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一个农业主体的勇于创新——家门口串起生态致富链
2016年11月30日 06:32:2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祝梅

  浙江在线11月30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祝梅 通讯员 桑子)乡村旅游该是什么模样?桐庐县分水镇龙潭村万强农庄的创办人钱万强颇有心得:从1974年在分水镇插队落户,到1997年和老知青们故地重游开起农庄,万强农庄近20年的发展历程,始于改变一方山水的知青情怀。从养猪起步,如今的万强农庄不仅实现种养结合、立体循环,还凭借农家乐带动了当地农民一起致富。

  “农民为什么难致富?他们有力气、会做事,但是不会经营,也大多没有商业意识。”再次回到分水镇时,钱万强已经拥有十四年的商店和出租车公司的经营经验。现在万强农庄近1200亩的基地早已不能满足年均近5万人次的游客、参观考察团队,好在,周边农户的田地、果园、民宿,都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这样的结合还是要从养猪说起。以猪粪为媒,万强农庄免费把有机肥送给周边菜农,并指导他们按照标准生产有机蔬菜,无论是农庄用菜还是田头采摘,游客可选择的品种、范围扩展了,农户也在家门口增加收入。靠着变废为宝、互惠互利的老办法,钱万强版的“鸡毛换糖”,如今已经连接周边100多户农户。

  在钱万强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速成”课。从最初研究种养结合到探索生态循环,再到牵手三产转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是“底子”,这个基础夯实了,才有了产业链延续的根基。“发展的过程中不是没有难处,但解决难处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好处,这些经验加上思考和尝试,就带着万强农庄走到了今天。”

  至于发展的方向,钱万强的经验是,必须要“从国策中看发展动态”。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建设“生态省”,钱万强2004年开始了养猪的生态转型;镇上下游要建水电站,有了“人工湖”,他在2007年开始打造农家乐;2013年,浙江提出畜牧业要转型升级,钱万强又把老品种的“外三元猪”换成淳安花猪……

  “换品种,真正实现了提质、减量、增效。”钱万强告诉记者,淳安花猪是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中传承下来的土猪品种,万强农庄的农家乐也以此为亮点推出花猪宴,一头猪就能做出一桌特色菜肴,还能把腌制的香肠、腊肉带回家。“现在养2000头淳安花猪的效益就跟以前养8000头外三元猪不相上下。”钱万强说,这正是乡村旅游带来的农业增值效益。

  更重要的是,乡村旅游需要经营主体自下而上的创新意识。万强农庄的又一次转型,要从钱万强的儿子钱源的加入开始算起。2011年,钱源打造的集餐饮、休闲、度假、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农家乐可以容纳500余人同时就餐、80多人住宿,加上互联网营销,农庄已经辐射到近3000亩种植面积和周边的优质畜禽养殖户。

  “今年,我们把淳安县金峰乡孙家山村的桃子都卖光了。”钱源说,万强农庄正纳入大杭州区域内的家庭农场,致力于提供品质更好的农产品。“在洽谈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一些精耕细作的农产品,但大多数从业者年龄偏大,有创新的意愿却没有足够的能力,我们希望能帮助这些农产品实现价值。”

  万强农庄的未来规划中,养生和物流配送是两大重点。近两年,万强农庄在杭州进行小范围的配送试点,值得欣慰的是,不少农庄的“回头客”都愿意为生态农产品买单。“我们打算从明年开始试水会员制配送。”钱源告诉记者,未来三年,他们希望能在杭州培育起4万户中高端用户,为“美丽村庄”不断引流。

  “我们现在已经超越了自顾自的阶段。”钱万强说,如果万强农庄现在长成了手掌,那么,它的手指还会关联到更多地方。

标签: 农庄;乡村旅游;农家乐;养猪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