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一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庄 要将地质灾害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2015年11月20日 07:29:22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今日早报记者 华炜 胡元勇
昨天,今日早报记者跟随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东穆坞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

  浙江在线11月20日讯(今日早报记者 华炜 胡元勇)今年68岁的邵月根是杭州西湖区留下街道东穆坞村土生土长的村民,60多年来,邵月根的家从矮小的茅土房,变成木结构的小楼房,再到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房子,但不变的是,他的家一直挨着山脚。

  东穆坞村是一个三面环山的村落,整座村子都在山坳中,一条留泗路是村子往外的主干道。与邵月根的家一样,村子里600多户人家中,有100多户人家依山而居。

  11月13日深夜,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突然发生山体滑坡,已造成38人遇难,让人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了地质灾害上来。

  目前,西湖区共有1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位于留下街道,其中12处就在邵月根所住的东穆坞村。

  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什么都集中在这个小村庄?村民们是否担心自己的安全?在这样的连续阴雨天里,如何第一时间消除隐患?

  昨天,记者跟随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西湖分局的隐患排查人员一起走进了这个小村庄。

  20多年前

  房屋的泥墙差点被冲垮

  每逢梅季和台风天

  还是会有些后怕

  邵姓是东穆坞村的第一大姓,东穆坞村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由于村子依山傍水,中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土地,因此最早来定居的村民就把房屋安在了山脚下,把中间平坦的土地用来种粮食蔬菜,形成了如今村落的格局。

  而现在排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位于依山而建的村民房屋后的山坡上。

  陈美玉嫁到东穆坞村已有20多年,丈夫邵多生正是土生土长的东穆坞村人。刚嫁过来时,邵多生住的还是泥坯房,现在早已变成了混凝土结构的农居了。

  与村子里100多户依山而居的村民一样,陈美玉家也位于山脚下,房屋后面的山上被村民整出一块平整的自留地,种些蔬菜和茶树。

  在电视里看到丽水山体滑坡的新闻后,陈美玉心头"咯噔”了一下,这两天时不时往屋后的山上走两圈,看看有没有异常情况。

  在陈美玉的印象中,真正比较严重的山体滑坡,她在刚嫁到东穆坞村后没多久就遇到过一次。

  "离现在应该有20多年了吧,当时我们住的房子还是泥墙垒起来的老房子,房屋又矮又不结实。”陈美玉说,"当年的那场雨下得特别大,雨水顺着山坡直往下流,把一些泥块都冲了下来,泥土混杂着雨水往家的泥墙涌了过来。”

  陈美玉和丈夫见状,冒着大雨赶紧清理不断涌下来的泥浆,所幸处置及时,不然泥墙很有可能就塌了。

  虽然往后的日子里,陈美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险情,但每逢梅雨季和台风天,陈美玉还是会有些后怕,甚至晚上都睡不安稳。

  陈美玉说,最近几年政府对地质灾害隐患很关注,遇到梅雨季和台风天时,家里都会接到相关部门打来的电话,提醒村民如发现山体滑坡,第一时间去村里的安置点避灾,相关专家也多次来村里排查地质安全隐患,让村民们放心了不少。

  后山种乔木,山坡用钢筋混凝土加固

  筑起一道道屏障防止山体滑坡

  记者见到邵月根时,他正和老伴一起在厨房张罗午饭。从老邵家的厨房推门出去,有一条几米长的小路直接连着后山,老邵在后山靠近自己家的地方种了一些蔬菜和茶树。

  得知记者是来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后,老邵指着山上郁郁葱葱的植被,先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我小时候,后山根本没有这么多植被,只有稀稀拉拉的一些小灌木丛和小乔木,当时没有煤气,家里生火做饭用的都是柴火,村民们都就地取材,上山把灌木和乔木砍了晒干后,拿回家储存起来,因此当时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遇到连日下雨时,山上流下来的雨水就会夹杂着很多泥沙。”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小灌木丛和小乔木被逐步清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茶树和高大乔木。随着这些年来植被覆盖率越来越高,水土流失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小型山体滑坡的情况也很少出现。

  除了在山上种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外,邵月根还在靠近山脚的位置挖了一个蓄水池,从山坡顺势而下的水流可以被收集到蓄水池中,再经由雨水管道排出。

  老邵家后面的一块自留地也被改造成了类似于梯田的模样,每一层的外沿都浇筑着混凝土。

  "除了外面浇筑混凝土外,土层里还打了好几个桩,一直打到岩层,然后每个桩之间再用钢筋连起来,浇筑上混凝土,形成一道从土层下到土层上的屏障,防止滑坡。”对于整个加固的流程和原理,老邵说起来头头是道。

  村里有专人负责隐患点巡查

  目前已完成了新一轮的排查

  与邵月根一样,邵国慧也是土生土长的东穆坞村人,对于村子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邵国慧是全村最熟悉的人。

  从1998年开始,邵国慧就开始负责村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工作。17年下来,邵国慧已经对村里的每处隐患点都了如指掌。有些隐患点整治两年后通过专家评审,已经摘掉了隐患点的帽子;有些新冒出来的隐患点,邵国慧和街道、区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多次进行排查,了解情况。

  邵国慧说,目前村里还有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还没有着手整治,不过相关情况都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

  在丽水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西湖分局按照上级国土部门和区委、区政府要求,联合技术支撑单位——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开展了辖区内地质隐患点的检查,东穆坞村9个尚未治理的隐患点也包含其中。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西湖分局地质矿产科的王科长告诉记者,今年,该局已经对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工程治理,其中3个位于东穆坞村,1个位于石马,还有1个位于东岳。

  今年八九月份,新一轮对于隐患点的排查已经完成,目前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正在出具书面报告。

  以东穆坞村还未治理的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例,这当中有一些隐患点在新一轮的排查中经过评估不存在较大隐患,将会被取消掉,也有一些之前未列入隐患点的区域,在排查评估后,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将会被新增到安全隐患点之内。

  在确定为安全隐患点之后,将主要采取两种防范方式。对于一些情况相对严重的隐患点,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方案进行工程治理,一些情况相对不严重的隐患点,会以日常监测为主,如果发现隐患有加大的可能,就及时上报。

  地质灾害

  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

  日常巡查,随时监测很关键

  为什么西湖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位于留下地区?

  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的工程师赵少华说,由于留下地区少平原、多丘陵,因此在造房修路时,不可避免地要对山体进行切坡,这些工程活动开挖山体形成的人工边坡,提供了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形条件。

  留下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主要以滑坡和崩塌为主,针对滑坡,主要有两种治理方式。

  "一种是利用锚杆(锁)加格构梁,起到加固和稳定滑坡体的作用,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在山坡上用混凝土浇筑的一个个正方形格子;还有一种抗滑桩,一般在坡脚每隔一定距离打下几个桩体,每个桩体间用混凝土连接起来,起到支挡的作用。”赵少华解释。

  而针对崩塌,目前主要是进行削坡,对一些陡峭的边坡进行削除,使得坡度变缓,同时在边坡边缘的下方设混凝土挡墙,并在边坡布设防护网。

  那么发生地质灾害后该如何及时自救呢?

  "灾害发生后,要自救非常困难,因为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后,速度往往非常快,很难有时间进行逃离。”赵少华说,防范地质灾害,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日常巡查,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职能部门和村民平时要及时监测,特别是在梅雨季和台风天,如果发现山体局部有裂缝产生,或者边坡有小石块开始掉落时,有可能就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要及时通知村民撤离。

  -新闻链接

  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11月13日,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1月15日,我省举行全省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立即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不留死角,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按照全面防、主动防的要求,我省从15日开始组织力量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工作,重点对旅游景区、农家乐、不稳定斜坡和小流域沟口等人口集聚区周边开展巡查,一旦出现征兆或局地集中强降雨,及时发出预警,坚决果断撤离人员,在安全隐患未排除前,撤离人员不得返回住地。

  截至11月15日16时30分,省国土系统已向全省发布地质灾害防治短信24131条,派遣地质灾害检查组1368组次4177人次,共检查地质灾害隐患及治理工程5441点,协助当地政府将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8处336人撤离至安全地带。

标签: 地质灾害 责任编辑: 冯一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511202644600047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