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象山石浦港归港的渔船。
浙江在线6月1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应磊)一直以来,身处东海边的宁波人无鱼不欢,东海丰富的渔业资源也是宁波人的骄傲。
然而近几年,宁波人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导致渔业资源几近枯竭,东海面临无鱼之困。
今日中午12时起,东海将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在宁波,全市5477艘张网、拖网、刺网等作业渔船将进入为期2至3个半月伏季休渔期。而在5月1日,已经有122艘围网、敷网和帆式张网作业渔船休渔。
东海无鱼,保护渔业资源势在必行。
今日起东海休渔
严查非法渔获
6月1日休渔期来临,很多渔船纷纷带着捕捞上来的海鲜陆续回港。昨天,在石浦渔港码头上,渔船忙着卸货。很多渔船也早早挂起了红色的休渔旗。
石浦渔民老沈出海捕鱼30多年,深感东海渔业资源之痛。“在东海捕鱼,越来越失望,鱼越来越少,大黄鱼,一年都看不到一条。”老沈说,这次休渔期来临之前,他和伙伴早早收网、回港。
“整个休渔期,宁波将严查市场、饭店、冷库、养殖场,凡发现属于代冻、收购、销售、转载违禁渔获物,依法处罚。”宁波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宁波海洋与渔业局的方案,休渔期,海上重点打击偷捕、跨界捕捞等行为;在港口落实“定人联船”措施,重点检查异地休渔、挂靠渔船休渔情况。
而在陆上,相关部门将协同作战,结合前期对辖区内水产交易市场、重点饭店、水产冷库、鱼粉厂、养殖场等摸排情况,通过各种方式,严厉查处非法购销、代冻违禁渔获物行为。从港口、码头到水产市场和加工厂,一旦发现违规渔获,将追根溯源从严查处,努力确保伏休期间“沿岸不见违禁网具、海上不见应休渔船、市场不见违禁渔获物”。
“保幼鱼”的攻坚战
执法部门早已打响
受利益驱使,东海上的渔网越织越密,网眼越来越小。
东海在面临“绝户”之痛,由于违规违禁渔具的滥用,导致幼鱼保护困难重重,每3斤渔获就有1斤是幼鱼小虾。
很多渔民把幼鱼贱卖,获得一定收益,筷子粗细的带鱼、硬币大小的鲳鱼,以一块一斤的价格低价出售,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直接作为饲料或加工成鱼粉。在码头,很多渔船上挂着巨大的渔网,网眼细密,一旦鱼群入网,大大小小无鱼可逃。
在进入伏休之前,象山海洋渔业执法部门不断在海上巡查,用镰刀割断地笼网的网线,从滩涂中拉出。执法队员告诉记者,“网眼太小了,尺寸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大大小小的鱼进去以后都出不来了。”执法船每天都在对到港的渔船进行检查,检查渔获中有没有幼鱼,检查一艘、合格一艘,放行一艘。
5月19日至30日,宁波渔政部门已检查海上、港口渔船510艘,清缴违规网具3668顶,立案213起。
近海渔业资源吃紧
远洋渔业仍待开发
对于大多数宁波主妇来说,都有这么一个执念:她们坚定的认为产自东海的海鲜口感好,味道鲜,不管带鱼、海鳗、马鲛鱼都要选择东海产的。
“东海的带鱼更显苗条,眼睛小;东海黄鱼个头小,鳞片发亮……”宁波马大嫂们经验十足,非东海海产不买。不过有一种说法却认为,海产的口感取决于它的生长周期,海水越冷,生长越慢,口感也越好。像北极虾这样的海产越来越受到追捧。
近年来,宁波人钟情东海海产的习惯也在慢慢消融,餐桌也越来越国际化。带鱼、黄鱼、鲳鱼、海鳗、虾潺、米鱼、海蟹、鱿鱼、梅鱼等水产品,捕捞地不仅包括东海,也包括南海、渤海、黄海等其它海域。
“东海无鱼,保护势在必行,宁波人也可以尝尝自来远洋的海味,”业内专家认为,宁波的渔民应该从近海走上深海,开拓远洋渔业。
远洋看似遥远,但像鱿鱼、秋刀鱼、金枪鱼这样的远洋海产品,一直与宁波市民的餐桌紧紧相伴。宁波有不少远洋渔船,从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等作业海域向宁波供应金枪鱼等洋水产。
据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对远洋渔业企业购置船只、设备,公海渔场开发、自捕产品进口的关税等进行补贴和税收减免,建立扶持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资源状况看,西北太平洋的秋刀鱼、东南太平洋的鲯鳅、南极磷虾等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此外,市场对水产品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为远洋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如今在宁波,很多象山、奉化一带的近海作业渔民,开始逐渐探索远洋,走向深海或许是一个新的机遇。宁波海洋与相关负责人给出建议,远洋捕捞,一定要组建强有力的专业团队,走规模化、科技化的路子,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