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3日讯(钱江晚报见习记者 叶星辰)一个村子里,不管男女老少,每个人都会打上几拳,世代相传,距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这里是金东区蒲塘村,村子里有将近95%的人姓王,村中的王氏宗祠中至今依然供奉着祖先的牌位。祠堂的大厅上方,挂着几十块的牌匾,其中不少是"状元”、"左丞”这种重量级的人物,诉说着这个村子曾经辉煌的过去。
有人说,这都是村子里历代相传"文武传家”这一家规家训的功劳。
村里的男女老少
都会打拳
每周六的早晨,蒲塘村文化礼堂后的广场上就特别热闹,因为每周的"五经拳”训练又开始了。
蒲塘村的书记王深法说:"我们村子里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打拳,我就是从小开始学的。”说着,王深发还摆出了一个酷酷的Pose(姿势)。
为了学拳,村子里还特意开辟了一块场地,墙壁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武”字,颇有武术世家的风范。在边上的一角,沙包、梅花桩、习武桩样样俱全,名为"五经园”。
老人介绍,蒲塘盛行练拳大约始于明代中期。据村中的资料记载,当时蒲塘村经常会遭到强盗和土匪的劫袭,村民们为了保卫村庄开始武装自己。当时的拳种很多,南拳、北拳、义乌拳、凤阳拳等等,村民们各练各的,套路不同,招式不一。后来,有人发现蒲塘村的房子间距近、转弯多、小弄堂多,于是吸取各派拳路优点,独创出适用于小弄堂散打、易攻能守、能以少胜多的"蒲塘五经拳”,灵活多变、有攻有守。
后来虽然强盗的危机解除了,但是习武的习惯却在蒲塘村一代代流传了下来。现在,"蒲塘五经拳”已经被列入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祠堂上挂满了
名人牌匾
蒲塘村的祖先是北宋将军王彦超,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辞官定居义乌,他的后人迁到了蒲塘村定居。至今,蒲塘村中依然有95%的人姓王。
和很多空空如也的祠堂不同,蒲塘村中的王氏祠堂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祠堂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大堂上还悬挂着很多"状元”、"进士”的牌匾。其中,蒲塘村最为大家熟知的名人,就是光绪进士王廷扬了。
其实,蒲塘村自古以来读书人就多,村子里曾经出过状元,进士、举人更是不计其数。这和村中族谱上的家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1760年,蒲塘村中就已经把"重斯文”写进了自己的家规当中。
蒲塘村的《王氏宗谱》上记载,在村中的祭礼结束之后,有一个《颁挓条例》,比如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可以分六十斤肉、六十斤鱼;举人可以分十六斤肉、十六斤鱼……
王深法说:"村子里一直都是很重视读书人的,当初我上初中的时候,村子里还给我家分了田地。”
蒲塘村的文化底蕴还不止如此,在王氏宗祠的边上,还"藏”着曾经金华一中的老校址,也许你走过哪一间不起眼的小民房,就是当初老一中的教室、图书馆。现在,村中还修起了一中纪念馆。
禁止偷钓
蒲塘几百年前就写进了家规
在翻看蒲塘村王氏宗谱的时候,记者看到了一条很有意思的规定——《鱼塘偷鱼立约》。王深法说,家谱中的家规有很多,而且很细,这条禁约就是村中发现有人鱼塘偷鱼之后,在乾隆二十年二月时加进《宗谱》的。
而且有趣的是,《宗谱》中对于用不同器具偷钓的处罚,还是不一样的。"横网、药毒、鱼笼、放罾、手网、枪伤、钓竿、鱼兜”,八种不同的偷鱼方式,有着不同程度的处罚方式。
比如最严重的是用药毒鱼,"药毒罚银十两拿获者赏银五两”。偷者有罚,举者有赏,举报有人偷钓的,就可以拿到一半的罚款。
王深法说,这个做法主要是为了保护村中的五口池塘。也许是因为家规的作用,村中的五口池塘至今还有四口保留完好,每到夏天就开满了荷花,风景独好。池塘边还有一条长廊,名为"清塘烟雨”,是蒲塘十景之一。
蒲塘村有十景,其中最能代表着蒲塘村近千年历史的是在池塘边的"文昌阁”。文昌阁位于村子的西北角,紧邻村中的下清塘南畔。王廷扬曾经为其作诗"野阁临塘敞四扉,晨光映槛认稀微”。
村子里的人说,蒲塘的文昌阁和其她3地方不同,"我们这的文昌阁有两层,阁楼供奉着文昌星,大厅又有关帝,寓意着上文下武,这也是我们村子的传家之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