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朱旭东)在杭州云栖大会前,在杭州的邻居苏州,苏州万人大会——中国放射学年会上,作为医疗无胶片化服务的先行者,明天国际企业机构成了当红明星,全网云胶片解决方案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什么原因?明天国际企业机构总经理潘仁进说得很实在:“关上一道门,打开三扇窗。医院无胶片化以后,病人省钱了,影像科赚钱更多了,传统胶片供应商渠道不再受制于胶片厂商,并有机会赚更多的钱。我们当红,是因为我们更倾向于埋头苦干,做一些对民生有实质贡献的事!”
近年来,“互联网+”热风劲吹。借助互联网连接、智能的特性,移动医疗应用、互联网医院等各种形态层出不穷。而明天国际,“在互联网医疗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走了10多年。”潘仁进说。
在业内,有人称潘仁进为“医疗无胶片化的领路人”。低调的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专注做事的人。他所专注的,主要是两件事:电子胶片,“全网云”医疗服务平台。他认为,这两桩事,是互联网时代医疗的一个发展趋势。
自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拍下第一张X光片,医生自此得以洞察人体内单靠肉眼所无法看到的器官变化。医用胶片也由此进入医用领域,用于记录放射影像。一直到上世纪末数字影像变革的到来,医用胶片和影像信息都是不可分离的。
可以说,数字化影像变革是潘仁进探索“互联网+医疗”的开端。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投身医疗行业,做过各种医疗器械销售的潘仁进,凭着对变革的敏锐嗅觉,早早就嗅到数字化影像服务和互联网进化气息,率先做出了一个将改变行业格局的规划——发起临床服务的无胶片化运动。
“为什么要无胶片化?当整个时代都跨入数字化,移动互联网络无处不在,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还要从环保和经济便捷的角度考虑问题。”传统医用胶片是银盐胶片,采用卤化银、显像剂等高成本、易污染原料制作。传统塑料胶片存在污染环境、不易保存和影像独占不便分享的缺点。现在,医用胶片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不再使用。“而我国一年要使用近8亿张胶片,近150亿元人民币的费用。无胶片化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医用胶片的污染问题,同时节省大量医疗经费,受惠的是百姓。”
目前,潘仁进带领的团队,已经在我省嘉兴、兰溪、仙居等地的医院开展“无胶片化医院”试点,构建了基于互联网、云存储、移动应用的全新的病人影像服务流程。病人就医挂号或特检登记时生成一个识别身份的二维码,只要通过微信等工具扫描二维码,病人及家属即可自己浏览和下载电子胶片和报告。
随着“互联网+医疗”新模式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无胶片化服务模式,“牛皮袋+医用胶片”被“移动端+电子胶片”所取代,病人的检查资料可以随时随地在自己手机上浏览和下载。
对于潘仁进来说,更大的“图谋”是:构建云上医疗服务的生态圈——“全网云”医疗服务平台。这种以临床信息共享、病人服务、移动医疗和互联网医疗为主题的医疗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可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病人的就医体验。
就在上周,“图谋”已成的潘仁进,详述了创立“全网云”医疗云服务平台的初衷:“医学影像的共享是医疗机构的短板。患者往往需要拿着胶片奔波寻医,医患之间缺乏更直接高效和全面的沟通。‘全网云’医疗云服务平台推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为医院提供全面的影像资料云存储服务。上级医疗单位的影像专家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全网云’影像平台,方便浏览病人影像并及时提供会诊服务。”
互联网时代让这样的探索非常有效。像“全网云”这样的数据多地备份、云端共享,无疑打破了传统医疗信息的“孤岛”。既可以解决大型医院的个性化专业需求,又能解决小型医疗机构共性化的基础需求,并能满足分级诊疗的资讯共享问题,甚至还可以建立影像医生生态圈,把更多专业的医生维系在一个圈子里,形成云上专家团队。
按潘仁进的设想,未来“全网云”还将与多省市深度合作,助力医疗机构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无边界化,提高诊疗效率,并满足医院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患者网络问诊等一系列综合医疗应用需求。潘仁进还说:“现有在建的分级诊疗体系都具有系统地域性,而老百姓的健康服务需求是无边界的。我们必须打造一个更加广域方便的个人医疗信息交互模式。”(浙江日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