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手环、VR装备、平衡车、无人机……在互联网+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许多原来我们认识的产品,加上了“智能”的元素,摇身一变,兼具多种功能,令人刮目相看。
这些看起来很美好的智能产品,能够多大程度上被市场接纳?在市场快速变化的今天,它们的命运又如何呢?
市场变化太快 产品更迭成了“阵风过境”
平衡车,一款充满了科技感的代步工具。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精准控制车辆的系统平衡。人只要轻松地站在车上,就可以快速前行。无论是代步还是休闲娱乐,平衡车都可以充分满足个人的需求。
听起来,平衡车可谓一款智能的服务型机器人,能够极大地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去年,小米发布了一款售价1999元的平衡车,在天猫小米官方旗舰店里,该款车的月平均销量近8000笔,“今天玩疯了”“回头率真高”等买家回复绝不鲜见。
不过,这种新型代步工具真正的市场前景怎样,锣卜科技的负责人之一林巧或许更有发言权。
杭州锣卜科技有限公司以生产电动平衡车为主,产品有平衡车以及更加轻便的“萝卜车”“葫芦车”。2015年7月,萝卜车在淘宝众筹首发,一度达到了2360万的总价值,一度让企业陷入供不应求“压力山大”的局面。
这股热潮是否能够一直延续下去?林巧他们的看法是冷静的:“像平衡车这样的产品,比起代步工具,用户更多是把它当成玩具。推出后刚开始几个月销量很大,风头过去就过气了。”
现在,锣卜科技把主要的精力转向了核心技术研发。“人们‘喜新厌旧’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也必须适应市场变化。我们目前主要生产研发的是云控系统,这是我们所有产品的技术核心。其他诸如产品外观设计、工业设计等工作都外包给了其他的企业与厂商。”
抛开花哨的“智能” 回归到最实用的本质
相比市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产品,乐途电动车的研发者陈景畑则是选择了一条相对保守的道路。
乐途电动车主打生产锂电池电动车,产品有着自行车一样轻便的外形,充足电以后又可以自行前进,大有代替电瓶车的阵势。
“现在销量还可以,每年都会翻倍。不过总体上还是一般。我们也在努力拓宽产品领域,比如研发3D电动车、个性电动滑板车等等。”
谈到所处的行业,陈景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乱象”两个字。“大家一味地追求产品的科技含量,但又不管这些是不是真的有用。在我看来,这算是一种行业乱象。”
他打了个比方:电动自行车,最主要的功能无非是代步,应当追求的是续航时间长、刹车性能好,使用安全、舒适。但如果是一味加上测心跳、社交等功能,似乎有点“虚”。
“把产品结合互联网形成互动,可以是可以,但也要讲究方法。要不然加上一些稀奇古怪又不实用的功能,对提高产品性能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只能是博眼球而已。”
对于市场,陈景畑目前他还并不担心。但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他的态度非常谨慎。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根深蒂固的,不管生产什么类型的自行车,一定要符合大众习惯。自行车最主要的是骑起来舒服,产品质量一定要够硬,售后问题一定要少。另外,自行车本身是一种短途使用的工具,我们也不会考虑生产长途使用的自行车。”
同为生产电动自行车的企业,西游科技的杨华说,现在不少企业都盲目跟风,生产各种智能硬件产品,可能是高估了市场的需求。
新奇的智能产品如何打开市场?
“像平衡车、电动车这样的产品,比较小众,可能更适用于特定场合,消费群体以特定的健身爱好者居多。在国内,想要开拓市场有一定的培育过程。”
本次爬山虎计划导师李正刚建议,像这样的创新产品想要培育市场,不如多个企业共同协作起来,大家一起做同一款产品。“单个企业来说,技术成熟度、产品的品质和品牌运作等方面不一定都擅长。但如果行业内的企业能够做到互相携手,培育市场的过程应该会更顺利。”
上述文中的两个案例,似乎都暗合了了李正刚的观点:智能制造领域的创业,一定要谨慎。“产品品质永远是第一位的。要形成产业化,合理的成本也很重要,至于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也不是绝对的因素。高校生产出来的产品到达企业、形成产业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中,可能有98%的产品不适合市场,就会被淘汰。”
对于创业,李正刚的观点一直很明确:相比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做,他更推崇“合作”的精神。“勇于尝试和创新肯定是件好事,但如果涉及创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要个人单枪匹马地做才叫创业。比如说,去大型企业,在企业提供的平台上进行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如果你擅长技术创新,借助一定的平台或许会更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