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辑要》上、下卷。钱沛霖是钱椿财的学名。
▲民国时期的"卫生许可证”
▲《傅青主全科》四册
浙江在线04月24日讯 接到读者童茂昌的来电说家有古旧医书后,4月20日,记者冒雨来到慈城童家。童茂昌68岁了,行动不便的他指点记者从桌上一只旧纸箱里取出一捆捆包扎好的书页。打开一层层老报纸,里面露出了《女科辑要》《胎产秘书》《傅青主全科》《竹林女科》《活幼心书》等中医古籍文献,清一色的晚清版本,是世代行医的童茂昌家家族所传,约有20余种共50多册。"下雨天,我们一般不把书拿出来,怕发霉。你来了,给你看看。等过几天天好的时候再晒晒。”童茂昌说。
他外公在上海做药30多年
历史上,慈城是个"国药”重镇,不少在中医界赫赫有名的领军人物都是慈城人。北京同仁堂、上海童涵春堂、苏州沐泰山、济南宏济堂、广州敬修堂、杭州叶种德堂、宁波冯存仁堂,几乎都是慈城人创办或经营的。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初上海国药业从业人员,大半是慈溪籍药工。
童茂昌的外公家和慈城镇的许多人家一样,世代行医。上世纪20年代,外公钱椿财在上海闯码头,小有积蓄后,又向亲友们借了些钱,准备自己挂牌在法租界开一家药堂。没想到,等一切准备就绪后,淞沪抗战爆发,日本人的一枚炮弹把钱椿财精心准备的店面砸得稀巴烂。钱椿财从此恨透了日本侵略者,只好仍回原先的诊所上班。那时候,来看病的不少是日本军官,钱椿财心情复杂,总觉得不适意,正好姜衍泽堂招药工,他就跳槽去了中药店。
据《黄浦区药材志》记载,姜衍泽堂是上海最早开设的药店,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即有店址记录。店主姜宾远"游方郎中”出身,伤科医生,以出售自制的"铁拐李”狗皮膏药出名。童茂昌还记得外婆念过一首有关姜宾远的民谣:"婆湖岭上烂泥膏,治伤止痛效果好,郎中心善医术高,神仙赠方指门道。”
上世纪20年代,姜衍泽堂改换店主,由慈城南乡赭山人严世恩、陈庭方接盘经营,店员基本只招慈城人。钱椿财去了店里,专门在后厂作坊里做药,或帮忙做些采购,忙忙碌碌,一直干到解放后药堂公私合营,并入上海中药制药厂。1958年,钱椿财作为第一批享受退休政策的员工光荣退休。"外公回到慈城,还经常帮人看病开方,他很想让我妈妈也学着给人看病,所以家里留下很多女科医书。”童茂昌说。
晚清医书价值难估
童茂昌记得,小时候,家族里会医术的少说有十多人,治些跌打损伤的毛病一点没问题。到了他这辈,一下子没人继承了。而老人们世代积累下的一箱箱医书却传了下来,散落在各家各户。"文革”时,红卫兵抄走了家里的各式瓷瓶器皿,泛黄发黑的医书却无人注意,只叫童家人自己烧了。
童茂昌家人也确实烧了数百册书,多为经典,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金匮要略》《叶天士医案》……有一箱搁在橱柜上,竟因漏烧而意外幸存,就是童茂昌如今珍藏的这些旧书。
他给这箱书简单做了个书目: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清本草学著作《本草从新》,内科书目《温热经纬》《黄氏三世良方》,乾隆御制钦定太医院教科书《医宗金鉴》,明陈实功外科专著《外科正宗》,讲传染病的《随息居霍乱论》《痧麻明辨》,讲儿科的《幼科三种》(缺《幼科痘疹金镜录》)与清刻本《活幼心书》,疮疡科的《疔疮紧要秘方》《挑疔要诀》,明末清初书法家、医学家傅山的《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各两册,《女科辑要》两种,《胎产秘书》三种,妇科专著《竹林女科》两册,以及秘方类的《经验效法》《卫生至要》《祖传秘方》各一。
这些书大多为晚清刻本,有的"版权页”完整,有可考的出版年份;有的经过"修订”,难以确指;有的品相完好,书页齐整;有的霉斑较多,侧面发黑。童茂昌深信这些书是有价值的,但究竟有价值到什么地步,他也说不准,或有待于专家的鉴定。
童茂昌个人特别看重《女科辑要》两册八卷,因为那是"本土文献”。这本书是绍兴人周纪常1823年在慈溪县衙任主簿时写的,得到知县张久照的高度支持和认可,赞曰"为妇女所必需,无方不妙,无药不灵,诚女子之金丹,医宗之宝鉴也”。略知医学的童茂昌说,这本书记载了女子从少女到老妇的主要病例,只要对号入座,就可根据自己的病症前去配药,十分方便,对旧时女子以及偏远山区的妇女来说,作用很大。
作为中医世家,除了医书外,童茂昌还珍藏了外公钱椿财留下的许多姜衍泽堂当年用过的物件,包括早年的"仿单”,即说明书,还有药店发票、进货单、药方、药瓶,以及明星商品"宝珍膏”的不同款式等。对他来说,这些东西是不是值钱倒是其次,重要的是,这是一份家族记忆,不可忘却!
宁波晚报记者顾嘉懿文/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