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5日讯 从包玉刚的寻根之旅说起
先讲一个故事。1984年12月20号,包玉刚在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受到邓小平的单独接见。当时,他握住邓小平的手说:“我最近去了家乡宁波,我已经40多年没有回家乡了……我打算在宁波办一所大学。”后来在邓小平支持和关怀下,宁波大学的筹建工作非常顺利。
原来,在包玉刚见邓小平的一个多月之前,包玉刚在由天一阁收藏的一部叫《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的家谱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以前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而家谱里清清楚楚记载着他的出生年月日,而且自己原来还是“包青天”包拯的第二十九世嫡系子孙。当时,他相当激动,站了起来,说:“我终于找到自己的根了。”第二天,也就是1984年11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一条消息。此后,海外华人到大陆来寻根,形成了一个热潮。
可以说,正是那一次包玉刚的寻根之旅,直接促成了宁波大学的兴办。在这个过程中,家谱起到了重要作用。
甲骨文里找到家谱的源头
那么,家谱是怎样起源的呢?
先从家谱的名称说起。家谱,又称族谱、宗谱,还有谱碟、族志、家乘等说法。我们现在说的家谱,其实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泛称。根据我自己的收藏经验,像湖南、江西、山东、四川这一带,他们一般都喜欢把家谱称为族谱;而浙江、江苏、安徽、湖北这一带都喜欢称之为宗谱。
关于家谱的起源,历代的说法很多。家谱的实物,最早是在甲骨文里面发现的。清朝光绪初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村民从田里挖出很多乌龟壳与兽骨。后来这些甲骨被收集了起来,拿到中药铺里去卖。药店老板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找到了依据,说这个是古代爬虫的化石,称之为龙骨,能够祛腐生肌。慢慢地,这些“龙骨”就传到了京城及其他地方的药房。
1899年,当时有位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他生了疟疾。有一次,他发现给他配的药里面,骨头上有刻过的痕迹,类似于文字。于是他派人将药房里所有刻有这样文字的东西,都买下来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懿荣总共收集到甲骨1500多片,经过研究,他认为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一种早期汉字。王懿荣被后人称为甲骨文之父。
除了王懿荣收购甲骨之外,当时还有外国人也收购了很多甲骨。现在根据学者研究和释读,总共有3件甲骨片可以确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甲骨,其中最大的一片是藏在大英博物馆的“库1506”牛肩胛骨,是当时美国的一个传教士带过去的。这片牛肩胛骨所载的文字极为完整,记录的是一个典型的商人家族的世系,全篇从右到左总共有13个等行,每行有一句话。古文字学家陈梦家先生将这篇甲骨文定为是武丁时期做的,这里面记录了一个儿氏家族的13个人的名字,其中父子关系相续的有11个人,兄弟关系的有2人。也就是说,这片甲骨记录了这个家族的11辈人的世系。
除了甲骨文以外,商周有些青铜彝器上的记录也带有原始家谱性质。像现在藏于辽宁博物馆的一件青铜器,记录了同一个家族的几类人的谱系。除了甲骨文、青铜器以外,还有一些石碑,也是带有家谱性质的,比方说像我们浙东出土的的汉“三老碑”———它出土于余姚的客星山。这块“三老碑”建于东汉的建武年间,碑文记录了一个叫名通的汉代地方官的子孙三代的名字,还有子辈、父辈的一些祭祀的日子。所以这块碑又称《汉三老讳字忌日碑》。不过这些都是家谱当中最简单、最原始的雏型。我们把它看做一个宗族的世系表,更确切一些。
宋以后私家修谱大发展
宋代以后,是中国家谱发展的重要时期。它的编纂方法由过去主要由官府修谱发展为私家修谱。我们现在的家谱,就是以宋代的格式内容传承下来的:纸质,以线装为主,一部完整的家谱,大致包括堂号、序文、凡例、世系世表、源流、宗派字辈等等,还有很多的体例内容。
堂号是宗法社会中氏族文化的一种反映,往往蕴含了一个家族的历史传记、名人事迹、神话故事等内容,成为一个家族的代称,而且也是研究史学、文学、人口学、民俗学等的史料。它的作用大致有辨血亲、明迁徙、颂淳风、探文化等几个方面,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从家族的堂号中,往往能够猜出他们的姓氏来。江苏有人告诉我,说他们的一个物件中写着“陇西堂”三个字,那我就会问他是不是姓李,因为陇西堂是李姓非常常见的一个堂号。又有人告诉我,在他们家的箩筐上看到个“汾阳堂”,那么一般来说他们家就是姓郭,因为郭汾阳即郭子仪是很有名的。
除了堂号以外,家族里面比较重要的,就是世系。世系又称为世表、世系表、世系图、世系录、齿录、根图、行传等等,以图表的形式来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家谱中的世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家谱假如没有世系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就不能称之为家谱。
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家谱
家谱本来应该是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而我收藏的几部非常罕见的家谱,它们有个显著的特征,即家谱里的成员之间没有血缘关系。
有一部是清朝宣统年间的《韩氏女谱》。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女性在家族当中是没有地位的。在家谱当中,相关内容也极为简单,只有她姓什么、生于何时、死于何时、葬于何地等,连具体名字都没有。《韩氏女谱》是一个叫韩勤学的女人编的,她说:“《女谱》,示主谱也,故载女事特详,而于男则不措一词,以免夹杂之弊。”在这本女谱里面,她就写了她的始迁祖的配偶,就是老祖母的出生年月日,说得很详细,接着写了她的两个媳妇的世系等。这很可能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一部女性家谱。我查了很多的资料,还请教了一些其他图书馆的专家,反正他们都没有看到女谱这样的家谱。
还有一种,就是佛门宗谱。和尚出家了,没有子女,但是他们也修了家谱,而且我发现这种佛门的家谱,有好几部传世的。他们是以师傅跟徒弟这样的关系编下来的。有一部民国二十五年的《南山宗统》,还有《释氏宗谱》等。
还有一部是关于结义兄弟的家谱。清朝乾隆三十年,江西万载县有一个秀才叫喻桂林,他与他的十二个同学,结成了异姓兄弟,名为“文联社”。所以他们这个谱叫做《文联社谱》。到了民国二十九年,已经传了好几世了。像结义兄弟的家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第二部被发现。当时他们印了13部家谱,其中一部放到文联书院里面,12部给12个结义兄弟的后人,每家一部。我看到这个家谱以后,非常惊奇,所以我看到一部收一部,到目前为止,13部里面我就已收藏了6部。
宁波晚报记者陈晓旻整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