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0日讯 一家文化礼堂,凝聚着一个乡村的精气神。近年来,我市坚持“建、管、用、育”一体化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努力培育礼堂文化,全力打造精神家园,挖掘属于嘉兴农村的独特的集体记忆,让这些“村庄客厅”成为一道道嘉兴好风景。
截至目前,嘉兴全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64家,覆盖58.73%的农村行政村,覆盖率居全省首位。
力争实现
文化礼堂省级先进县“满堂红”
12月8日,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村家宴中心和会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家宴中心刚刚开放,这个月的宴席就已经预约满了。”潘家浜村党支部书记章何兵说,家宴中心可以容纳27桌,会务中心可以容纳30人到200人不等,通过具体的文化活动设计和景观改造,乡村仪式活动使农民真正参与到村庄发展过程中,提升当地农民的幸福感。
每逢周末,嘉善县魏塘街道魏中村村民袁喜林就会来到文化礼堂,刷一刷“惠民卡”,“杀一杀”乒乓球过下“球瘾”。“惠民卡”是魏中村试点探索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管理运作的内容之一,周三大舞台、周末戏曲苑、文化积分银行公益电影天天放等三大群众文化品牌深入人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各种“物美价廉”的文娱服务。
千场演出进百村、千场培训进基层、千场活动进礼堂等文化惠民服务正在火热开展,803个政策宣讲、文艺演出、公益培训等服务项目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海盐县在建好农村文化礼堂的基础上,围绕提升其使用效率,切实解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今年,我市从实际出发,已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10家,完成省定重点建设任务的157.14%。南湖区、海盐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规划到2020年,全市95%的农村行政村建成农村文化礼堂,基本实现全覆盖。据悉,今年海盐县、秀洲区积极创建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市、区),力争实现全市农村文化礼堂省级先进县“满堂红”。
此外,我市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以普及文化下派员、文化专管员为抓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为农村文化礼堂运行和管理提供人才支撑,至2015年底,全市73个镇(街道)、790个村已实现了“两员”全覆盖。
从文化礼堂建设
迈向建设礼堂文化
从2013年我市文化礼堂建设开始,我市各地始终坚持“一村一品”,结合各村村史村情,努力挖掘各村文化,突出本土化、特色化建设,让每个村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故事”。
嘉兴是党的诞生地,去年又是习近平同志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10周年。我市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努力打造红色文化的嘉兴品牌。推动党性教育进礼堂,通过“讲故事”和“拉家常”,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切实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在秀洲区王江泾镇洪典村的入相园,水乡民俗馆吸引着来此的参观者,这里展示着乡土文化气息浓厚的农耕文化物品、婚丧嫁娶物品以及文化遗产传承人制作的民俗文化物品,仿佛要带人们穿越到历史长河的时光隧道中。走出入相园,便是牛头湖,洪典村文化礼堂的主楼就立于牛头湖之上,美景与礼堂相称,开蒙礼、成人礼、敬老礼、祈福迎新礼等因季而作,成了村民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我市各地着力在培育礼堂文化上下功夫,推动文化礼堂从“文化乐园”到“精神家园”、从集聚人气到凝聚人心的深化提升,努力实现“文化礼堂建设向建设礼堂文化”的转化,激发农村文化的内在活力,吸引农民群众自愿参与,使农民群众成为活动的主角,增强村民对文化礼堂的亲近感、归属感。
在嘉善县的各个文化礼堂中,一种特别的“理事会负责制”正悄悄推广开来。这些文化礼堂广泛吸纳群众性组织的代表、乡贤达人、文化能人和大力支持礼堂建设的热心人士等加入理事会,共同参与文化礼堂的建设谋划、工作统筹、活动开展和经费管理等日常工作,充分发挥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力量,努力依靠村民群众建设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截至今年11月底,海盐县已高标准建成97家农村文化礼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为展示不同村不同的地域文化,该县按照“一村一品”的方式,深入挖掘各地历史文化,打造不同特色的民俗展示厅(馆),除已建成的明珠村“海洋文化”展示馆、八团村“盐文化”展示馆、育才村“圆木文化”展示馆等外,今年又推出了秦山街道秦兴社区“科普馆”、沈荡镇聚金村“渔文化”展示馆、通元镇滕泾村“乡村记忆”展示馆等一批特色文化礼堂展示场所,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与荣誉感,让群众有地方寄托乡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