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曾经患病受捐,如今病情稳定,她分文未动捐出全部善款
“我没有辜负你们”,一笔18万余元善款的“爱心转移”
2016年12月22日 09:24:31 来源: 南湖晚报 记者 鲍嘉 姜鹏飞 张奎超

  浙江在线12月22日讯 昨天上午,杨震人在微信上卖掉了一副足贴,虽然挣的钱不多,但她很开心。“努力挣钱,积少成多!”对于未来,她充满信心。

  这一年来,杨震人的病花光了家中几乎所有的积蓄,如今她一边在家养病,一边靠做微商补贴家用。然而,一边是挣钱不易,一边她又把此前收到的18万余元捐款一分不剩地捐了出去。

  去年,杨震人突发急性髓性白血病,面临巨额的医疗费用,好友在微信朋友圈为她发起募捐,一时间爱心汇聚,各方捐款向她涌来。今年12月,她的病情出现了好转,于是她决定捐出这笔钱,“应该把这笔钱给更需要的人。”

  “爱心转移”

  昨天上午,在海宁市斜桥镇金石村一户农家小院里,记者见到了杨震人。她身体恢复得不错,面色红润,此前因为化疗,她的头发脱落殆尽,如今已长出一头乌发。

  说起捐钱的事,杨震人从房中捧出了一本《捐赠荣誉证书》,翻开一看,里面写明了捐赠人为“杨震人”,捐赠数额为18.6919万元。

  对这笔爱心款的使用,杨震人一直十分谨慎,“我当时就和家里人说,这笔钱先不要动,如果我的病好了,就把这些钱还回去,不能辜负别人的好心。”

  不久前,杨震人去医院做了病体检查,各项指标已经趋于正常,这时,18万余元善款分文未动。

  杨震人起先想把钱还给大家。她首先拨通了捐赠人“暖妈”的电话,这位好心人当时给她捐了5000元。“我的病好得差不多了,把钱还你吧。”但“暖妈”坚决不收,并说“如果看病用不着,就留着给小孩用”。

  杨震人又给金石小学86届同学会负责人陆利祥打电话,他曾组织老同学募捐了4000元。陆利祥说,钱先留着吧,以后看病还用得着。

  一个个电话打下来,最终没有人愿意收回捐款,那怎么办?杨震人左思右想,又和家人商量,最终决定把这笔钱再捐出去。“虽然我生病后家里开销很大,但这是救命钱,救急不救穷,可以用来救别人的命。”杨震人快人快语。

  经过多方比较,杨震人决定把这笔钱定向捐赠给海宁市慈善总会设立的“919”爱心基金,因为这个基金主要用在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

  11月24日,恰逢西方的感恩节,杨震人向海宁市慈善总会提出了自己转捐爱心款的决定。次日,海宁市爱心联盟志愿者和海宁义工来到杨震人家,接收了她事先取出的现金,清点后存入“919”爱心基金账户。

  12月5日,杨震人来到海宁市慈善总会,签订了定向捐赠协议书,海宁市慈善总会为她颁发了《捐赠荣誉证书》。拿到证书的那一刻,她心里松了一口气,“这笔钱转了一圈后,终于能用到该用的地方了。”

  “等钱救命”

  杨震人活泼开朗,平时大大咧咧的,但一说到这一年来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经历,她眼眶红红的,“真不知道这一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去年10月,杨震人因腹痛到医院检查,被查出骨髓增生异常。一周后,她到省中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被确诊为急性髓性白血病,杨震人还不相信,又到浙一医院检查,结果一样。

  医生说,这种病恶化极快,必须马上开始化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起初,家里人没有告诉我实情,但化疗意味着什么,我心里清楚。”杨震人说,“当时真的觉得天塌下来了,两个孩子大的11岁,小的只有5岁,一想起他们,我就止不住地哭。”

  化疗的过程极为痛苦,第一次化疗之后,杨震人开始脱发,食欲下降;4次化疗之后,出现肺部感染;5次化疗之后,距离发病已过去半年时间,她全身浮肿。

  杨震人住院时,两个孩子总是闹着要找妈妈,在电话里,孩子们一遍遍地追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她总是强忍泪水,说“妈妈病好了就回家”,等挂了电话才放声痛哭。

  杨震人还记着父亲到医院来看她,她突然觉得父亲特别苍老,身体大不如前了,这位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也说不出安慰的话,只是一个劲地叹气,最后,看着父亲一瘸一拐地离去,杨震人再次热泪盈眶。

  然而,化疗并未让她有所好转,随着病情持续恶化,医生提出,唯一的办法只有骨髓移植,但手术费用昂贵,至少需要50万元,还不包括后期服用抗排异药物的费用。

  杨震人的父母都是农民,她自己是村里的宣传员,丈夫是印刷厂的工人,收入都不高,上哪去筹50万元的手术费?他们一筹莫展。

  杨震人的父亲在那次探病后不久,便被查出患有下肢肌无力和小脑萎缩,这种病没有特效药,只能靠注射刺激神经的药物维持,每天需要花费450元。为了把家中不多的钱省给女儿看病,老人在医院没待多久就回家了,彻底放弃了治疗。

  那段日子,一边是自己等钱救命,一边看着父亲病情一天天恶化,杨震人完全陷入了绝望。

  “爱的回响”

  今年7月15日,医院打来电话,说配型已经找到了,催问何时交费,这让杨震人情绪格外糟糕。此时,亲友中能借的都已经借遍了,只筹到几万元,杯水车薪。绝望之中,她拨通了小姐妹冯剑萍的电话,说自己实在没有办法了,请求对方在自己过世之后,帮忙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

  面对好姐妹的临终嘱托,冯剑萍悲从心起,当晚,她在微信朋友圈里为杨震人发出求助信息,其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她是那么用力地在生活,不要让她觉得我们放弃了她……”

  信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当晚8点,杨震人便收到了一位陌生人的爱心捐款300元。此后,爱心开始汇聚,网友自发成立了微信群“杨小姐帮帮团”,在捐款网友中,大多不肯透露姓名,只是会有一些“杯水车薪、略表心意”之类的留言。

  几天后,海宁一位微信名叫“暖妈”的淘宝店主来到杨震人家中,交给了她一个装着5000元现金的信封。“暖妈”对杨震人说,自己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希望杨震人为了孩子振作起来。杨震人再三追问“暖妈”真实姓名,对方始终不肯透露。

  “最让我感动的是嘉兴一位82岁的周爷爷,他打电话来问我银行账号,说我还年轻,鼓励我努力活下去。”第二天,杨震人便收到了周爷爷的1000元汇款,后来她才知道,老人腿脚不便,当天是让老伴推着轮椅送他到附近银行汇钱的。

  到8月下旬,杨震人收到捐款超过18万元,虽然距离50万元的手术费还有很大差距,但社会的关爱让杨震人精神状态大为好转。

  而杨震人也开始正视自己的病情,经病友介绍,她远赴外地找到了一位老中医,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她各项生体机能开始恢复,到浙一医院检查,发现白血病细胞数量竟然急剧减少。

  “虽然我最终没有用到这笔钱,但爱心是无价的,是这些帮助关心我的好心人给了我活下来的勇气。”杨震人说。

  9月16日,杨震人的父亲因呼吸衰竭永远闭上了眼睛,“父亲的离世更坚定了我捐款的想法。”杨震人捐出的18万余元是“919”爱心基金自设立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资金。目前,该基金已定向救助了4名重病患者。


标签: 善款;爱心转移;基金;救助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