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2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何苏鸣)"垃圾清运车46车次,机扫车44车次,洒水车12车次……”5月1日上午7时刚过,在宁波江东区环境卫生经营服务中心汽车队的办公楼里见到46岁的厉忠听,他正拿着排班表,认真核对着当天各种保洁车辆的清运和排班情况。
虽然是假期,可对这位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一线环卫技术工人来说,依然和平常的工作日没什么两样,"环卫车辆一直在工作,我们做维修的,当然要随时待命。”
从1993年至今,厉忠听一直在环卫经营服务中心汽车队工作,时间的打磨,让曾经的"小厉”成了人们口中的"老厉”。可他也骄傲:当年初中毕业的他已手握大学本科文凭,成了高级技师;中心的车辆从十几辆增加到上百辆,职工人数也翻了一倍;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了”。
20多年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一定有很多值得说说的事吧?记者提出在厂区里走走,果然,迎面碰上开着垃圾清运车回来的孙聚法师傅,故事就来了——
那是2010年的一个夏夜。已经在家休息的厉忠听接到孙师傅的电话,"底盘钢板断了,你快来看一看!”
正是一年中最热的那几天,厉忠听扛着抢修工具赶到现场,二话不说钻进车底。午夜的水泥地依旧滚烫,更要命的,是故障部位出现了一条裂缝,车厢里的垃圾水"滴滴答答”往下落。
"排除故障后从车底爬出来的时候,脸上都是湿的,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垃圾水。”厉忠听笑着回忆,那一次抢修回来,他洗了好几次澡,还总觉得自己身上沾了垃圾的味道。
听说记者来采访,下了车的孙师傅并不急着走,指着清运车后闸门处一个不起眼的装置说:"看,这是老厉的成名作。”
时间退回2003年。当时,百丈垃圾中转站因为运转多年,设备磨损。压缩箱在把垃圾压缩至垃圾清运车时,后闸门剪切垃圾不尽,导致清运车尾部总有垃圾"滴漏跑冒”。厂方技术人员实地勘察后摇摇头,可厉忠听不服。他加班加点在维修车间待了好几个晚上,终于找到办法:在后闸门上方安装了一个液压装置,让压缩箱后闸门在没有与垃圾车对接时也能开启。这样一来,工人就能彻底清理拖挂垃圾。
给清运车修理制动调整臂、给垃圾中转站整体更换底梁、减少液压油缸漏油现象……孙师傅告诉记者,这些听起来并不出奇的"小发明”"小创造”,在过去的几年里累计为车队节约资金20余万元。
结束采访已是正午时分,环卫中心里各种保洁车辆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进出出。送别记者的厉忠听不时停下脚步四处看看,这一番记者与他的"淘古”,让他忆起自己的青春与拼搏,而这里承载的,一定还有他的未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