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武林广场,炫目的八少女音乐喷泉每到夜晚总是围满了人(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吴煌 摄
外国游客在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游览。
外国友人体验中国书法艺术(资料照片)。 吴元峰 魏志阳 邵全海 摄
浙江在线9月1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童桦)杭州恰如一部历史人文的经典藏书,她的底蕴让人迷恋;杭州恰如一幅钟灵毓秀的山水画卷,她的美丽让人惊叹;杭州恰如一座美丽华贵的人间天堂,她的繁华让人赞美;杭州恰如一首潮起潮涌的时代赞歌,她的创新活力让人推崇;杭州恰如一道温暖如春的最美风景,她的幸福和谐让人向往。
一座城市,须有文化自信,方能引得四海宾朋青睐。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它积淀着一座城市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杭州,她继承了起源于良渚文化的“精致和谐”,发轫于南宋的“大气开放”,一代代杭州人千年共塑,终于孕育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要问独属于杭州的文化密码是什么?她如诗如画,六和听涛、梅坞早春、三台云水,风光不与四时同;她人杰地灵,文人“市长”白居易、《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电影先驱夏衍,不拘一格降人才;她傍湖而兴,一花一风景、一步一故事,8000年杭州文脉衍变,尽付其中。
一
杭州,是一座敬畏文化的城市。
西湖申遗成功5年多来,杭州从没改变对保护世遗的承诺。为呈现一个更美好的西湖,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对白堤、苏堤等进行整治提升,对梅家坞、茅家埠等“景中村”进行综合保护等,践行了初心。
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眉眼,那拥有香积寺、富义仓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则是杭州的血脉。对运河这个流动着的遗产,杭州用另一种方式——推动制定《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表达敬畏之情。
敬畏的背后,是杭州市民对文化的呵护。因为,城市是文明的标志,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人们之所以对巴黎、伦敦等国际大都市过目不忘,是因为这些城市拥有不可复制的文化底蕴。
杭州,正用其独有的方式,步入这一方阵。
譬如在佛罗伦萨,一切文物古迹以保护为先,保护规划半世纪不变;在杭州,携手营造西湖“无声诗、有声画”的理念,也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日久绵延。
“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从良渚文化到严官巷南宋御街,从清河坊历史街区到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从南宋皇城遗址到跨湖桥遗址,再到星罗棋布于城市各处的博物馆,杭州找到了“保老城、建新城”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延续了城市“文化的绿色”。
而遍布整个城市的452家文化礼堂,是杭州对自身文化深度的另一种探索。“村规民约家风”“乡村文化走亲”,多样的方式唤醒了乡村独有的文化,更连接起一道道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脉络。
杭州对文化的敬畏,还表现在更多有细节的地方。2014年11月,拾荒助学的退休教师韦思浩洗手进入杭州图书馆看书的照片红遍了大江南北,引来无数网友点赞。顺着这位老人的言行,许多中国人重新认识了杭州:原来,她是这样一座“散发灵魂香味的城市”。
今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仍会想起这位爱看书、爱捐资助学的老人。这种情愫,与其说是喟叹老人本身的事迹,毋宁说是在表达对这座城市文化的尊重和敬畏。
人景合一,和谐共生。在杭州这座城市,文人获土壤、文化获尊重、文脉获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的“根”和“魂”,就在此处。
二
杭州,是一座创新文化的城市。
体育场路上,5座高2.4米的浮雕景墙已成为杭州中国丝绸城最新的符号。这些外形如同相框,镶嵌着丝绸老照片的雕塑,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
把丝绸“整出文化味、整出互动性”,这是杭州将传统文化创新外化于行的一次尝试。重新整治思鑫坊近代民居保护区,开放思鑫坊历史文化陈列馆,找回杭州半部民国史的举措,是杭州创新城市文化呈现方式内化于心的实践。
漫步今天的杭州,街头巷尾渗出的历史和创新味儿,让人在陶醉中又获得新的启迪。忽如一夜春风来,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西溪创意产业园等创意园区,梦想小镇、尚城1157等时尚空间,弥陀寺公园、滨江最美跑道等便民之所,都在向人们诉说这座城市崭新的风貌。
传统创新,相生相融。在第12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产动画《阿优之神奇萝卜(二)》《乐比悠悠科普系列之动物自然》等12部作品,登上2015年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名单,数量高居全国第一。
从蹒跚学步的孩童,到活力无限的少年,杭州动漫十几年的成长,如今魅力初绽。今年,浙江博采传媒还将和墨西哥动漫公司联手开拍动画电影《垃圾王国》。中国,也在杭州等动漫产业先行城市的带领下,跨入世界动漫大国之列。
2015年,杭州文化创新好戏连台:4月,清华大学和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5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杭州文创实力居大陆城市第三;5月,杭州的宋城演艺、华策影视再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10月,第九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紧接着,杭州首个城市文化公园——吴山文化公园正式建成并开放。
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是以文化吸引力、感召力和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为主的软实力。杭州已有答案。
三
杭州,是一座传播文化的城市。
“把东方的学术推到国外去”,这是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一代宗师饶宗颐的梦想。今天,他“东学西渐”之梦终于随杭州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而实现。
今年初,西泠印社组织开展的大型国际篆刻选拔活动,吸引国内外近千名作者参与。10月,西泠印社还将赴美举办“绘意中国——百年老店西泠印社名家作品美国展”。
东方西方无鸿沟,古代现代无裂缝。西泠印社的文化交流活动,已经在全球引起文化共鸣。因为文化,是不同国家、民族间最能打动人心的沟通方式。
杭州的文化,既能走出去,同样能引进来。
3月,指挥家、作曲家谭盾受聘担任“杭州文艺顾问”。至此,杭州已拥有莫言、余华等25位文艺顾问。文化名人对杭州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无疑是四两拨千斤。
电影《营救飞虎队》、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纪录片《话说钱塘江》等5部作品入围首届全国影视重点资助项目;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杭州入选作品数量连续3届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其实,杭州文化还有另一项由杭州市民共同打造的特质——阅读。杭州市民通过南来北往的图书,将自己的心灵、思想发散又聚合,再经提炼升华为自身的涵养。
这是另一种传播方式,这里满城书香沁人心脾,初来乍到的人们总能在不经意间和杭州交换人文的心灵。
“最美书店”钟书阁、24小时营业的悦览树、多点开花的晓风书屋等民营书店,媲美诚品书店的新华书店、博库书城,以及钱江新城的“漂流书亭”……“左手纸质书,右手电子书”,这是杭州市民阅读的模样。
据2015年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首度发布的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杭州以人均3.8本电子书的阅读量,跻身全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之列。
同时,杭州图书馆也开通了全球馆际互借网络平台,成功与全球49个国家的1万余家图书馆实现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业务,成为国内第三个实现全球馆际互借的公共图书馆。
今年上半年,杭州成功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杭州,也成为全球首批加入该网络的6个城市之一。这是文化和精神的力量,虽然无形,却足以支撑一座城市的进步,推动历史发展。
杭州的文化建设,久久为功,踏石留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