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光老人生前照片
家藏文献捐赠
浙江在线05月11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李竹青)3128册图书、205包手稿、581张地图。
昨天,鄞州区图书馆收到了迄今为止最大一批个人捐赠的家藏文献。这份厚礼的捐赠者是王重光老人。遗憾的是,他已经在2014年11月因肺癌病逝。
王重光老人,自号探陵客,1939年出生于鄞州甲村,在宁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圈子里赫赫有名,中山路上的咸通塔、张苍水故居被就地保护,都有他的一份功劳。
老人自幼爱读书,留下了《中国帝陵》、《走遍宁波》等著作,昨天,他的儿子王国宇说,把收藏的所有文献捐赠给图书馆是父亲的遗愿,弥留之际,老人还在叮嘱:"来拉书时,别舍不得”。
53岁
他决定申请内退回家写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这句诗形容王重光老人的半生,再贴切不过。
王重光老人的父亲是在上海的一家药行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小时候,他就随父亲到安徽蚌埠生活。
他从小爱读书,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初中毕业后因为经济原因,选择在一所中专学校——淮南矿校就读。
当时王重光家里经济拮据。他是长子,下面还有6个弟妹,读这所中专,不但不用花钱,每个月的补贴还能帮家里减轻负担。就这样,王重光成了"理工男”,1958年开始,作为技术员到煤矿工作,一干就是17年。
1975年,因为和爱人一直两地分居,36岁的王重光回到宁波工作,在宁波无线电一厂负责供销等工作。
王重光骨子里是个喜欢读书、钻研文化的人。又过了17年,1992年,他的母亲去世,多年的愿望终于压抑不住了,他申请了内退,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写书。
写哪方面的书呢?妻子这样问他,他脱口而出:"关于帝陵的。”
之前,王重光去过北京定陵、清东陵、秦汉唐古墓陵,很有兴趣。
57岁
他开始踏遍中国皇陵
四年后,《中国帝陵》出版
做了半辈子的技术和供销等工作,突然写书,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王重光老人选择先从历史朝代开始研究。他买来大量和历史有关的书籍,家里的沙发上、床边、桌子上,都堆满了。看一段时间书,他就外出考察,一壶水,一包面包,背上相机,常常一走就是几个月,跋山涉水,栉风沐雨。
王重光的考察,可以说是古墓荒冢之间的穿越。他先后走遍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勘访200多处皇陵。
这样的"不同寻常路”,少不了一些生死遭遇。他的爱人陈爱娣告诉记者,她听王重光提起过,有一次他在山西临汾考察尧陵时,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杂草丛生的荒冢里,一不留神,脚下踩空,摔下山谷。
那个山谷人迹罕至,昏迷之前,他用最后一丝力气掏出了身份证握在手里,希望有路过的人,能在他死后联系上家人。幸运的是,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又醒了,一个人爬出了山谷。
每到一处皇陵,王重光就蹲在长满苔藓的碑文前细细研读,拍照取证,材料收集差不多了,就回家伏案记录,一写就是几个月,然后再出去考察……
反反复复,在无数次的琢磨、推翻、重写之后,历经4年,写出了几公斤重的手稿,终于,《中国帝陵》出版了,这本书让王重光一鸣惊人,被称为"踏遍帝陵第一人”。
56岁
为保护唐代的咸通塔
他拍案而起
王重光对家乡宁波有一种深沉的爱。
宁波历史文化绚烂,而历史文物是最好的佐证,王重光说,拯救传统文化,才对得起祖先和子孙,所以,他一直参与历史文化保护。
前童古镇、徐霞客古道、野鹤湫瀑布、达蓬山历史遗迹、南宋石刻、张苍水故居等历史文化的发掘保护,都倾注着王重光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杨古城、曹厚德、王介堂等人的心血。
早在1995年,王重光就参与了不可移动文物就地保护的工作。当时,他受邀写一则关于中山西路拓宽道路北侧一座历史文物——咸通塔去留问题的文章。
咸通塔是我国江南地区唯一幸存的唐代方形砖塔,文化部门坚持要就地保护;而因为道路拓宽后地下管线施工的困难且有风险,市政建设部门主张易地迁建该塔,僵持数月后,在一场即将拍板迁建的会议上,没有发言权的王重光拍案而起:"唐塔不能拆!拆了要犯罪!”
语惊四座。经过重新讨论,唐塔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的转折,建设部门提出了新的施工方案,地下管线绕行,塔保住了。
三年后,中山广场的开建,张苍水故居也面临着易地拆迁的危机。王重光和王介堂等文保志愿者经过实地踏勘后,起草了《就地保护张苍水故居的紧急呼吁书》,征集文化界人士签名,再度奔走呼号,5个多月之后,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
68岁
为《三字经》作者的学术之争
他专门到日本寻找资料
在王重光老人的《中国帝陵》问世后,他就成宁波文化圈子里的名人。
2001年,王重光的又一本书《走遍宁波》出版,一万册新书一上市即告罄,该书一版再版,成了宁波旅游界人士的必读之书,2002年,这本书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
老人也为宁波的文化事业不留余力地奉献着。《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最为流行和影响最大的蒙学读本,作者一直被认为是宋元之际的鄞县人王应麟。但在2007年初,浙粤两地发生了《三字经》作者的学术之争,有人提出,作者是广东顺德人欧适子。
那年,王重光与鄞州学者戴松岳两度飞赴岭南,与广东学者正面PK,参加相关研讨会。戴松月说,当时接受记者采访,聊到激动之处,老人还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为了这次学术之争,王重光还写过不少文章。那些日子,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甚至前往日本,寻找到了300多种《三字经》版本,都印在了他的《三字经古本集成》一书里。虽然PK的结果,双方各持己见,并没有统一,但"王应麟是《三字经》作者”的说法,得到了全国大多数学者的肯定;这次学术讨论,也大大推动了对《三字经》的研究。
更让人敬佩的是,此前王重光已查出身患肺癌,于病魔抗争的9年中,他还编撰了《马友友情系故土》、《百年和丰》,参与《守望者》编制,直到2014年离世,享年75岁。
王重光老人捐赠的3000多册图书,已经安放在鄞州区图书馆五楼的地方名人藏书馆,大多是历史人物传记类,也有不少是记载宁波及鄞州的文化地理与风土人情的。昨天,记者了解到,市民可以在图书馆阅览,但不能外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