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雨水“车轮战” 防灾减灾迫在眉睫
2016年06月01日 10:08:00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杜坤

  今年立夏,甬城遭遇暴雨天气。图为当日市民在永丰路艰难骑行。(周建平 摄)

  (洪茜茜 绘)

  浙江在线6月1日讯“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5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甬城在暴雨中度过。从5月28日8时至29日12时,我市普降中到大雨,鄞州、奉化、宁海、象山等地出现暴雨,其中降雨量最大的是宁海杜鹃步道,高达107毫米,已经够得上“大暴雨”的标准。

  6月伊始,雨势又起。今年春季至今,雨水轮番上演“车轮战”,我国南方地区提前入汛,多地出现灾情。本应是烟雨蒙蒙的江南景致,也因雨水君持续“上岗”,少了几分韵味。

  作为国际上的主流气象机构,澳大利亚气象局5月24日率先发布消息称,近20年来最强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而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于今年5月份结束,随后进入中性状态,海温距平变化幅度降至振幅正负0.5℃之间。

  尽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收尾,可其对天气系统的影响仍将持续发酵,南方地区降雨仍将持续。身处长江中下游雨带,宁波也不能幸免。降雨频繁,山区土壤含水量饱和或接近饱和。目前,我市已经连续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提醒,给各地敲响警钟,防灾减灾迫在眉睫。

  受厄尔尼诺影响

  我市高水位入汛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它往往会引起太平洋周边多个地区气候异常,其中一些地区暴雨频繁,出现洪涝灾害,另一些地区则高温少雨,严重干旱。

  根据监测,自从1951年有记录以来,全球共发生14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3次达到超强级别,分别是1982年5月至1983年6月、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以及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的这次。从多个方面看,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均为历次事件之最。

  更为形象地说,厄尔尼诺事件就像中东太平洋海域的一次“发烧”。它一旦“发烧”,就带动全球很多地区的天气气候跟着“感冒”。厄尔尼诺对全球天气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去年至今,非洲东北部严重干旱,印度、斯里兰卡等地暴雨成灾,美国东部地区遭遇多次暴风雪,南美洲中部遭遇数十年来最强降雨;而在近期,非洲埃塞俄比亚出现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遭遇特大暴风雨袭击,沙漠之城“秒变”水乡,我国南方地区则持续降雨,提前入汛,多地降雨量突破历史值……

  “海水温度异常,导致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出现天气系统异常。”市气象局局长周福解释,东太平洋区域海温升高,通过冷暖海水区位置的变化,改变了大气原有的运动规律,从而影响了大气环流。

  事实上,自去年5月以来,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已对我市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去年我市降水量异常偏多,为历史第二高值。去冬今春又连绵降雨,1月、2月连续两次遭遇“霸王级”寒潮、最低气温创历史纪录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

  厄尔尼诺致我市高水位入汛。今年年初至今,我市平均降水量67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31.2%;各县(市)区在590毫米至860毫米之间。从时间演变上来看,1月全市降水异常偏多,2月迅速转为偏少,3月降水异常偏少,4月、5月降水明显偏多。

  周福解释,汛期的雨带移动,是由冷空气、暖湿气流、副热带高压等不同的天气系统相互影响造成的。“冷暖气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交汇,加上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导致雨带一直在长江中下游徘徊。”

  山区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

  地质灾害风险大增

  5月28日夜间至29日凌晨,建德因强降雨发生小流域山洪和多处山体滑坡。受持续降雨影响,今年我省各地地质灾害频发。

  然而,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新一轮降雨正来势汹汹。根据中央气象台降水预报显示,从5月31日20时至6月1日20时,安徽、苏南、浙北、上海将被大范围暴雨区覆盖,可能是长三角今年到目前为止最强的一次暴雨。

  我市常年入梅时间是6月13日,进入梅汛期,我市防汛压力将更为严峻。国家气候中心预计,6月至7月的梅雨季节,大气对厄尔尼诺的响应将会进一步扩大,主雨带将集中在长江流域,雨量偏多。

  “今年以来,持续不断的降雨,使得我市山区土壤含水量饱和,山区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很大。”周福解释,比如今年4月,宁波降水明显偏多,4月1日至5月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26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72%。

  持续降水带来的叠加效应更是明显。周福提醒各地,不仅要防范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还要防范由此带来的次生灾害。

  北仑区国土分局有关负责人分析,地质灾害有很强的突发性,在空间和时间上难以准确预测,也有隐蔽性和复杂性,这使得防控任务更加艰巨。大量的工程建设,也会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尽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进入尾声,但其余威可能贯穿全年。周福解释,今年是厄尔尼诺次年,在次年更加要警惕暴雨洪涝、台风、山洪地质灾害、强对流天气等。

  汛期的台风情况一直颇受市民关注。有关资料显示,在厄尔尼诺次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容易使登陆台风个数偏少,但强度偏强。目前,我国还没有台风登陆,较之往年偏少。

  “当然,任何事情没有绝对。”周福表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中国,南方地区是一个面,宁波只是一个点。“超强厄尔尼诺事件造成的副热带高压很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海面较为平静,影响了水汽输送,就好像戴上一个又暖又重的‘帽子’,属于低压气旋的台风难以生成。”根据市气象台预测,今年影响宁波的台风个数可能偏少,但强度还不确定。

  别让灾害成为灾难

  防灾减灾人人有责

  我市气候复杂多变,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90%以上。宁波主要自然灾害以台风为主,由台风引起的暴雨、地质滑坡等也较为常见。此外,水灾旱灾、雷电等灾害也较多。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关系老百姓生命安全的大事。为了更好发挥气象预警信息的“发令枪”效力,我市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出台《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目前,我市152个乡镇全部建成气象灾害防御示范(标准)乡镇,同时建成省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村(社区)122个,市、县、镇、村四级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已形成。

  与此同时,市气象部门先后与22个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18个部门建立联合会商机制,与国土局建成覆盖全市152个乡镇(街道)的市县乡三级视频指挥系统,与环保、城管、海洋、国土、水利、三防、建设等部门联合发布灾害预警,打造了全方位、融入式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从2014年起,我市在现有灾害救助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保险工具切实提高城市自然灾害救助能力和水平,成为全国首批巨灾保险试点城市之一。

  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使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大为增强。今年,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更是被列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灾害面前,生命显得异常脆弱。自然灾害是不可抗的力量,那又该如何预防和降低灾难造成的伤害?业内人士认为,除了政府要不断建立和完善防御体系、灾后救助体系之外,公众的参与必不可少。灾害不能杜绝,公众只能尽力做好预防工作,不要让灾害变成灾难。

标签: 暴雨;厄尔尼诺;灾害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