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今年莲花别样红 秀洲油车港清淤造就湿地好风光
2016年05月09日 04:16:11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江帆 通讯员 马国海 董时纲

  油车港镇麟湖湿地。沈建明 摄

  浙江在线05月09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江帆)"今年夏天,咱们油车港镇的莲花一定别样红!”站在南官荡的湖堤上,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澄溪村村民周金荣心里美滋滋的,南官荡目前已经完成清淤,旁边新建的麟湖湿地公园里,水上植物园的莲藕用土,就是南官荡湖底清出的淤泥。

  麟湖湿地公园,今年"五一”小长假全新亮相。"这里的风景,是真的不一样了。”从小在南官荡边长大的周金荣,对湿地公园赞不绝口,"这里是我们茶余饭后,散步聊天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以"五水共治”为契机,油车港镇提出建设麟湖湿地公园,并且按照当地民俗特色,在园内设置了湖塘春涨、池湾盈秋、苜蓿夕照、菱乡雾霭等颇有当地人文特色的麟湖新八景。

  在公园东侧的石板上,用浮雕形式展现的八景,高低错落,古朴雅致。油车港镇是南湖菱的地理标志产地。一幅"菱乡雾霭”,刻画着采菱时节,以"菱乡”著称的油车港热闹丰收的场面。大面积的菱叶和菱藤,犹如绿色的地毯,层层叠叠地铺满整个水面,菱农们坐在菱桶里采摘南湖菱,水花四溅。当地人说,从浮雕里,他们找回了旧时的记忆。

  "我们从油车港的地域特色、湿地环境入手,重新整理出了麟湖新八景,不断挖掘历史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提升油车港人对家乡的自豪感。”油车港镇文化站站长盛建卫说,清淤之后,再建造起湿地公园,可以让老百姓感受自然赋予的美。

  随着"五水共治”向纵深推进,如何处理黑臭河整治过程中的淤泥成了难题。因为清淤过程中挖出来的黑臭淤泥,部分含有有毒物质,草率处理很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先行一步的南官荡,为秀洲区湖荡淤泥处置找到了一条新思路。南官荡原为围湖养殖鱼塘,内有鱼塘86个,由于多年使用不干塘,塘中残饵、水生生物排泄物代谢不完,底泥淤积严重并且有毒有害物质较多,影响湖荡行洪、调蓄能力的发挥和水质水生态的改善。

  经过综合测算,工程涉及塘埂及湖底开挖推运土方约45万立方米,湖底淤泥清理约50万立方米。怎么来处置这些淤泥呢?油车港镇治水办提出,能否将挖出来的淤泥部分用于造型,部分用于农业种植?

  于是,南官荡的湖荡淤泥,从此走上"自产自销”之路。清出的淤泥被用于湖堤、护岸的加高加固以及水上植物园的莲藕用土等。湖荡的绿化景观建设,也巧妙"处理”着污泥。如横跨在800余米宽湖面上的一条堤,也是用了湖底的淤泥。

  根据南官荡处理淤泥的先行经验,秀洲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称,今后秀洲区还将发挥农业大区的地理优势,绝大部分淤泥采用还田增肥、培堤加固、绿化以及利用废弃水塘、低洼地回填造地等进行直接利用;或是采用淤泥固结干化处理后用于道路、土地平整等基建项目及建材等综合循环利用。同时,按照"先规划后实施,先检测后清淤”原则,保障污(淤)泥规范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杜绝淤泥随意堆放、泥浆偷排漏排等现象发生,有效避免淤泥"二次污染”。

标签: 清淤;湿地;莲花 责任编辑: 冯一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