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个公交行业市级地方标准《镇村公交场、站设置规范》(下称《规范》),由我市正式发布,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科学设置镇村公交场、站提供了重要依据。
昨天,记者从嘉兴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获悉,《规范》由浙江省地方标准化研究院、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嘉兴市道路运输管理局3家单位共同研究起草。
据了解,《规范》在总结提炼我市镇村公交标准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规范性引用了现有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并对公交车站、公交停车场设置要求和建设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进行了统一规范和量化,共涉及相关指标62项。
《规范》共分6个章节,分场站术语定义、总体要求、场站类型、场站规模、设置内容与建设要求6个部分,确保镇村公交场、站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
实现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
“《规范》的发布,不仅进一步深化推进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水平,还对全市镇村公交场、站科学规划设置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嘉兴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范》的出台,对今后城乡公交硬件基础保障设施实现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早在200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改革城乡客运管理模式,开展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打破了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坚持均等化服务核心,保障城乡公交和谐发展。经过不断努力,全市已构筑起畅通有序的城乡三级公交网络,嘉兴五县(市)两区全面实现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
“目前在全省已率先实现了全市行政村100%通公交。”嘉兴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全市90%以上的城乡公交实现了公车公营,建立了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为农村公交的统一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镇村公交标准化”被点赞
随着城乡公交服务的不断优化,农村百姓对公交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客流量连年攀升。面对农村百姓对公交日益高涨的需求,原有道路等级不够、宽度不足,场站设施严重匮乏等问题限制了公交服务的进一步覆盖和线网的科学布设,甚至影响到了公交的正常运营,原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已无法支撑公交服务的进一步提升。
由此,“镇村公交”应运而生。据了解,2012年嘉兴率先在全省开展镇村公交标准化建设探索,该项目随后被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列为全省运输管理创新示范项目。同年8月,王江泾镇成为镇村公交标准化试点镇。2013年1月,全省首条标准化镇村公交线路——375路(虹阳至沈家桥)在王江泾镇孕育而生。2014年7月,嘉兴镇村公交王江泾枢纽站的正式建成启用更是实现了镇村公交与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
“镇村公交标准化”工作,创新性地从场站设施、线路布设、车型配置、道路条件、形象标志等5个方面制定嘉兴市区镇村公交建设服务标准,并以此为样板,实现市区10个乡镇白班夜班公交全覆盖,为城乡居民公交出行提供了更大的便捷。
“镇村公交”开通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示范效应,由此,我市在已有的农村公交设施、服务成效基础之上,提炼嘉兴市镇村公交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成果,确立具有鲜明的嘉兴特色、在全国具有样板价值的镇村公交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嘉兴镇村公交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嘉兴市镇村公交场、站设置标准》的制定是试点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支撑和规范全市镇村公交场、站设置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也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嘉兴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日前,我市已将该标准申报全省标准地方标准,计划在今年向全省推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