旁观者眼中的风景,却是送考的人们。他们当中,有高三老师,有考生家长,也有热心司机等许多志愿者。按杭师大附中老师的说法,这就是传说中的“高考守望者联盟”。
这几年,给考生提供服务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昨天上午,杭州高级中学考点外,出现了3张分外稚嫩的面庞——3位刚保送该校的初三生,专程赶来给未来的学姐学长加油助威。相反地,开考之后,在考点外等候的家长和老师却少了,但又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考试结束前十分钟,有些空旷的校门口,突然人满为患,他们都用尽可能平静的笑容迎接可爱的学生们。
高考第一天,在杭州第十四中学的校门口,一个穿着红色衬衣的妈妈在陪考的人群中特别显眼。她姓卢,是做销售的,儿子高考期间,她特意请了年休假,全程陪同。
卢妈妈说,她计划第一天穿红衬衣,第二天穿绿衬衣,第三天穿黄衬衣,“网上有一种说法,穿红色是开门红,穿绿色是一路绿灯,穿黄色就是走向辉煌。”
儿子高考期间,卢妈妈在十四中对面的温德姆豪廷大酒店包了一间高考房;每天的中饭和晚饭,是外公做的,从城西送过来;爸爸也请了年休假,专门负责接送外公的往来。
卢妈妈说,儿子不止一次跟他们说,不要包高考房,太贵了,“在家里,跟孩子有关系的决定,我们事先会征询他的意见,但这一次先斩后奏了。”她说,高考前一个星期,他们进行了两次踩点,发现从城西的家里到十四中,一路上有17个红绿灯,即使不堵车也要45分钟。
“每天花在路上这么多时间,还有不可预见的意外,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还是索性住高考房算了。”卢妈妈说,她跑到考场对面的酒店一问,还有高考房,于是马上预订了一间。
房间定下来了,卢妈妈在一次与儿子拥抱后,悄悄地告诉他这个决定,还好儿子没生气。
卢妈妈说,酒店5楼基本上都是高考房,进进出出还有不少认识的学生和家长。第一天去吃早饭,发现所有的学生都是妈妈陪同的,没有一个爸爸。
这个发现也不奇怪,跟爸爸比,妈妈天生心细。在房间里,卢妈妈准备了水果,有西瓜、香蕉、苹果、小小的梨;桌子上摆放着儿子喜欢喝的瓶装咖啡,还有果酒;两张床的床头案板上,一边放着儿子的学习用书,一边放着他的衣物。
晚上睡觉,卢妈妈还要时刻关注房间里的空调温度。语文考完后,儿子午睡了半小时,卢妈妈拿着靠枕把床边的小缝隙给挡住,“儿子睡觉特别敏感,有一点光就睡不好,他房间里的门,还要用枕头遮住底下的缝隙呢。”
因为儿子特别喜欢吃外公烧的饭菜,所以高考期间的中饭和晚饭,都是由外公在家里做好,从城西送过来。昨天的中饭是儿子最喜欢的糖醋里脊、鸡胸肉炒咸菜、炒南瓜、鸡蛋肉饼、炒豆芽等。
儿子高考全家总动员,卢妈妈没觉得兴师动众,“高考这种经历对孩子很重要,对我们家长也很重要,不想错过。”
杭州高级中学语文老师高利,今年是第四次带高三,也是第四次送考。昨天的他,有双重身份:既是高三(3)班班主任,又是第一场语文考试的送考老师。
虽然送考经验丰富,但高老师不敢马虎,因为班里所有学生的准考证在他手里,等着他发呢。
和前几次一样,他6点45分起床,洗漱完毕就直奔学校。唯一不同的是身上那件红色T恤,据说是学校今年定制的加油衫,胸前印着“加油杭高”,背后写着“莫教冰鉴负初心”,所有送考老师约好了当天一起穿,要给学生讨个好彩头。
7点15分,高老师经过“青云桥”抵达考点。这座小桥就在杭高门口,是考生的必经之路,名字是他和同事前几天刚起的,寓意“沧海浮翔,青云直上”。
在去食堂的途中,高老师遇上了刚吃完早饭的学生小李,赶紧嘱咐:“现在还早,你到阅览室待会儿吧。8点去西门找我,拿准考证。”目送小李离开,高老师才进食堂,10分钟搞定早饭,就往办公室赶。
7点26分,他和同事们小心翼翼地揣上准考证,奔赴西门口送考。
来得最早的考生这时已经到了,他们的班主任柳珊、徐慧率先发证。高三(3)班第一个到的学生,是小章。高老师一边找他的准考证一边交待:“证拿好,先到前面草坪找个地方溜达一下,听铃声进场。”
过了7点45分,人多了起来。高老师和同事们手里的准考证越来越少,大家索性站成一排,以不同的方式为孩子们加油,或击掌、或拥抱,或报以一笑,感觉统统是考前减压的良方。
8点12分,班里最后一个孩子到达。高老师把准考证给她,并和她一起走到候场区。眼看学生们几个一组在草坪、花坛前交流着,气色、心情都棒棒哒,班主任心里终于踏实了。有几个孩子看到他来,立刻奔过来“求抱抱”:“高老师,马上考语文,快传给我点内功!”这位语文老师一一满足,打趣说:“北冥神功的内力被你们吸去不少。”
很快,早上送考顺利结束。他和所有送考老师回了休息室,预备两个半小时后,迎接学生们凯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