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7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梁建伟)昨天下午,杭州采荷二小开了一场浙江省教研室主办的评价会,主题是中小学生评价改革,来自全省各地的学校介绍了各自在这方面的做法。
而其中杭州采荷二小校长俞晴的介绍让钱江晚报记者感到格外新鲜——学校不仅要管学生的穿戴,还鼓励学生嘴巴甜,甚至连学生心情好不好都要管。
俞校长说,学校从去年开始推出一本学生成长册,更加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钱报记者翻看了采荷二小新的学生评价方式,发现同样一条细则,学校对男生和女生的要求还不一样。
成长册分为男生女生版
几处不一样,凸显男女有别
成长册分男生版和女生版,男生版的蓝色调,女生版的是粉色调。
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学校德育处主任陈净老师说,在一年级阶段,男女生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按照同样的标准来要求,男生肯定不如女生。
记者翻看了男女生各自的成长册,发现果然有亮点,有些评价项目上,男生女生的标准还真的不一样。
陈净老师说,学校在设计学生评价方式时,对男女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调研,因为男孩女孩的生长发育不一样,心智发展不一样,天性也不一样,所以同样一条规定对男女生的要求就不能是同样的标准了。
比如在穿戴仪表方面,对男生要求是:“每天戴红领巾,红领巾干净”,而对女生则要求:“红领巾干净平整”。还有对女生要求:“能管好自己的物品,不弄丢”,对男生的要求则是:“能管好自己的校服、铅笔、橡皮、水杯,不弄丢。”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对低段男孩子来说,无法像女生这么心细,所以对他们的要求相对会低一些。“男生的红领巾只要每天能戴着来,干净就可以了,平整是很难做到的;女生需要管好自己的物品,男生只要管好主要的物品就可以,在学校里弄丢东西的,大部分是男生。”
再比如,在走廊转角处不奔跑,教室里不打闹,也只针对男生的,女生没有这一条。“男生比较好动,一大群男孩子在走廊上奔跑不安全,所以这一条是针对男生的,要奔跑就到操场上去。女生文静,一般不会追逐打闹,我们只要求她们不要大声说话就可以了。”
评价方式细化,能懂易行
有些评价方式对男生有利
成长册里对学生的规范管得很细,比如在懂礼仪一栏里,对学生有3项要求,一是有一张甜嘴巴,常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二是轻声说,靠右走,公共走廊不追跑;三是常用“老师们好、保安叔叔阿姨好”,主动问好。
除了懂礼仪,一年级学生还要懂穿戴、懂自主、懂感恩,善倾听、善合作、善实践等,一共有15项,每项又有几条具体的做法。陈净说:“这些规定很具体,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一目了然,很好懂。”
甚至孩子们心情,也被纳入到了评价细则中:“1、开心来上学,微笑对同学,不为小事吵闹;2、遇到烦恼时,会告诉爸爸妈妈、老师等长辈;3、遇到开心事,会和大家分享。”
陈净说,这些是对学生最基础的评价,跟以往最大的区别在于,这是过程性评价,学生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案,有行为规范方面的,有体质健康方面的,还有学业评价。
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差异,校长助理陈春良老师说,学校还有一种补偿式评价,就是用学生的强项弥补弱项的不足。“比如体育测试中的跳绳是120分满分,其他项目是100分满分,以往女生跳绳是强项,有优势。现在我们把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也设为120分,仰卧起坐男生比较厉害,就可以弥补跳绳方面的薄弱。”
信息技术老师楼佳群提到的一个男生,更是新评价方式的受益者。
男生是五年级的学生,成绩不好,也不爱学习。有次楼老师的机器人社团纳新,他毛遂自荐。“选拔时的表现还可以,在决定之前,我向任课老师打听了这位学生的行为习惯,老师们都摇头。”楼老师说,这让他很犹疑,他不希望在自己的社团里出现不安定因素。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这位男生每天都会跑到社团课教室门口等着楼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学生,天天来,他是真心喜欢机器人。”楼老师说,他决定收下他,这让很多任课老师很纳闷。
进入社团后,这个男生特别认真努力,也没有出现其他课堂上那种不安定情况。最近还去上海参加了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上,得到了二等奖。
“对这样的学生,需要定制个性化的评价,其他评价方式都不适用。”楼老师说,在玩机器人的过程中,男生表现出来的一种执着,让楼老师非常赞赏。他说:“我喜欢这种品质,1遍不行10遍,10遍不行20遍,一遍遍试,而不是选择放弃。很多伟大的人物,都具有这种品质。”
男生女生有不同
●关于日常礼仪方面:
男生:公共走廊不追跑;
女生:公共走廊不大声说话。
●关于穿戴仪表方面:
男生:红领巾干净;
女生:红领巾干净平整,头发、辫子梳理整齐。
●关于待人接物方面:
男生:不为小事吵闹;
女生:不为小事斤斤计较。
●关于生活习惯方面:
男生:不玩或少玩电子游戏;饭前洗手;
女生:不长时间看电视。
●关于自我保护方面:
男生:走廊转角处不奔跑,教室里不打闹(女生则没有这一条)。
记者手记
重要的,不光是学业
杭州采荷二小推出来的新评价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的一种动态发展,而不是期末成绩单上的各科成绩和老师的评语。
这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在于,当学生的短板无法改变时,我们可以让长板弥补短板的缺憾,甚至让长板更长,“让每一个孩子像星星一样闪光”。
在新课程改革下,很多学校开始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些学校已经走在了前面。杭州学军小学有一项特殊的期末“考试”——扫地,学校取消一年级学生的期末考,不考语文,不考数学,而是以游园方式进行,其中一项就是考扫地、系红领巾、系鞋带等生活自理技能。
学军小学教导处的一位老师说,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够好,家里的地是保姆扫的,红领巾是爸妈帮忙系的,连铅笔也是妈妈一下子削了10支轮流着用,“这门课真的要好好给学生上一上,跟学拼音、写字一样重要。”
类似这种生活技能课程其实是跟国际接轨的,美国的家长也重视孩子的家务劳动。记者曾看到过美国孩子的一张家务清单:9月至24个月,自己扔尿布;2至3岁,扔垃圾,整理玩具;3至4岁,自己刷牙,浇花,喂宠物;4至5岁,铺床,摆餐具;5至6岁,擦桌子,收拾房间;6至7岁,洗碗盘,独立打扫房间;7至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卫生间,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换灯泡,擦玻璃,清理冰箱、炉台和烤箱,做饭,修理草坪……
再看一看我们的孩子,中学生还有很多东西不会,或者是从来没干过,家里的很多事,基本都由家长代劳,因为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考试成绩好。
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说,作为能力的培养,这门课必须得上。“小学教育是全人的教育,需要培养孩子内在的潜力和素质。换句话说,如果让一个人退掉所有的社会辅助条件,比如没有了保姆,没有了父母的物质支持,他还能不能具备生存的能力和技能?如果能,他就具备了独立的社会人的特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