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2日讯(钱江晚报丁颍鹃)裘建英没有想到,自己与日本和果子匠人北川玉一会有这样一场相遇。
80岁的北川玉一,从事和果子制作已有63年。不久前,北川先生应邀来杭,向中国的年轻人教授和果子制作技艺。
这次培训仅有三天,裘建英是杭州青藤茶馆的年轻糕点师,她和其他年轻人,体会到一个老手艺人的“用心”。
日本人气茶道师木村宗慎这样定义一家好的果子店:好的果子店,都是自家制馅,自家舂米蒸糕,每道工序都认真研究,同时又淡然处之,不做特别夸耀。
80岁的北川先生,就给80后裘建英这样的感觉。
前两天,裘建英在茶馆厨房试了几手,和果子普遍偏甜,她减少了糖的用量,同事们试吃过都蛮喜欢。
随后,她在网上订了一套模具,北川先生教授的12道和果子,她要再做一遍,然后根据茶客的口味再做调整。
虽然跟北川老师做的味道不一样,但是裘建英觉得,做点心最重要的是制作人的心意——从选料到工序,再到端上桌时的意境——它贯穿于一枚和果子的内外。遇见80岁的北川玉一,体会吃与美的关系没吃北川的樱饼,好像春天没来似的
一枚和果子的面皮
米粉的质感和名称叫人眼花缭乱
和果子,种类很多,根据水分含量,分为生果子、干果子和半生果子。这次要教的,以水分含量较多、无法长期保存的“生果子”为主。
授课所需要的原料和工具,由北川先生专门从日本带来,包括:米粉、砂糖、芸豆、红豆等等。供17个学员使用的原料,装了满满一行李箱。
跟中国人讲究“道地”一样,在日本,这些有年头的店铺也特别讲究食材产地,而是否对食材精挑细选,是衡量一家店好不好的标准之一。
当然,这次北川先生自备材料来教课,还有其他的原因。
和果子的材料,并不算珍异,总逃不过豆沙、米粉、砂糖这些。但仅粉类,因研磨方法不同,颗粒、口感有异,又可细分八九种,短时间在中国要找到对应的并不容易。
比如,白玉粉是将糯米洗干净后用水浸泡,甩干水分后放进石臼研磨。然后,在数九寒天再把米粉用水浸泡数日,再脱水干燥而成。
第一天学做“练切”时,面皮原料就用到了“白玉粉”。因为这种面皮,制作方法和名字都很有趣,裘建英印象深刻,还做了笔记。
她的笔记上是这么记的:“牛皮制作:粗糯米粉,40℃水温,少量分次加入,加糖不停搅拌。”熬制好的糯米粉,口感Q弹,以前日本人觉得,这种口感好像从中国舶来的鞣制牛皮,所以才叫“牛皮”。
北川先生说,从日本带来自己平常爱用的食材,也是想让中国的朋友尝一尝它们的味道。
第二天做的一种叫“上用”的馒头,面皮的原料需要用到两种“上用粉”,一种粉质较粗,一种粉质较细。裘建英在“上用粉”三个字边上注了一笔:普通大米粉。
这两种粉,都是粳米洗净后干燥粉碎而成。虽然都是米粉,但其实各自有专属的名字:粉质较粗的通常称“上新粉”,粉质细的才是“上用粉”。
因为颗粒极其细小,所以上用粉一般用在对纹理大小有严格要求的点心上。做好的上用馒头,外观是纯白色,造型并不豪华,但在过去,它是用来敬献贵族上宾的“高级品”,如今,这也是一款费工费料的点心。
一枚和果子的馅料
为保持熟红豆的完整,冲洗时手要放在水龙头下
日文中的馒头一词,跟中文里语义有所不相同,专门指含甜味馅儿的小点心,常见的馅儿,有红豆馅儿和白豆馅儿。
北川先生教了4种馒头的做法:上用馒头、玉米馒头、水馒头和大岛馒头,用的都是豆沙馅儿。
馒头的面皮,是现场制作的;豆沙馅,因为熬制耗时,是事先准备好的。不过,北川先生也给大家演示了煮红豆的方法——
红豆,冷水下锅,水开后,再加水烧开,关火,沥水,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大家不解,红豆已经清洗,为何还要再冲洗干净?北川先生解释,这样是为了去除涩味,以及一些不需要的杂质。
如此需要反复三次。裘建英最难忘的是,每次冲洗红豆时,北川先生一手扶着锅,一手放在水龙头下,他说,这么做是为了减轻水的冲击力,保持红豆的完整性。
第二天的课程,教做荻饼,这是秋分日吃的和果子,简单描述,就是豆沙包糯米。荻饼中使用的豆沙是“带皮”的,日语中称“粒馅儿”,它很好地保持了红豆本身的风味。
和果子中的豆沙馅,熬炼方法不同,软硬程度不同,用途也会有所变化。除了粒馅儿,还有细豆沙馅儿,玉米馒头中用的豆沙馅儿,就是去掉豆皮,碾碎后得到的,口感细腻的细豆沙馅儿。
一枚和果子的心思
要根据季节变化来选料和造型
三天的培训结束后,裘建英拿到了一张“修了证”,还意外获得了一件礼物:一根三角押棒,上面有北川先生的签名。
这种三角棒,是和果子制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工具,第一天做练切果子时就用到过。
练切是和果子的代表之作,主要原料是白玉粉,糖和白豆沙为皮,红豆沙为馅儿,面皮用食用色素染成不同颜色,依照季节变换“凹”造型,花朵、水果、鸟兽都可以成为和果子的元素。
绿色的面团,用木棒切一条线,形如一粒青梅;红色面团,切五条线,中间放染成黄色的面团,用木棒一头轻轻一戳,花蕊的样子出来了,这是梅花;切八道线,就是菊花。
即使是一朵梅花,也可以变出众多花样和做法,同样的原料,只要在手法上稍下功夫,或者用模具压型,或者加上烙印,换个果名,表现的季节感和意境就完全不同。如果在茶会上使用,茶道师必得与店家细细商量,选择与当天气氛相宜的一品。
所以,人们说,和果子是从工匠手下诞生的一件作品。
在日本,每家和果子的老店都有自己的代表作,不是随随便便就捏一个和果子的,而且,要根据季节变化来选料和造型的。
北川先生的长子北川隆治,也是一位和果子匠人。北川隆治会在网络发布新品——“5月5日,水仙踪、五色粽开卖啦”“天热啦,凉果6月1日开始贩卖”……
不同的季节,吃不同的和果子,食客们留言:“没吃北川的樱饼,好像春天没来似的呢。”
日本翻译告诉学员们,和果子虽然个头不大,但日本人吃的时候,不会一口吞下,而是切成三四小块,喝一口茶,吃一小块,吃得也郑重其事。
把小小的一块果子当美食郑重对待,会让人感觉自己也被郑重对待。这种郑重其事,也是对点心师傅的敬意。
来杭授课这几天,北川穿着印有“きた川”字样的白色制服,这是他的和果子店使用的标识,这家店1964年开业,在当地颇有名气和人气,这身装扮的老先生,让裘建英觉得“低调、专业”。早上,学员抵达前,他已经在准备食材;中午吃过饭,年轻人还在闲聊,他又回到教室,为下午的课程做准备;煮豆沙、揉面皮,机械重复的步骤,他都做得一丝不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