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4日讯(记者王岚)宁波市在探索运用PPP模式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上已取得初步成效:去年至今签约PPP项目42个,引入社会资本456亿元;10多个项目被列入全国示范、试点。这是昨天宁波市财政局局长叶双猛参加APEC城镇化高层论坛·2016城镇化投融资与PPP分论坛发言时透露的信息。
在新型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应用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成为我市探索推进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悉,从2013年开始,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市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建立PPP模式良性运作、有效实施的路径和机制,切实解决社会资本“进不来、转不动、赢不了、退不出”问题,努力实现多方共赢。
“首先,宁波市PPP政策机制日益健全。”叶双猛介绍,宁波已建立市级层面PPP联席会议制度,出台“1+X”政策体系,坚持用公平竞争办法选择,用市场融资力量撬动,借此推动城镇化建设方式的改革。
据了解,通过近几年的运作,我市成熟PPP项目越来越多。2016年我市对外发布PPP项目140个,总投资超过2600亿元,涉及市政、交通、水务、医疗、教育、文化等10多个领域,拟引入社会资本1900亿元。去年至今,我市PPP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566亿元,引入社会资本456亿元,其中引进PPP模式治理内河污染的经验得到了国务院的批示和肯定。
宁波还有一批示范项目运作高效,进展良好,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如被财政部列入全国示范项目的世行贷款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鄞州垃圾焚烧项目和余姚中意生态产业园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PPP试点项目的杭甬高速复线一期等20个项目。
“坚持法治框架、遵循市场原则、争取多方共赢是宁波在PPP项目探索运作上始终坚持的原则。”叶双猛透露,我市正积极推进组建市场化的PPP投资基金,由市财政出资5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200亿元。“通过公开招标,中信信托牵头的联合体中选基金管理机构,目前各项工作进展良好。”他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