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东阳传统营造技艺是徽州民居源头
2016年03月25日 10:44:38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张海滨

  浙江在线03月25日讯粉墙黛瓦马头墙,镂空牛腿浮雕梁……说起传统民居,很多人就会想到"徽派建筑”。让人想不到的是,中国传统营造界其实不存在"徽派建筑”这个流派,严格地说只能称为"徽州民居”,而且是东阳帮工匠建造的,是东阳传统营造在徽州地区的产物。

  3月17日,中央美术学院"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成果汇报展开展,来自东阳的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国家级非遗项目"卢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阳市方中古建公司负责人吕雄心,展出了一组具有东阳传统民居代表性结构的木构架。这组木构架从设计、制作到运输、组装,花了10多万元。

  "凡是有这一木构架的建筑,均可认定源出东阳。”吕雄心说,他大费周章地把它从东阳运到北京,就是想为东阳民居正名:"不要再把东阳民居与徽派建筑混为一体,而且,东阳传统营造技艺就是徽州民居的源头。”

  民间对徽派建筑与东阳民居的关系存在误解

  "东阳是江南传统营造的重地。以卢宅为代表的传统营造技艺是中国13个营造流派之一,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如今这项技艺已经濒危,迫切需要加大保护与传承力度。”昨天上午,在说到这组能够体现东阳传统营造技艺特点的木构架的时候,吕雄心动情地说,古人建造房屋和村落时,讲求因材施艺、因地制宜,所有建筑均带着生活感情,带着生存智慧。在传承和保护方面,我希望能尽到绵薄之力。

  从17周岁跟着姐夫学木匠技艺开始,吕雄心就与东阳传统营造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吕雄心主要以修缮和保护传统建筑为主,奔走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省份,主持百余个传统村落的修复工作,修缮了千余幢古建筑,同时主持了200余项古建设计业务。

  在走南闯北修缮古建筑的过程中,吕雄心发现,这几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加大,传统民居引起大众关注,可很多人却只知徽派建筑,不知东阳民居,甚至有人认为东阳传统民居是承袭了徽派建筑。所以,这几年来,他一直在为东阳民居正本清源而奔走。

  据吕雄心介绍,东阳籍古建专家王仲奋在其著作《东方住宅民居———浙江东阳民居》中说得很明白,东阳民居起源、发展、成熟于浙江省中部的东阳,故名。它不仅是东阳本土的住宅形式,而且是一个建筑体系,覆盖着北起湖州,南至处州(今丽水市),东至新昌、嵊州,西至婺源、徽州的广大地区。这些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由"东阳帮”工匠及其后代和徒弟们,按东阳民居建筑模式建造的,只是单体建筑规模稍有差异。如东阳3、5、7、9、11、13、15、18、24、25间头都有,尤以"13间头”"24间头”最普遍,徽州地区则以"5间头”"7间头”居多(宗祠、庙宇除外)。

  "关于徽派建筑与东阳民居之间的争论,这几年已引发社会关注。”与吕雄心一样,东阳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吴海刚也很期待有一个契机能为东阳民居正名,并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巧妙植入,完成东阳地域文化的传播。

  走进中央美院为东阳民居正名

  去年10月,文化部非遗司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第二届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经东阳市非遗保护中心甄选、推荐,吕雄心成为研修班学员。吕雄心很珍惜这个机会。

  正如吕雄心所预料的,"学员中有不少人是从事传统营造的,包括内蒙古的蒙古包、湖南的吊脚楼、贵州的风雨楼等,他们一听说徽派建筑的源流是东阳传统营造,都觉得不可思议”。吕雄心说,当时有学员就提出了不同意见,老师特意为此安排分组讨论,议题就围绕徽派建筑与东阳民居,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

  学校还邀请吕雄心开设专题讲座。在讲座上,吕雄心采用PPT形式,并特意带上东阳传统营造的特有度量工具"门尺”,详细讲解东阳传统营造技艺的奥秘,剖析徽州民居中的东阳营造技艺元素,并展示了他经手的高难度营造实例。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徽州建筑与东阳民居的关系,古建学者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出版过专著《中国传统民居图说》《中国居居》以及《地方传统建筑(徽州地区)》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单德启说:"所谓的徽派建筑,其源流就是东阳传统营造技艺。明清时期的徽州传统民居,绝大部分是东阳帮工匠建造。”

  王仲奋也表示,中国传统营造界根本不存在徽派建筑这个流派,严格地说只能称为徽州民居,而且就是东阳帮工匠建造的,是东阳传统营造在徽州地区的产物。"东阳帮”形成于南宋京都临安建设时期,与"宁波帮”、苏州吴县地区的"香山帮”一起,是当时三足鼎立的建筑行帮。徽州历史上不擅长建筑。据当地老人说,徽州地区现存的古村落建筑,比较好的都是明清时期东阳人建造,路也是他们开的。

  凡是有这一木构架的建筑,均可认定源出东阳

  去年12月初,吕雄心结束第一阶段学习,回到东阳,开始研修班的作品创作。在充分考虑后,吕雄心决定创作一件最能体现东阳传统营造技艺特点的木构架(如图)。

  为了能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这座木构架,吕雄心邀请了自己的徒弟张坚伟一起制作,并聘请民间老木匠参与,整个木构架除了两根柱子和连接柱子的横梁,无处不雕花。

  "东阳传统民居,特别是宗祠、厅堂、豪宅等建筑,檐口都很高,一般在1.8丈以上。”吕雄心说,这种外檐结构通常在"牛腿”支撑的琴枋上,增设单层甚至双层斗栱、雀替,并把琴枋、刊头、花栱、雀替等构件和"牛腿”构成一个木雕组群,用形态不一而内容和谐的题材进行特别精细的雕饰,成为东阳民居特有的一道木雕工艺风景线,也是东阳民居建筑体系重要标志之一。"我做的这组木构架就是东阳传统民居的外檐。”

  "可以说,这个木构架也是证明徽州民居源自东阳的重要证据,在许多徽州民居上都可以见到,只是根据建筑体量按比例缩放,雕刻内容有所不同而已。”吕雄心说,这种繁富精巧的结构,既显示了东阳木雕装饰功能,又巧妙地承受并传递了整幢建筑的力量,保证了房屋的稳固程度。

  "东阳传统建筑的精华就是木构架,我的这组木构架全部采用清水木雕,以体现东阳营造特色。”吕雄心说,可以这么说,凡是有这一木构架的建筑,均可认定源出东阳。

标签: 东阳;营造;建筑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