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3日讯 近日,今飞控股集团员工杨志钢获得了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据了解,"全国优秀农民工”评选活动每3年举办一次,旨在表彰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取得优异成绩、具有良好社会影响的农民工。
17年前,杨志钢还是一个对机械制造毫无概念的农村青年;17年后,他成为今飞的技术骨干。从一无所知的农民到常拿公司大奖的技术骨干,再到被人熟知的"全国优秀农民工”,杨志钢用了17年不断追求技艺的提升,让自己成了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并以实力成了今飞控股集团旗下的浙江今飞摩轮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实现了农民工的逆袭。
耳濡目染自学成才
今年45岁的杨志钢,出生在金华南山脚下长山乡,从小耳濡目染,跟着同样喜欢摆弄的父亲捣鼓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几片竹子在父亲手里摇身一变成了箩筐,一堆电池、几块铁皮珠联璧合成了电瓶,邻居家里的农具坏了,第一个想到要找的人就是他父亲。一边看,一边动手,杨志钢迷上了这些看似毫无用处实则暗藏无限生命力的东西。作为长子,他责无旁贷地分担家里繁重的农活,让他更喜欢上了改装笨重的打稻机、扭塞的独轮车……杨志钢发现自己对机器着迷,总想找一个能施展自己才艺的地方。
1999年,杨志钢应聘到今飞集团,做摩托车修理、机器修理等简单工作。刚进厂时,很多机器他都没有接触过,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更谈不上操作技术水平,但他并没有发怵:"机器的东西都差不多的,多摸摸,就熟了。”杨志钢说,在家拆装农具的经历让他很快就熟悉了工厂的机器。尽管上手很快,学历不高的他深知自己仍有很多不足,为了学到更多东西,杨志钢每天跟着师傅转,还虚心请教老职工,细心观察他们的操作要领,不懂的地方耐心地询问。
进厂才两个多月,杨志钢就让身边的同事刮目相看,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公司生产的轮毂在生产成型过程中,需要有个机器来固定,机器力道过大总会在轮毂上留下印子,技术人员换了很多方法,还是解决不了这个小瑕疵。正当大家都抓耳挠腮时,有着丰富生活经验的杨志钢一下子就想到,何不在机器固定的端口放上两块橡胶皮?他毛遂自荐,提出了这个想法,让人眼前一亮。技术人员采用后,果然解决了这个大难题,杨志钢也因此获得了公司的奖励。
抢抓机遇借势发展
今飞集团提倡技术创新,任何岗位上的员工,都可以提意见,只要对公司有利并采用,就可得到奖励。杨志钢进公司才两个多月,就真真切切有了体会。他突然意识到,这份工作不分资历深浅,只要认真干,就有盼头。
"干一行就要钻一行。”这之后,杨志钢一头扎在了技术上,凭着这股钻劲,原本农民工出身的杨志钢,成为集各种工种为一身的"全能人才”,厂里的各种机械他都能熟练操作。多年的一线操作经验,练就了杨志钢超高水平的技术能力,再加上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荣誉也是纷至沓来,他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项,集团技术二等奖3次,三等奖9次,小改小革奖1次,鼓励奖9次。"杨志钢爱学习、肯钻研,大炉铝渣冷却分离工艺及装备,就是他发明的,光是这一项创新,每年就可以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上千万元。”公司领导这样评价杨志钢。
铝灰,是铝轮生产后产生的废料,最早的时候公司是把铝灰从炉膛拨出,冷却后就直接出售。"其实这些废料中可提取的铝还有很多,就这样卖了很可惜。”富有主人翁精神的杨志钢每每路过这些铝灰旁,就在那想,能不能发明一个设备让这些铝灰在冷却过程中就把铝给提炼了,这样既不用另外占地方又提高了铝的利用率。公司领导也非常支持杨志钢的想法,给他配了专门的技改团队。喜欢举一反三的杨志钢看到街边的搅拌机,灵光一闪:能不能做一台炒灰锅?通过不断地实验,这台"炒灰锅”终于成型了,并成功将一炉大约32公斤的铝灰,神奇地分离出12公斤铝水,标志着"铝渣冷却分离机”研制成功。这结果让大家都无比欣喜,为论证此项技改是否合理,严谨的杨志钢又进行了跟踪监测,发现铝灰中获得铝的比率为32%左右,如今该项工艺在全集团铝轮生产厂区推广,节约了人员、能耗,利润也非常可观。
今飞有很多激励机制,这里的员工创新的积极性都很高,同事之间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遇到问题,工艺、技术、生产、设备不是相互推诿,而是一起来抓,一起引导员工使用新设备,让员工收入和产能挂钩,真正发挥绩效的作用。”杨志钢说,公司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大家互相帮助,进步很快,也能很开心地工作。
脚踏实地做好实业
2015年,成绩突出的杨志钢被调到了浙江今飞摩轮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
如今更为忙碌的他,最常跑的还是车间。"生产线上能激发创新灵感。”杨志钢说,很多时候,他还是习惯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技术人员。这17年来,他一直关注产品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轮毂,他都当作艺术品去雕刻。他说:"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找出问题,找出技术创新的答案。”
今飞摩轮有限公司各个区块的车间生产线在运行着,一派繁忙景象,身为公司副总的杨志钢常在生产第一线忙碌。金属冰冷的外壳,在杨志钢眼里是有温度的。嘈杂的机器声,在他听来是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穿梭在轮毂的丛林里,他的内心感到满足而踏实。
年复一年在生产线工作是枯燥的、辛苦的,但杨志钢觉得是快乐的、充实的。不善言辞的杨志钢和人见面总是一弯眼笑呵呵的,看上去特别憨厚,他依然是单位年轻小伙眼里的老大哥,不但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而且在业务技术上也毫不保留地教他们。"现在的年轻小伙儿都很机灵,学东西快,就是怕脏怕累怕苦,静不下心来,总想到外面去看看。作为过来人,我总教导他们要干一行爱一行。”杨志钢说,现在耕种土地变少,坚守实业是国家的根本,我们的实业需要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进来。
如今的杨志钢,是带着一份崇高的责任感去做事业的。在杨志钢眼里,机器没有情感,可人有血有肉,也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抛开技术去看,一切都更加鲜活灵动。轮毂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配件,而是制造精神中一次又一次新的跨越。在时光的历练下,杨志钢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所见所想融进产品,这是身心沉淀的完美融合。制造出有温度、有灵性、有情感的轮毂产品,是他一辈子的梦想和使命。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质朴、严谨,更是一种责任、情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