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腰缠万贯”这一词汇,人人都能明白它的含义,形容一个人极其富有。出自南朝殷芸的《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土豪的意思。这些都是从语文的角度去理解,那么,从数学的角度呢,一个人想要“腰缠万贯”,有可能吗?
这个暑假,东城二小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们给学生布置了一数学作业,要求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论证,一个人想要腰缠十万贯,是否可行。
开学临近,这两天,陆续有学生上交作业,数学老师们发现,学生用了不同的方法去论证,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些认为不可行,有些认为可行。
学生“各显神通”完成研究
学生收到的作业题目是这样的:同学们,生活中常常有包含数量词的成语出现。例如“腰缠万贯”。赶紧查一下成语字典,它的意思是:指随身携带很多财物,形容钱财很多。那么从数学角度,你认为一个人“腰缠万贯”可能吗?需要学生完成的有:猜测,包含古代、现代;研究方案;自主拓展,以及家长评价。
为了完成这份作业,学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班的王宇璇,为了研究“腰缠万贯”这个问题,她先去火车东站的工艺品店,买了一枚金属材质的铜钱,再借来了电子秤,把铜钱放在电子秤上称重量。
王家旭则是先估算了一枚铜钱的重量,再计算万贯铜钱的重量,此后,还亲自上阵,腰上挂着两箱牛奶,两箱牛奶一共重12千克。
另外一学生周晨嫣,为了体验万贯的重量,则选择了拎大米的方式。
不同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
虽然大多数学生通过实践研究后,得出结论,一个人想要腰缠十万贯不可能,比如王宇璇通过电子秤称重后认为,一个铜钱的重量为4克,一千文为一贯,一贯=1000×4=4000克,万贯=4000×10000=40000000克=40000千克=40吨,从而得出结论:一个人不可能随身携带40吨重的铜钱,所以一个人不可能腰缠万贯。
然而,也有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胡晓萌做出的研究结论是古代人不可能腰缠万贯,但现在的人可以轻松地腰缠万贯。
在作业里,她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过程,先是算出了一贯的重量。一文钱大约是4克,一贯是1000文钱,万贯,相当于40吨重。她在作业里说,40吨比两头大象还重,所以一个人是不可能承受的。
但她认为,古代一个人不可能“腰缠万贯”,在现代,一个人完全可以“腰缠万贯”。因为现在一个人身上穿的一件名牌衣服,带一张卡、一张支票等都可能有很多很多钱。
初衷是希望孩子学得轻松
徐益萍是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她告诉记者,这次的作业,其实是她和学生们一起思考的作业,“学生很喜欢这类研究型的作业,暑假前就早早来问我作业的题目,讨论时,学生还曾提出研究‘桃花潭水深千尺’中关于‘千尺’的问题。”
事实上,对于东城二小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类研究型的数学作业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四年级第一学期时,就曾做过关于类似作业,题目是“一粒米的力量”,假如全国每天节约一粒米,从而推算全国每天可以节约多少米。
“第一次做这类研究型的题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趣让我很惊喜,平时数学学得比较弱的学生,也能头头是道地发表自己的收获和兴趣。”徐益萍说,此后,她就陆续给学生布置类似的作业,比如寒假时还给学生布置了“妈妈头发有多少根”的作业。
除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外,徐益萍说,最初的想法,只是希望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好,让他们能感受到数学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能学好,但慢慢的,兴趣与综合能力的发展,成为选择实验作业的重要思考,希望能借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把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中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