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6岁男孩游泳培训班溺水 主管部门:全力排查,确保市民群众安全
2016年07月20日 09:00:53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蒋大伟 董吕平

  7月18日,杭州城西的西城美墅小区游泳馆里,一位6岁的男孩在上游泳培训课时意外溺水,被送到市二医院抢救,截至当晚10点,孩子恢复了心跳和呼吸,但脑部受到损伤,没有脱离生命危险。事情发生后,快报以图文直播的方式第一时间报道了这起儿童溺水事件,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大家都希望孩子能醒过来。

  孩子从重度昏迷到浅度昏迷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市二医院,了解溺水男孩最新的情况。

  重症监护室门口,男孩的几个家属焦急地站在一旁,我问孩子情况有没有好一些,其中一个家属说,比昨天好了一点。

  护士告诉我,男孩送进医院后,刚开始属于重度昏迷,后来经过抢救治疗,已经是浅度昏迷了,算是慢慢好转的迹象,不过病情仍然不容乐观。

  下午5点左右,从重症监护室传来好消息,男孩终于醒了,不过病情并不算稳定,仍需要观察,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所以暂时不能让家属探望。

  听到医生说男孩醒了,亲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脸上也难得出现了一丝笑容。

  其中一个家属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打电话,告诉其他人孩子醒了,“我们想了好久,考虑要不要转到其他医院,但现在男孩情况还不太稳定,现在都还在商量……”

  体育主管部门已会同公安机关展开联合调查

  初步查明:涉事游泳馆属无证经营

  昨天,记者从杭州市体育局相关部门了解到,区级体育主管部门正会同属地公安机关,对这起儿童泳池溺水事件展开联合调查,目前调查正在进行中,从初步调查的情况看,涉事的游泳馆经营企业属于无证经营,没有取得相关资质。

  杭州市体育局法规产业处处长陆穗说,游泳这项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游泳属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游泳场所属于高危险性体育场馆。开设游泳经营场所,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许可,并且国家有明确的规定,游泳经营企业和单位开设游泳场所,必须要符合国家标准。

  目前,杭州市有游泳场所400家左右,杭州主城区大约有300家,上级监督管理部门对这些游泳场所始终保持着常态化的监管,绝大部分的游泳场所都有资质,比例在98%以上。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无证无资质经营的游泳场所,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建小区游泳池,新建游泳会所内的泳池等。

  昨天市体育局下发紧急通知:

  加强监管,全力排查,确保市民群众安全

  陆处长说,市民前往游泳场所游泳时,首先要看这个场所有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有没有符合国家要求的“高危性体育项目(行业)的经营许可证”,只有获得经营许可的场地,它的设施、器材、人员等才能有保障,比如夜间场的灯光,必须要符合国标,太亮了刺眼,太暗了容易发生危险,再比如救生椅的摆放、安全通道的位置都有详细规定。

  7月18日发生在西城美墅游泳馆的溺水事故中,孩子家属和网友都质疑,当时场地内是否配备了救生员?是否尽到职责?

  陆处长表示,对于游泳场所救生人员的配备和资质,国家也有详细规定,比如250平方米大小的泳池,至少要配备3位有资质的救生人员。

  陆处长说,因为游泳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相关监管部门始终高度重视,最近快报报道的这两起溺水事故,给上级主管部门也敲响了警钟。

  昨天,杭州市体育局已向各区(县)级游泳场的监管部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对辖区所有游泳场所加强监管,全力排查,确保市民群众安全。

  昨天,记者咨询了一位资深的游泳教练兼救生员胡先生,他说,所有的泳池救生员都必须持有统一颁发的救生员证和教练员证,“这个工作看起来就是坐在岸上巡视,其实压力很大的!”胡教练说,所有救生员都是不允许看手机,交头接耳的,必须要眼睛一直死死盯着水面,一批救生员坐在泳池边的高台椅上,另一批则在岸边巡视,每隔20分钟轮换,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人走神,随时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胡教练说,一旦发现有人溺水,他们马上会根据预案进行处置,一般不太会碰上险情,但是从来都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一出事就是大事。

  “通常,规模大一些的泳池,比如50乘50的标准池,至少有五六位救生人员。”胡教练说。(都市快报)

标签: 游泳馆;培训班;溺水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