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三叉河”集镇经过改造提升,面貌焕然一新;村级河道新泾港经过环境综合治理百日攻坚战,旧貌换新颜……昨天,我市迎来2016年度省“五水共治”和美丽浙江建设考核,督查考核组分别来到海宁市、平湖市、嘉善县和南湖区,现场实地考察了“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垃圾发电厂、污水处理厂、水厂和水源保护区,认为嘉兴的治水、治气和美丽浙江建设工作均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一路走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过去一年里嘉兴的美丽浙江建设是大力度、快速度推进的,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考核组一路走一路看,深受鼓舞。”省督查考核组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昨天的汇报会上获悉,2016年嘉兴全市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五水共治”和美丽浙江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73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Ⅳ类及以上水质达到93.1%,同比增加15.5个百分点;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连续三年保持优秀。嘉兴市区空气优良率为74.3%,同比提高9.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同期下降35.3%。
“五水共治”:打造江南水乡“生态绿”
过去一年,全市“五水共治”的成绩斐然:全市73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Ⅱ类1个、Ⅲ类13个、Ⅳ类54个、Ⅴ类4个、劣Ⅴ类1个,Ⅳ类及以上水质达到93.1%,同比增加15.5个百分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8.5%、22.1%、14.7%;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连续三年保持优秀。
一个个治水现场彰显“五水共治”的成果和活力
嘉善县干窑镇西侧的新泾港,曾经是一条当地群众避之不及的“黑臭河”。去年4月29日,干窑镇启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如今的新泾港已是旧貌换新颜,漫步在河道旁,令人感到赏心悦目。河面上有形态各异的生态浮岛,河道内还种植了沉水植物,默默地净化着水质;河道旁的农房立面都是重新粉刷的,一家家农户的“美丽庭院”干净整洁,使得整个村子成为具有“粉墙黛瓦、青砖木门”风格的江南水乡自然村落。
走进嘉善县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考核组成员们的手机上立刻收到了一条警示短信:“你已进入嘉善县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非法排放污染等破坏水源地水质行为。”这样的手机智能预警功能已经开通一年多时间,有效地起到了保护水源地的宣传警示作用。2016年,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现了全年达到Ⅲ类水的目标。
悉数过去一年治水的成果,工业上,约9000家工业企业全入网,183家省控以上废水重点企业污水排放达标率为91.8%,同比上升44%;农业上,坚持把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依规拆除违建猪舍,推动生猪散户全面退养,养殖规模化率均达到100%,生猪存栏量由2012年末的273.1万头降至目前的17.86万头,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五气共治”:齐心合力绘就“嘉兴蓝”
“五气共治”的成绩单同样令人欣喜:2016年,嘉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级天数72天、良好天数200天,累积优良率为74.3%;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比2013年同期下降35.3%,下降幅度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别为14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69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3.3%、14.0%、9.2%;各县(市)PM2.5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过去一年“五气共治”工作亮点纷呈
工业废气治理方面,全面提升企业废气治理水平,107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整治,7家热电企业完成16台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治理设施建设,嘉兴发电厂超低排放工程全面建成,成为全国最大、机组最多、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同时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废气清洁排放改造,完成56台锅(窑)炉特别排放限值治理。
汽车尾气方面,实行“人盯人、人盯车、人盯单位”的工作责任制,淘汰黄标车1736辆,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升级油品,全市加油站均供应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推广新能源公共汽车,全市节能环保型公交车比例29%、出租车比例48%。
餐饮油烟方面,推进油烟净化装置,整改或取缔露天烧烤经营户4507个;全市中型以上餐馆安装923家,300人以上学校食堂安装279家,500人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安装52家。
城市扬尘方面,创建27个省级标准化工地,规范道路保洁标准,市区拥有各类环卫保洁机械车77辆,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2.5%。
秸秆焚烧治理方面,出台了省内首部针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嘉兴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条例》,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98%。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