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5日讯2万多元买回来六套纪念品,10个月后就能增值到7万多元,付女士想想都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可是,说好的回收日到了,销售"小沈”却消失了,付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3月9日,象山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初步估算涉案总金额达2000余万元的通讯(网络)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6名,其中48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查扣罪案电脑50余台,冻结资金200多万元,缴获纪念币千余套。这起案件是开年以来宁波破获的最大通讯(网络)诈骗案。
2万能变7万,"保值”纪念品让人心动
52岁的付女士家住象山,说来也算勤俭持家,对于高利润的理财产品都是抱着观望态度。
"您好,我是xx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员小沈。根据您的消费记录,我们向您推荐一套高保值的纪念品。”2014年11月10日,付女士接到推销员"小沈”的电话。
"这款纪念币十分具有收藏价值,算是一款高保值的产品。如果您不想收藏了,2015年9月份左右,我们会有合作单位上门高价回收。”一开始她并不相信小沈说的话,可是听说能回收,付女士心动了。就这样,在"小沈”的电话轰炸下,付女士买了第一套纪念币。
"快递公司把东西送来的时候,我还特意看了下,都是从上海寄过来的,里面有鉴定证书,也有收藏证书,我也没多想就刷了卡。”付女士告诉记者,接下去的几个月,她都能接到"小沈”的电话,有些是嘘寒问暖,有些则是推销新纪念品。
付女士在"小沈”的热情推销下,购买了6套纪念品,有纯金的纪念币、玉碗等。眼看着回收日期就要到了,曾经一个月要来好几个电话的"小沈”却消失了,承诺的2万多元的纪念品可以增值到7万元也无法兑现了,"我越想越不对,在去年8月19日报了警。”
朋友圈里的"晒富男”,原来是诈骗团伙老大
接下来,这类报警不断增多,仅去年12月份,宁波各地都有人被骗,涉案金额10余万元,随后,象山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我们把这些所谓高保值的纪念品拿去鉴定后发现,所谓的纯金、纯银的纪念品,其实就是铜、锌等;所谓的玉碗,更是由玻璃制造的。”
警方还与银行方面对接过,对方表示并没有发行过这类纪念币。综合鉴定结果和报案情况,警方断定这是一起诈骗案件。
经过进一步侦查,警方发现这是一个盘踞在江苏,网络辐射全国的诈骗犯罪团伙。
民警通过查询快递公司系统记录,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并发现其所开诈骗公司位于江苏无锡。
"我们多次赶往无锡侦查,确认这家公司为‘皮包公司’。”民警说,该公司设在高档写字楼,但没有正规工商注册。
公司有30余名员工,员工都是亲戚或者老乡,大部分为女性,主要业务就是通过网络、电话推销纪念品。
"随着我们侦查工作的深入,另外两个诈骗公司浮出了水面。”民警介绍,向报案人付女士推销纪念品的"小沈”在微信朋友圈"晒钱炫富”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原来,"小沈”不满足原来的分成,自己单干了起来。他还与老东家的老板在朋友圈进行频繁的"晒富”互动,用来激励员工。而原公司的张某、刘某也先后跳槽在无锡市旺庄街道宝龙广场单干。.
自制"琅琊榜”,一个月完成业绩15万元
"这3家公司有一个特点,都是通过建立严谨的规章制度,使诈骗活动更集中、更有效率。从总经理到分管负责人再到业务员以及进货、发货人员,组织层次鲜明。”民警告诉记者,"上班按时打卡,每天打多少点,每天必须做成多少单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只要符合这些规定,新来的员工才能转正。”
每个员工每月基础分为100分,每分值20元,每个月低于85分按比例扣除奖金,最高扣除1000元。
"公司的种种激励机制归根到底就是多骗多得,通过公司内部员工互相竞争,达到利益最大化。我们还在一家诈骗公司的墙上看到了一张‘江南国际琅琊榜’。”民警说,"12月份的销售冠军是一名女性,这名员工一个月完成‘业绩’15万。”
"受害人中有公务员,有白领,也有企业的老板。他们很多人根本不相信这是一家诈骗集团,有些受骗者直到我们上门去调查都还不肯承认自己被骗了。他们都觉得那些打电话给他们的人十分专业,甚至用的都是专业术语。”民警说,当这些人在电话那头跟受害者侃侃而谈时,他们面前都放着一个本子,里面写有各种各样受害者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民警发现一位"话务员”在接受调查时连话都讲不清楚,却在电话里流利地回答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成功骗了不少人。
民警提醒
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纪念币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收藏纪念币作为一种投资。"人民币的印制、发行权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纪念币是人民币的一种,属于法定货币。”民警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纪念币主题涉及重大政治、历史题材的,应当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将纪念币的主题、面额、图案、材质、式样、规格、发行数量、发行时间等予以公告。也就是说,任何其他机构和个人都无权发行纪念币。”
为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只有央行发行的纪念币才有法定货币的职能,"同时,大家购买纪念币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要求开具正规发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