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 4月21日,本报《市民问政》就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行了在线交流。连日来,记者针对在线交流中提到的问题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婺城区、金东区、金华开发区都在积极推进试点。据悉,金华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五年规划即将出台。
婺城:建立垃圾分类科普长廊
今年2月,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展板制作完成后,婺城区四眼井巷和文昌巷被打造成垃圾分类科普长廊。近日,记者来到市中心医院旁的四眼井巷,巷子围墙上有5块宣传牌,除了提示如何分类,还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垃圾减量。
路过长廊的市民一般会看墙上有关垃圾分类的相关信息。"这些牌子讲得很清楚了,原来我只知道把餐厨垃圾单独放,现在宣传资料看多了,像污染纸张、陶瓷等也单独放了。”市民蔡女士说。
去年年初,婺城区确立26所中小学校、101家机关事业单位和304个小区为2015年垃圾分类试点单位,这些试点单位覆盖7个乡镇街道44个社区。根据前期摸底调查,共需普通宣传栏720个,小宣传牌2510个,垃圾分类手册9万册,室内外垃圾桶10万只,垃圾袋2470万只。目前,已完成发放约90%的室外垃圾桶和80%的垃圾袋。
"试点小区内,每幢楼起码张贴一张垃圾分类宣传资料,每户人家一本垃圾分类手册和两只分类垃圾桶;试点中小学则每名教师、学生人手一本垃圾分类手册,每个教室、办公室都有分类垃圾桶。”工作人员说,目前各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有了不同程度的起色,如御江帝景小区,每幢楼都有专门的垃圾分拣员,将住户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后才下楼集中堆放。
据介绍,婺城区今年将在去年55%的垃圾分类覆盖率基础上再增加10%的覆盖率,拟新增的10%覆盖率将向周边乡镇街道和社区倾斜。此外,婺城区还计划新增两个小区作为智能化垃圾分类试点,正确参与垃圾分类的市民将获得相应积分用于兑换日常用品等,并利用"互联网+”提高市民参与度。
金东:探索激励政策和考核制度
金华一中自从2004年搬入新校区时,就启动垃圾分类。"当时我们要求学校的13名清洁工人对垃圾进行分类,部分可回收物资变卖所得会奖励清洁工人。”该校相关负责人王老师说。
城区垃圾分类启动后,金华一中的垃圾分类硬件配套设施更为完善,每个班、每个寝室均有两只分类垃圾桶,校园主要道路设置有大容量的4色分类垃圾桶。"周一升旗仪式时,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过宣传,组织教职工活动时,也不忘宣传垃圾分类。”王老师说,目前,教室、寝室的垃圾分类均被列入班级考核中,每天都要进行检查,考核结果直接影响优秀班集体评选。此外,学校还倡导学生周末回家时与家长、亲朋宣传垃圾分类,扩大垃圾分类影响面。去年,市区教育系统的垃圾分类现场会放在该校召开。
"去年,金东区确定11所学校、16家机关事业单位、13个住宅小区作为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单位,从试行效果看,试点单位均通过市级主管部门年度考核,其中中小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相对较好,如金华一中,曙光小学的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市级部门好评。”金东区相关工作人员说。
今年,金东区将新增21个小区、12家机关事业单位、30所学校作为垃圾分类计划实施单位,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政策和考核制度,制订生活垃圾分类验收考核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实施,将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实施情况纳入区政府对各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的考核。
开发区: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昨日下午2时30分许,在市建设技工学校,学校传达室后方就是垃圾分类点,4只容量240升的垃圾桶分列着,墙面上有一块垃圾分类宣传牌。当时,部分班级没有课,有学生在打扫教室卫生。教室里有两只容量100升"可回收”和"其他垃圾”桶,学生扫出一簸箕纸张后,将它们倒入"可回收”垃圾桶。
该校后勤处叶老师说,今年年初学校每个办公室、每个班、每个寝室都分发"可回收”和"其他垃圾”桶,学校食堂由专门的餐厨垃圾清运单位单独运输。"针对垃圾分类,学校专门开展了师生共同参与的专题活动。学生的接收能力较强,通过近几个月的宣传发动,学生们基本能自觉做到垃圾分类,住校生在这一方面做得尤为到位。”叶老师说。
在金华开发区婺江新村内,居民黄女士拎着一袋用过的卫生纸,扔进了黑色的"其他垃圾”桶中。"我以前以为只要是纸就可以回收,看过小区张贴的垃圾分类宣传牌后才知道,原来纸类里面也分得很细,像报纸、旧书这种纸张是可以回收的,但是纸杯、卫生纸、复写纸、明信片等是不可回收的。”黄女士说。
婺江新村主要道路处均张贴了垃圾分类宣传牌、设置了分类垃圾桶。该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童师傅说,小区内有1185户住户,今年年初已把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手册等几乎全部分发到户,并且在向住户发放垃圾桶时,便与住户讲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小区一共是30多幢房,我们设置了50多组、每组3只容量240升的分类垃圾桶,所以有的单元楼还不止一组。”童师傅说,小区还组织部分热心垃圾分类的居民代表,参加街道(社区)举办的垃圾分类培训班,小区也专门举行过垃圾分类的相关培训,通过住户间的口耳相传形成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氛围和正确操作方式。
金华开发区相关工作人员郎丽晓说,该区截至去年已有180多家垃圾分类试点单位,今年还在继续扩面。"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着手计划将垃圾分类工作做进辖区的幼儿园,把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一片。”
四色垃圾桶分类有窍门
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主任刘顺炎说,目前市区垃圾按照厨余、有害、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4分法进行垃圾分类,室外发放4类回收垃圾桶,室内发放2只垃圾桶(户内其他和厨余各1只,办公室教室内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各1只),室内垃圾袋分发4类。主次干道、公园、广场、机关大院设置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2分类果壳箱。日常生活中垃圾究竟如何分类?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可回收物(蓝色垃圾桶)指再生利用价值较高的垃圾,进入资源回收利用系统,主要包括:纸类(报纸、传单、杂志、旧书、纸板箱及其他未受污染的纸制品等)、金属(铁、铜、铝等制品)、玻璃(玻璃瓶罐、平板玻璃及其他玻璃制品)、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泡沫塑料、塑料瓶、硬塑料等)、橡胶及橡胶制品、饮料瓶(可乐罐、塑料饮料瓶、啤酒瓶、干净的牛奶盒)等。
有害垃圾(红色垃圾桶)是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垃圾,进入环保固废处置系统,主要包括: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等)、废旧灯管灯泡、过期药品、过期日用化妆用品、染发剂、杀虫剂容器、除草剂容器、废弃水银温度计、废旧小家电、废打印机墨盒、硒鼓等。
厨余垃圾(绿色垃圾桶)指居民厨房产生的食物类垃圾以及果皮等,利用堆肥等资源化处置系统,在资源化处置渠道未建成前,按进入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置,主要包括:剩菜剩饭与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菜梗菜叶、肉食内脏、茶叶渣、水果残余、果壳瓜皮、盆景等植物的残枝落叶、废弃食用油等。
其他垃圾(灰色垃圾桶)是除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纳入垃圾焚烧和填埋处置系统,主要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纸杯、照片、复写纸、压敏纸、收据用纸、明信片、相册、卫生纸、尿片等)、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不可回收的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难以自然降解的肉食骨骼、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烟头、灰土等。
目前,我市农村垃圾分类走在了城区垃圾分类前面,农村经验是否可以借鉴?刘顺炎说,农村垃圾、城市垃圾都分四类,城市和农村不同的是,城市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农村里把厨余垃圾改为可堆肥垃圾或可腐烂垃圾。与城市其他垃圾相对应,农村垃圾桶写上不可回收垃圾或不可腐烂垃圾,标志图案是一样的,实际上不难分。
5月8日,市区组织90多个街道(社区)百余人在市文化中心进行了垃圾分类专题培训,推动城区垃圾分类工作。"接下来,各区将积极推进街道(社区)的垃圾分类教育、指导,把垃圾分类教师队伍建立起来。”刘顺炎说,团市委、总工会、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正根据所在行业的特色要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如教育部门已在编写中小学垃圾分类课外读物,团市委将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宣传等。此外,还将拍摄垃圾分类公益专题片及微电影,进一步传播垃圾分类知识。
将出台五年规划明确目标任务
金华城区从2012年11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2013年和2014年是城区垃圾分类试点阶段,2015年正式启动。去年,城区已实现垃圾分类覆盖率55%的省政府要求目标,今年计划达到60%。
现在,城区垃圾分类的硬件配套设施正逐渐完善。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能看到垃圾桶几乎是"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桶,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牌也非常多。刘顺炎说,2013年和2014年,市财政安排了550万元资金用于市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015年市、区两级财政1∶1配套资金2200万元用于垃圾分类工作,这些专项资金主要就用于宣传栏、宣传牌安装,楼道宣传画、垃圾分类手册发放,室内外分类垃圾桶购置,各种垃圾分类收集车辆购置等。
去年,市环卫处新购垃圾分类收集车18辆,新购建筑垃圾分类收集车19辆,新购餐厨垃圾收集车16辆,拥有医疗和其他有害1.5吨垃圾收集车12辆,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线路有22条。
尽管如此,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参与垃圾分类的单位几乎都在抱怨哪怕源头垃圾分类分好了,在清运环节仍旧合为一堆,让垃圾分类失去意义,极大打击了积极性。对此,刘顺炎表示,目前城区垃圾分类尚处于硬件配套设施发放阶段,正在进一步深入推进,对此项工作需要耐心和恒心,逐渐把从源头到处置的挨个环节都牢牢烙上垃圾分类烙印,并且把工作做实。
"从去年年底开始购置分类垃圾桶,今年年初在市区各单位、学校、小区集中发放,垃圾分类相关硬件设施已基本发放到位。”刘顺炎说,目前,金华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五年规划已基本制订完毕,力争未来5年内建立全覆盖的生活垃圾处理长效管理体系,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网络和标准制度体系,建成20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示范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60%以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