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 "亮化要融入更多的畲族元素”"既要形,更要有神”……,日前,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一场针对补齐最美县城短板,推动城市建设再出发、城市景观再提升亮化评审会召开。与会的专家和干部展开激烈讨论,指向同一个目标"查补文化短板”。
景宁拥有的千年畲族文化,在华东独具特色,积淀深厚。但在用好畲族文化方面还存在许多短板,如何进行补课?景宁县认为,查补文化短板,既是文化课,也是经济课;既是市容课,也是民生课。
对文化的苛刻源于景宁对科学发展的新追求,在建设畲族文化总部的基础上,景宁顺势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推动"中国畲乡”再提升,实现文化传承和文化创富的"双创新”。
这意味,景宁要从单纯的文化建设进一步向"大文化”深化,并将文化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深度融合,释放文化的"引领力”。而要实现新目标,景宁定下的新路径是:着力深化文化引领,牵引山区转型发展。
乡村是舞台,文化唱大戏。连日来,在大均乡泉坑村,村民蓝东菊忙碌开了,"这两天温州几家客人要住我这里,要赶早去山上弄些菜。”自今年以来将房屋进行改造,融入更多的畲族文化元素发展民宿,让这户下山移民真切感受到民族风情带来的发展力。
泉坑村坐落于畲乡之窗国家4A景区。"但在从前,因为缺想法、缺资金、缺带头引导等短板,村民获得的实惠并不显著。”大均乡党委书记柳康华说,现在,村民建民宿,干部来服务。与此同时,县里还出台专门扶持政策,对民宿进行补贴。如今,"游在大均,住在泉坑”的名头日渐响亮。
补齐了文化链条,景宁还塑造出新的民族精品。在景宁畲族文化中心,《畲娘》剧组正进行紧张排练,这场精心排练剧目即将参加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而另一台"舞台秀”在今年的"三月三”试水,147款精美的畲族服装绽放鹤溪中路,惊艳全城。
如今在景宁,从占地260余亩的"凤凰古镇”到全国畲族问祖殿堂的"千年山哈宫”,再到环敕木山"十畲寨”,文化引领下孕育的新业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据了解,今年以来,景宁接待境内外游客1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33%。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