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从薄弱到优质 杭州富阳这位退休校长在贵州又“燃”了一把
2021年02月03日 08:12:15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纪驭亚

  马钢民和锦屏四中的学生在一起。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发布2020年志愿者扶贫50佳案例,马钢民成为被点名表扬的志愿者之一。最近,刚刚结束支教的他回到杭州富阳的家中,“最让我欣慰的是,经过这两年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我离开后,学校也能继续在高位长效运转”。

  年过花甲,满头银发,每次行走在校园里都步履匆匆,却神采奕奕。

  在过去的两年里,贵州黔东南州锦屏县第四中学的师生们,已经非常熟悉并喜欢上了这位来自千里之外杭州富阳的支教校长马钢民。学生们在给校长信箱写信时,总叫他“马爷爷”。

  马钢民是富阳区三桥中学原校长、青云辅导学校校长。2018年,60岁的他自愿报名加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出的“银龄计划”,远赴贵州,成为锦屏县第四中学的校长,开启自己教育生涯中又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把一所薄弱学校变成当地小有名气的优质学校。

  行前四个半月

  他准备了2万字“药方”

  马钢民的支教故事要从2018年10月说起。

  彼时刚退休的马钢民决定报名“银龄计划”(招募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开始,马钢民的计划遭到了爱人的强烈反对。“好不容易盼到退休,可以一起带孙子,享天伦之乐。况且我有高血压,她知道我投入工作后很忘我,也很担心我的身体。”马钢民笑着说,但最终,深知自己教育理想的爱人,还是默默替他收拾起行李。

  得知自己要担任锦屏县第四中学校长后,马钢民就找到了锦屏四中来富阳区参加岗培的4位教师,对这所素未谋面的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从报名到正式出发的四个半月里,马钢民根据自己从教40余年的经验,为锦屏四中“把脉”,开出了一张2万多字的“药方”——《锦屏四中全员班级管理实施方案》,构建了师德、班级、班主任3个量化评价制度和教学教研量化评价制度提纲,并确定了“全员育人,分层教育,完善评价,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

  马钢民在给学生上课。

  “分层教学”和“全员育人”,其实是马钢民的两招绝活,在富阳的实施效果都很不错。“分层教学”实验成果还曾获得浙江省教育教学科研论文一等奖。但由于2004年他调任富阳青云辅导学校,所以这两招尚未并在一起使用过。“退休时我就有些许遗憾,没想到,支教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在马钢民看来,虽然两地文化有差异,但是管理方式没有差异,育人没有差异,中学生守则没有差异。

  此外,他面对学校中层干部、老师、学生精心准备了3节课。从师德、教育教学到党的政策方针,马钢民把自己想说的话都放进了教案里。

  到岗前,马钢民还熟记了27位中层管理人员、40位班主任的情况。“第一天开会,我就喊出了40位班主任的名字,你说他们感觉亲切不亲切?”马钢民笑着说。

  两年改变两千名学生

  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锦屏四中是一所新学校,也是全县唯一一所全寄宿制学校,由当地政府在2018年斥资1.5亿元兴办。全校2100多名学生都来自锦屏县4个被撤并的偏远贫困乡镇中学。其中过半学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留守学生近千人,单亲、孤儿、残疾等特殊学生250多人。

  马钢民到锦屏县平敖村贫困学生家中家访。

  虽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初到锦屏四中的马钢民还是有些吃惊——校园很漂亮,校风却涣散。“不少学生染发、文身。学习基础也较薄弱,初一学生中,竟有三分之一的人不会背乘法口诀。”马钢民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天学生吃完早饭后,差不多还有一节课的时间才早自修。但这期间几乎没有学生在看书,走廊一片打闹声,甚至还有些学生在宿舍赖床。而有些老师则是有课才来,上完就走。

  深感压力的马钢民,意识到改变学风刻不容缓。每天早晚自修前,他增加了让学生朗诵20分钟的环节,朗诵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在课本中选定。而每天的晚自修则实行分层教学,愿意学的学生可以留在教室多学一个小时。身为校长的马钢民更是每天在学生起床前起床,学生休息后休息,完全忘记了爱人叫他不要太操劳的叮嘱。

  此外,马钢民把学生教育按照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分成勤学守纪、礼仪卫生、体艺活动、文明用餐、寝室自律、综合教育等六大块,形成了学生教育全方位、学校管理全时段,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学校教育新模式。“我不仅要求学校中层干部下沉到班级里,自己每周也一定会给所有学生上一小时的行为习惯养成课。”马钢民告诉记者,虽然身体不比年轻时,时常也会觉得疲惫,但每当校园里传来琅琅读书声,看着学生们的精气神越来越足时,他就觉得自己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马钢民跟学生一起跑操。

  针对师风问题,马钢民则构建了师德量化评价机制,不定时派出考核组抽查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例如,是否按时到校、是否提前早退、是否有体罚学生等现象,并采取“一票否决制”。

  两年里,马钢民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一点点在锦屏四中打下烙印。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他安排富阳支教教师为当地教师设计丰富的教研活动,手把手指导,每学期还送当地教师去富阳培训;为调动教师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他把“鲶鱼效应”运用到教师培养中,开创了锦屏四中中层竞聘上岗的历史,创立了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的先河。

  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2019年中考,锦屏四中考入全县前100名的人数从2018年的10人上升到18人,考上锦屏中学的学生从2018年的65人上升到86人。而参加2020年中考的这届学生,一度语文数学两门课总分只有5人进全县前100名,但到了中考时,有15名学生进入全县前100名,其中一名学生还排名全县第五名。对2021年中考成绩,马钢民更是充满信心:一定能再创新高!

  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让孩子们感受“家”的温暖和快乐

  学风师风焕然一新、学生们成绩明显提升,马钢民喜在心里。但他更清楚,初中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学校留守儿童多,不少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这也让他们普遍缺少关爱,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

  马钢民正在家访。

  “每到周五,学生们都会回家过双休日。我发现有个学生每次回家都要拎一个大箱子,一问才知道,箱子里装的全是方便面。”马钢民调查发现,因为父母都不在家,留守学生周末回家后只能一日三餐凑合吃。且锦屏县交通不便,家离学校远的学生,单趟车费就要50元,一个月下来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这个发现成了马钢民心中的痛。此后,他多方求助,在富阳驻锦屏挂职的副县长俞小康的帮助下,获得了富阳区慈善总会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并于2019年9月成立了双休日活动基地。从此,每到周末,学生可自愿报名留校参加免费的基地活动。最多时,有670多名学生选择留校过周末。有学生在日记里写道:“我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家’的温暖和快乐。”整天笑眯眯的马钢民在看到学生的日记时,不禁眼眶湿润,“孩子们太不容易了,我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另一件事,也让马钢民始终牵挂——到校第三天,他去家访一位辍学的学生小吴时发现,学生不仅是单亲家庭,且父亲残疾。迫于经济上的压力,小吴才不得不辍学去广东打工。马钢民当场拿出2000元现金,并决定成立“手拉手基金”,帮助学校其他贫困学生继续学业。如今,已有51位热心人士和2个团队结对了132名学生,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马钢民和锦屏四中学生在一起。

  马钢民还设了“校长信箱”,这成了他跟学生沟通的重要渠道。学生知道他要离开锦屏回富阳后,信箱里的信更多了。在来信里,学生常在开头写“马爷爷”,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感谢。

  “马爷爷,您让我们第一次穿着锦屏四中的校服走在大街上有种自豪感。”

  “您是否记得,这学期刚开学时,您来过我家一次。得知我的眼睛出问题、家里很困难后,您帮我筹集了手术费。这短短几行字根本表达不了对您的感激。”

  “您找了许多爱心人士,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我就是其中之一。1000元,是我整整一年的生活费。我会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

  不仅是学生,老师们也对马钢民充满不舍和敬佩。锦屏四中办公室主任姜运清感慨:“马校长是我从教以来遇到过的最有办法的人,短时间就让四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锦屏县委县政府更对马钢民援教工作给予了“成效有目共睹,成功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推广”的高度评价。

  如今,马钢民已经结束支教回到富阳家中。告别锦屏四中,他有不舍,但也很放心,“目前的锦屏四中已经厘清办学机制,形成良好校风,有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还建立了长期的帮扶通道。我来支教的目的已经实现。”在采访的最后,马钢民借用陶行知的话总结了自己的支教生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标签: 责任编辑:庞舒青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从薄弱到优质 杭州富阳这位退休校长在贵州又“燃”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