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年轻妈妈患上尿毒症 乐观应对坚信希望就在前方
2016年06月07日 05:37:00 来源: 钱江晚报 朱浙萍

q.jpg

  浙江在线6月7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朱浙萍)在兰溪游埠镇伍家圩村一间普通民房里,31岁的廖艳正在丈夫协助下做腹膜透析。她是一位尿毒症患者。在上海大医院治疗花费了五十多万元后,只能回到家里,自助做腹透以维持生命。

  这样的日子已持续整整一年。

  对于廖艳而言,生的希望,就是换肾。如今,远在江西的姐姐愿意捐出一个肾,希望就在触手可及的前方,可高昂的医药费,把一家人难住了。

  怀孕时身感不适

  一查得了急性肾炎

  34岁的江亮是义乌江东街道乡镇兽医协防员,老家在兰溪,在义乌工作时认识廖艳,两人坠入爱河。

  2012年9月,已有几个月身孕的廖艳突感身体不适,全身水肿,血压飙升。送到医院紧急剖宫产手术,产下一个不到3斤的女婴。医生给廖艳下了诊断书,她得了急性新月体肾炎,建议转院上海。

  到上海紧急抢救后,廖艳的病情才算稳定。可一头孩子躺在保温箱里,廖艳又在重症监护,家里七八万元存款全花光了。

  为了省钱,廖艳回到老家,每半月去上海复查一次。去年6月,她又被诊断尿毒症,双肾已萎缩,只能靠透析或者换肾来保命。

  家里的钱已经花光,廖艳决定回老家自助做腹透。为了多赚点钱,江亮打着三份工,白天帮人拉货、看店,晚上去做检疫员,一个月三四千元收入,勉强维持妻子的日常治疗。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尿毒症就像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  江亮咬了咬嘴唇,除了一部分报销费用,现在为止,他们已经花费了50多万元。

  3岁的女儿忍不住叹气

  早知道就不要生我了

  除了换肾,尿毒症患者日常全靠透析维持生命。相比血透,在家腹透容易操作,费用也低,廖艳选择了后者。

  走进廖艳正在做腹透的房间,一股药味扑鼻而来。她的膝盖上抱着一袋腹透液,通过插在体内的一根软管输入后,又沿着另一根软管排出。

  自助腹透是细活儿,房间要消毒,腹透液要加热到37℃,还要称重、记录……稍有不慎,会导致体液排出不畅,廖艳身体肿胀。

  这样的腹透,每次花费4小时。每个月,江亮都要开着面包车,从义乌的医院拉回满满一车配置好的腹透液。

  “主要开支是购买腹透液,一年综合费用大概要五六万元。”江亮推开隔壁一个小房间,里面一箱箱堆积的药物,他苦笑着,“这是我家的药房”。

  尽管日子艰难,但看着女儿一点点长大,夫妻俩感到一丝欣慰。

  有时候廖艳跟女儿开玩笑:“妈妈就是为了生你才生病的。”

  女儿似懂非懂,唉声叹气地回答:“早知道就不要生我了。”姐姐愿意捐出一个肾巨额药费却难倒家人

  做腹透并不是长久之计,最好的办法是换肾。

  让夫妻俩感动的是,廖艳在江西的姐姐愿意捐一个肾,现在一家人正满怀希望,准备做配型。

  “一次配型的费用就要2万元。不过医生说,成功概率很大。”得知好消息,江亮很高兴,但巨额的手术治疗费用,又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江亮咨询过医生,亲属换肾保守费用需要20~30万,而这几年,家里亲戚能借的钱都借了个遍,还欠着16万外债。

  钱从哪里来?

  不久前,江亮在义乌畜牧局的领导同事了解到他家的情况,组织了一次募捐,筹到一万多元钱。钱虽然不多,但让江亮和妻子非常感动。

  “孩子还小,不能没有妈妈。”江亮说,就算换了肾,不知道妻子能活多少年,但他还是要试试,这样才不会有遗憾,“这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担当。”

  江亮也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能够帮他们一把,给廖艳生的希望。“我们都还年轻,以后一定会努力偿还。”江亮说,这也是一个男人的承诺。

  如果你愿意帮帮他们,可以联系江亮,手机号码:13819987876。你的一点善心,也许就能给这家人新的希望。


标签: 尿毒症;透析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60729605116187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