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中的丽水开发区
生态,是丽水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作为丽水生态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和城市功能的新空间,今年以来,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丽水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央领导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丽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毫不动摇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把生态全方位融入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各个方面,扎实开展了“招商引资提质年、项目推进攻坚年、创新驱动突破年、转型升级深化年、环境整治决战年、作风建设提升年”六个年活动,努力实现从“物理捆绑”到“化学反应”的突破。
一方面,通过深入实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和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等组合拳,加快污染治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在产业源头上减少污染,推进经济动能转换,坚决护美“绿水青山”;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以“浙商回归”为龙头的招商项目,加快新兴产业培育,落实“归零翻篇开新局”主题大讨论和“十个一批”项目攻坚等组合拳,基本扭转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向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动能逐渐释放,努力做大“金山银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组织党员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清理龙石溪
铁腕治污不收兵
龙石溪,穿过丽水开发区园区最终汇入丽水大溪,全长仅仅6公里,却因为污染问题,曾经3年内被省市媒体曝光4次之多,成为省督查组重点挂牌督查的“老病号”。
前不久,笔者再次沿着龙石溪自下而上巡查。只见河道两岸柳枝摇曳,昔日的五彩河、黑臭河已不复存在。龙石溪之所以发生这样显著的变化,源自于丽水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的一次公开表态。
今年5月,管委会主要领导和数百名开发区党员干部及企业负责人到龙石溪清淤。面对眼前浑浊的河道、恶臭的污泥,管委会主要领导真切地感受到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即向前来采访的丽水电视台记者表态:“如果今年年底治不好龙石溪,消除不了劣Ⅴ类水,我将喝下龙石溪的水!”
对于这样的表态,管委会主要领导有自己的思考:这既是 “紧箍咒”,能够倒逼干部和企业加快治污进度,限时完成任务,同时也是“军令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治好一条河,倒逼一个产业的转型,这才是治本之策。
今年以来,丽水开发区连续3次召开覆盖全部企业的环境治理大会,开展了“消除劣Ⅴ类水专项整治”和“合成革行业专项整治提升”大行动;班子成员分组带队不分白天黑夜,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监管和最严厉的处罚开展环境执法,累计查处的环境违法行为案件数和处罚金额分别是去年全年的两倍和三倍以上。
“与其心存侥幸、不如踏实整改。”这已经成为丽水开发区企业的共识。7月开始,龙石溪沿线100米范围内的73家企业纷纷破土整改,企业内的雨水管一律明沟明渠,污水管也架空铺设,为污水处理池打上“补丁”,并进行闭水试验,“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龙石溪。”
据统计,73家企业先后共投入治污资金3800万元,累计完成雨水明沟建设25公里、污水管网架空改造14公里,新建雨水收集池7000立方米以及污水收集池3000立方米。
除了封堵污水口和雨水口,对于地下不明来水,丽水开发区也有“治本之策”。笔者看到,在龙石溪的北侧有一条宽约1.5米的截污沟,将一些渗水引流到集水井并纳管排放至污水处理厂。
这一系列铁腕举措所带来的成效十分明显。据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0月开始龙石溪入瓯江口的总磷、高锰酸盐和氨氮的平均指数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96.3%、72.5%和94.3%,随后历次监测结果均达到Ⅴ类水以上标准。“久治不愈”的龙石溪终于在年底摘掉了“劣Ⅴ类水”的帽子。
“河水清不清、关键看决心。只要决心大,不讲生态的产值下降再多也不怕。”管委会主要领导表示,今年已经有13家企业因为没有在限时内完成整改被关停,还有一批重点污染企业的产能受到严管严控,这意味着“砍掉”了近20亿元的工业产值。明年丽水开发区将继续开展“清水”“清风”“执法亮剑”三大行动,真正实现通过“五水共治”来倒逼产业转型。
转型升级不止步
“治”是手段,“转”是目标。在丽水开发区,通过“五水共治”带动了整个传统行业的治理。
今年以来,丽水开发区画出了传统行业的转型线路图,对合成革、电镀、化工三大重点行业的全部43家企业按污染整治情况进行统一评分、分类处置,高于90分的企业给予验收通过,60至89分的企业列入重点监管,60分以下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
丽水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已有7家合成革企业,投资2475万元完成了“机器换人”省级试点示范项目,4家低质企业被兼并收购重组;丽水开发区还先后争取到循环化改造试点省补资金2290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亿元,积极实施集中供热内部设备技改、水性化改造、无溶剂化改造、余热利用和有机废气治理等5大类共80个重点项目建设,其中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53个,总投资23.7亿元,今年年底前将完成投资超6亿元。
今年3月,丽水开发区出台政策,按企业年实缴税金分档鼓励企业租赁闲置厂房。这一剂“良药”让更多的闲置用地和“僵尸”企业实现“腾笼换鸟”。开发区国土分局向笔者提供了一份数据,今年该区处置闲置土地7宗384亩,盘活低效土地资源523亩。
7月份,丽水开发区与市科技局建立市区科技会商工作机制,并启动了“工业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首批选派15名高级人才到企业挂职。这仅仅是丽水开发区利用科技创新加快转型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丽水开发区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6家,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7.57%,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8.75%。
同时,在对接资本市场方面,丽水开发区今年帮助百事宝电器、三联环保、可思克新材料、伸美压克力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新增几物科技和伸美压克力2家股份制企业,新签约中广电器、青风环境2家新三板企业。
一手抓“治旧”,一手抓“育新”。今年以来,丽水开发区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启动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一个招商委、三个专业招商局、一个投资创业服务中心和一个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新体制,打开了全员招商、专业招商的新局面。
通过班子集体招商、聘请顾问招商、以商引商等措施,今年丽水开发区累计引进维康大健康产业园、金立圣建筑工业化PC构件等项目35个,实际到位资金约50亿元;超额完成全年工业用地出让800亩的目标任务。
这一系列扎实的转型组合拳,使得丽水开发区在传统合成革产业产值保持低速增长的情况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大健康产业产值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新产品产值增速均大幅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经济质量调中有优;植物纤维电池、微纳小镇等新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及生产性、生活性配套服务项目逐步在丽水开发区落地。
打造“铁军”不停歇
走进丽水开发区管委会,每个办公室墙壁上挂着的“十个严禁、六个表率”牌显得格外醒目。这是今年丽水开发区关于干部队伍建设“十项实招”之一。
“干部的作风要体现在行动中,体现在企业、群众的评价中,体现在具体项目的推进中。”丽水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这样说。
针对干部在招商落地、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等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问题,今年,丽水开发区出台了《干部服务企业、廉洁从政十项规定》,以“负面清单”的形式,逐一列出哪些行为“可为”,哪些“不可为”,清晰划出政商交往“清”的底线。
同样,针对干部职工在服务企业、群众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等问题,丽水开发区列出“六个表率”置于每位干部职工的办公桌上。
今年,浙江可思克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公司负责人本想请帮了大忙的经发局干部吃顿便饭,结果换来一句“不用,应该的。”在开发区干部职工帮扶下,破解难题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年以来,丽水开发区管委会班子成员及副科以上干部82人,作为“企业助理”对口联系153家规上企业,帮助企业切实解决难题。对于这样的转变,企业拍手称快。
不仅企业有“助理”,丽水开发区的所有117个“十个一批”重点项目也有“一对一”的责任人,而且将项目进度制作成作战图,摆放在大厅最显眼的位置,接受群众监督。
笔者发现,“十个一批”作战图上,与招商相关的有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一批优质项目、开工一批成熟项目、促成一批投产项目4张。
“任务完成不了,我们干部要红脸,这是压力,更是动力,拼的就是干部的精气神和服务质量!”丽水开发区管委会分管招商的负责人认为,招商工作不仅是“赛场”、更是“战场”,既要抓项目引进,更注重项目落地。
今年以来的两次全省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丽水开发区都是作为丽水市的主阵地,并且又举行了四次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会,一举扭转了过去连续较长一段时间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的局面。
4次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会推进“十个一批”项目建设
目前,丽水开发区共有正在审批的工业项目16个,用地面积673亩;新动工工业项目10个,用地面积572亩;续建工业项目10个,用地面积795亩,这些项目将成为明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
今年,丽水开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中央领导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广大干部在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和“拆治归”等重点工作中得到历练和提升,逐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正在努力打造一支绝对忠诚、干事担当、干净自律、充满活力的“铁军队伍”。
绿色发展必须坚持不懈,转型升级需要持之以恒。“十三五”的丽水开发区将继续沿着“两山”重要思想的指引,按照“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的要求,以建设“活力新区、美丽新城”为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和丽水市委三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加大培育生态工业产业集群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努力打造浙江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区、丽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样板区和产城融合发展引领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