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英国女婿”眼中的里约:“咱家包揽二三名”
2016年08月22日 16:17:27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许健楠 实习生 张晨怡

  浙江在线8月22日讯 8月22日,里约奥运会闭幕。这一阵子,在浙师大北门高村的一间出租房里,每天清晨,一个23岁的留学生总要第一时间打开电视,关注中国队的表现。这位来自英国兰开斯特的帅气小伙,操着一口流利且标准的普通话,毫不掩饰地说:“我是中国队的粉丝,英国是我家,中国也是我家,我更支持中国队,跳水、举重、乒乓球,棒极了!噢,对了,女排也夺冠了。每次中国队拿金牌,我就特别开心。”

  故事的主人公叫方彧,就读于浙师大,是一名中国近现代史的在读研究生。4年前,他决定来中国,他用4年的坚持,将自己的中国梦和浪漫的爱情都照进了现实。

  这位高鼻深目的英国帅哥,原名叫亚当。中文名“方彧”正是他的新婚妻子方姝给他起的。英国有个传统,女子结婚后冠夫姓,亚当没有中国姓,就随了妻子的姓。“‘彧’这个字,本来是她留给未来孩子的,意思是‘有教养、有文采’,先给我用了。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很中国。”方彧说。

  两个月前,从浙师大国际学院本科毕业,几乎与此同时,方彧和方姝举办了一场中式婚礼,左手毕业证,右手结婚证。他说,这叫双喜临门。

  英国人参与奥运的热情与日俱增

  一个是祖国,一个是第二故乡,方彧看里约奥运会的心情,格外复杂。4年前,方彧在英国,见证伦敦奥运,4年后,在金华看里约奥运会。他有着与大多数中国人不一样的感受:“手心手背都是肉,咱家包揽二三名。”

  在他看来,英国的崛起并不是一朝一夕的。20年前,英国政府就意识到只有加大体育事业的投入,才能保证英国运动员在未来的奥运会上赢得奖牌。他们吸取了美国、中国等“金牌大户”的成功经验,各个奥运项目的运动员和训练团队会得到政府拨款,什么运动项目表现好,就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总之,政府对奥运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在伦敦奥运会之后,英国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也与日剧增。”

  方彧说,在体育的很多领域,英国还是要向中国学习的。说起中国的运动员,方彧如数家珍:“我喜欢看马龙打乒乓球,喜欢看‘洪荒少女’傅园慧接受采访,还有那个放弃了英国国籍的中国马术选手华天,他骑马特别帅……”“哪些英国运动员让你印象深刻?”他想了一会儿,没答上来。

  在生活中,方彧也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擅长游泳和长跑。“我18岁以前很胖,以前有89公斤,现在只有57公斤了。”方彧说。每天,他都有个习惯,去学校田径场慢跑20圈。

  爱上学汉语,让他决定去中国

  来中国的这个决定,得从一盘CD说起。

  一次,在图书馆的时候,偶然发现一盘中文教学CD,当他听到汉语的字音一个个从耳机里传来时,他突然觉得,这种语言好美,声调起伏像是在唱歌,仿佛天籁之音,平静的心,一下子泛起涟漪,他情不自禁地就想学习这种语言。

  之前,方彧曾学过法语、德语,都学不好。都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他却如小宇宙爆发一般,一连几个月都在不间断学习汉语,每天平均学习时间在7个小时左右。爱上学汉语,让他决定去中国。在自学中文期间,方彧在英国当地一家超市打工,干了8个月,攒够约合一万人民币的路费。就去买了一张前往上海的机票,他想去探一探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

  方彧的中国故事,第一站是在东阳,他投靠了一个英国同胞。后者在东阳开了一家早教机构。不久之后便打算离开,他还是希望,能继续学习汉语。“我就上网搜,附近有没有大学,一搜就找到了浙师大。”

  在师大,方彧学习的是商务汉语。为了维持生计,他边读书边兼职,万万没想到,他开始了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情。2014年,在市中心英语培训机构实习的他,遇见了大他两岁的方姝。

  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情,他成了“英国女婿”

  这一切,仿佛冥冥之中的缘分,一如中国一句名言:“有缘千里来相会。”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一两年后便开始谈婚论嫁。去年寒假,方彧的父母远赴中国,二人陪着去了北京、西安、苏州、杭州等城市,领略中国大江南北的秀美风光,英国公婆很喜欢这个开朗爱笑的准媳妇,最满意的一点,是这个中国女孩经常偷偷就把家务做了。临走时,母亲说:“在中国,好好过。”6月份,一场中式婚礼如期举行,凤冠霞帔、火红的唐装,跨火盆、交杯酒、拜天地……他说,入乡随俗,最传统的方式,是最美的。

  而方彧的岳父岳母也很喜欢这个英国女婿。“他们觉得我踏实、上进,是个会过日子的孩子。”他说,自己一直都很节约,但有了老婆,就攒不下什么钱了。“如果兜里有钱,却不给老婆花,那不是节约,是小气。只要心爱的人开心,就好。”他说,英国姑娘比较独立,而中国姑娘温柔、善解人意。“比如方姝会让我帮她拎包,我很乐意效劳。”

  今年,方姝也考上了浙师大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两人既是夫妻,又是校友。方彧的偶像,是加拿大人“大山”。后者是个“中国通”,他打算,通过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了解中国的国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未来,他想当个翻译家,或是从事中英文化交流工作。“中西方文化不同,知己知彼,才能消除隔阂。”

  金华这座城,很有人情味

  “我一直在金华。”方彧对这座城的好感,源于善良的金华人。方彧有次去逛夜市,不慎遗落了电瓶车钥匙。他赶紧跑回摊位点,摊主说:“没有”。看到方彧一脸失落,摊主又说:“要么你留个电话?找到了马上通知你。”方彧前脚刚到家,摊主电话立马追来,说是一个顾客买了马克杯,发现杯子里有枚钥匙,赶紧送了回来。“当时已放弃了,没想到真的能找回来。摊主和那个的顾客,一下子让对金华有了归属感。”

  他的老家兰开斯特之于金华,就好像金华之于上海。“这座城市已经足够大了。我已经把这里当成第二个故乡,这里风光很美,我有什么事情,大家都肯帮忙,除了夏天有点热,别的都好。来中国整整4年,都在金华度过,我已经习惯了,我喜欢在这里,爱看中国电影,也爱吃糖醋里脊和肉包子。”

  方彧说,他从来没有后悔来中国,这是一段无比神奇的人生旅程。更美妙的是,还娶了一个中国妻子。“如果没有她,中国可能只是一段美好回忆,尔今,她的出现,让我跟这个东方国度紧紧相连。中国是家,英国也是家。这一种幸福感,我很珍惜。”

标签: 金华;女婿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