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三江口全景 沈国锋 摄
浙江在线8月24日讯“工业4.0”,这是近两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经济术语,这个由德国率先提出的战略计划,其核心就是智能制造。而在中国,同样有一个战略计划,“中国制造2025”,不一样的称呼,却有着一样的核心内容。去年5月,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首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
8月18日,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新华社和宁波市政府联合召开“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宣布宁波正式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宁波创建我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这既是国家赋予宁波探路先行、探索创新的重大使命,是宁波借机借势借力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会,是宁波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跨越的重大机遇,也是宁波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厚植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载体。
宁波缘何先拔头筹
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使宁波发展活力更为强劲。
制造业是宁波经济的支柱产业。2015年,宁波实现工业总产值16700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3757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制造业成为支撑宁波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宁波制造更是加快向智造“转身”。
在30个申报城市中,“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选择浙江宁波先行先试,这既是对宁波长期以来致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肯定,也是对宁波近年来切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鼓励。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宁波成功创建我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自然离不开宁波目前已有的产业集群优势。
宁波是我国沿海首批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是全国工业大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始终将制造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宁波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纺织服装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
在石化产业方面,宁波是全国最大的成品油加工基地和国内重要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在汽车制造业方面,宁波拥有上海大众和吉利汽车两大整车制造龙头企业,也是全国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先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在电工电器产业方面,全国1/3的小家电由宁波制造,有10多个细分行业小家电产量长期保持全国第一,是全国四大家电生产区。同时,宁波注塑机、文具、模具等产业领域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不妨来看一组数据。在产能上,宁波拥有3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600万吨炼钢、110万辆整车、19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电力和300万吨造船生产能力。在产值上,2015年形成了8个超千亿的优势产业集群,石化产值超3000亿元、装备制造(不含汽车)产值4334亿元、新材料产值1000亿元、家电产值1200亿元、纺织服装产值118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产值1616亿元、汽车制造产值1453亿元、文具模具产值1000亿元。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聚焦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终端产品开发、智能服务,推动宁波先进制造业发展,自然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宁波去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37%和45%。从材料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创新,宁波已拥有1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近百家产值过十亿元的创新型高成长企业,并率先形成产业导向、企业主体、“政产学研金介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2015年,宁波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达到2.4%,共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82家(其中国家认定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13家);全市专利申请量58779件,其中发明专利16056件,比上年增长23.9%。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去年宁波出台史上力度最大人才扶持政策。海归博士向勇和他的团队怀揣材料基因工程项目拒绝了美国的挽留落户宁波,项目刚投产,订单就已经排满。去年5月,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引入18位“国千”专家,专攻机器人系列产品、中国制造2025、工业4.0集成和下一代互联网通讯技术。一年来,已研发出双臂柔性机器人、3D视觉弧焊机器人、家庭管家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等一系列先进机器人系列产品。
目前宁波已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0家,引进“国千”人才60多人;引进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中物院宁波研究所等高端研发机构近200个。高效扎实的创建工作
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后,宁波迅速做出了“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战略部署。先后制定了行动纲要和若干扶持政策,同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等一批示范工程建设。先后两次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组团赴甬,对宁波创建工作进行专题指导。
宁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创建试点示范城市工作,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在《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宁波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宁波将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并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试点示范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查指导。
去年,宁波市经信委就组织起草了《“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并多次主动对接了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等重要部门和机构。不仅如此,为了制定《宁波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申报方案》,宁波市经信委还会同各部门全面梳理全市工业发展的产业、机制和基础优势,共同研究谋划试点示范领域和工作推进机制,为争创全国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打下了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
开展以城市(城市群)为载体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是创建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的重要探索,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系统落地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调动地方实施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新常态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新路径,共同推动《中国制造2025》系统落地,并通过示范推广进而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
这次公布宁波作为全国第一个试点示范城市,也意味着试点示范城市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正式启动。
宁波是改革开放先行城市之一,民营经济发展好,政府改革意识强。《中国制造2025》公布后,宁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聚焦自身优势,提出的错位发展的想法与国家的考虑高度吻合,我们希望通过宁波的试点示范,带动相关地区共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田红旗:
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多年以来,宁波始终坚持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制造业产业基础扎实,战略定位清晰,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名企培育方面取得了好成绩,涌现出很多闪光点,尤其在新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宁波市被宣布成为“中国制造2025”首家试点示范城市,这是国家对宁波市长期以来坚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宁波市今后继续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积极鼓励。
希望宁波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布局合理、国际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宁波创业创新,培育更多顶天立地的小巨人企业,带动宁波制造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宁波还要积极发挥好示范城市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注重积累形成值得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带动更多的城市和地区乃至全国制造业实现凤凰涅槃,创新发展。
海天公司生产的中高档数控设备
美化生活从这里开始 刘雁 摄
上汽大众焊接车间
找准方位、明确方向、谋定方略
宁波明确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
宁波成为我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这既是国家赋予宁波探路先行、探索创新的重大使命,是宁波借机借势借力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会,是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跨越的重大机遇,也是宁波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厚植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载体。
宁波将抓住用好这一重大机遇,找准方位、明确方向、谋定方略,力争创造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
所谓“找准方位”,就是从国内外发展大势中找准宁波制造业发展的方位,把“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置于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来谋划、来实施、来推进,勇于担当、勇当先锋、勇毅奋进,力争走出一条独具匠心、独树一帜的发展路子,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作出宁波应有的贡献。
所谓“明确方向”,就是把发展智能经济作为今后的主攻方向,主攻智能装备制造、制造终端产品开发、智能无人系统应用、智能服务“四大领域”,力争到2025年把宁波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装备、智能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和新经济发展样板城市。
所谓“谋定方略”,就是谋划好制造业创新转型的新路径,特别是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坚持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并抓”,打造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和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两大平台”省市产城融合+要素集聚和精准定制“两大模式”,努力实现由制造向创造、产品向品牌“两大转变”,全面提升宁波制造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麟沣医疗科技产业园激光切割机
中银电池公司无人生产线
三星医疗电气FIS无人智能生产线
宁波“隐形冠军”已超过140个
“持久”创新造就“隐形冠军”
德国装备业的成功,来自于企业间良好的分工协同与合作;奔驰汽车的良好品质,背后有一大批优质的“隐形冠军”作支撑。作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正按照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构建与之相似的产业生态秩序。
如今的宁波,在看到奥克斯、雅戈尔、舜宇的同时,看到更多的则是江丰电子、激智科技、长阳科技、柯力传感、博威合金、亿太诺气动、达尔轴承等一批从事细分属于制造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专用高端产品,细分符合《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要求的各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它们以创新为企业发展立命之本,多年来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努力向“微笑曲线”两端奋进。据统计,宁波拥有的全国行业“隐形冠军”已超过140个,已拥有“与世界500强配套、技术水平或销售收入居全国前三位”的优势企业超过110家。而正因为有了这些“隐形冠军”的推动,更好地助力了宁波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众多著名芯片公司的供应商
溅射靶材是超高纯金属材料,溅射靶材用于制造芯片中的互连导线。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溅射靶材,智能手机、信用卡、照相机、第二代身份证……它们都有一颗“芯”,芯片中长度近万米的超细金属导线,就是由溅射靶材制造的。
2005年底,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块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产品成功下线。自此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可以生产这一产品的国家。
目前江丰电子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设备最先进的半导体工业用溅射靶材专业研发企业,产品成功打入全球280多个半导体芯片制造工厂,成为众多世界著名芯片公司的供应商,iPhone6S的核心处理器,奥迪、雷克萨斯、丰田等汽车的车载芯片……都有江丰电子的“身影”。
江丰电子的科研团队目前正集中力量研发10纳米技术节点的溅射靶材产品,预计今年年底研制完成,有望成为目前世界先进水平的溅射靶材产品。全球最大钢制传感器生产企业
从昔日北仑三山乡陋室,到今天江北区里错落有致的厂房集群,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建厂初期的8人小厂,到今天拥有2100名职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当初销售11亿元利润1亿元,到今天销售5亿元利润1亿元……
柯力传感把技术研发放在核心位置,重视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兼顾技术领先性、前瞻性和市场需求。深耕和拓展行业的创新技术项目,分别从事称重传感器、仪表、系统集成、流量仪表、分析仪器、健康秤等专业领域的开发与研究,在技术领域中形成了产品系列化的高中低三层级的技术人才梯队。
如今的柯力传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制传感器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称重元件制造及销售企业,最大干粉砂浆料罐租赁及信息化服务企业,贸易业务已覆盖英国、美国等150个国家及地区。助力宁波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目前,宁波市的“隐形冠军”群体主要聚集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等领域,还有部分“隐形冠军”拥有全国领先的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这些“隐形冠军”大部分与世界500强配套、技术水平或销售收入居全国前三位。
在关键基础材料领域,目前有优势企业28家。其中,技术领先企业的技术均来自于自主研发,并且90%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领域,目前有优势企业48家。该产业中,液压件、密封件、轴承、电机等基础部件产品领域优势突出,在轨道交通用传感器、电容器等新型产品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
“优秀的企业必须是通过创新、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营销和品牌塑造等手段来确保自己屹立在行业的巅峰。这是‘隐形冠军们’正在走的路。宁波将通过链式发展、资源集聚,提升‘隐形冠军’的创新能力,培育更多基础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助力宁波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宁波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紧锣密鼓推进“五个一批”工作
为更好地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宁波市政府围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中确定的重点任务,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与目标,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制造强市”为核心目标,大力发展智能经济,为建设制造强省、制造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制定一批规划政策文件
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编制引领今后十年发展的宁波行动纲要。围绕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出台三年实施方案和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同步研究制定智能经济发展相关政策。
培育一批千亿级细分产业
围绕“3511”产业体系建设,重点主攻石墨烯、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关键基础件、专用装备、光学电子、汽车电子等8大细分行业,编制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千亿级细分产业培育机制,力争用10年时间,培育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千亿级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实施一批制造业
转型升级工程
围绕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制造业+互联网”、单项冠军示范培育、质量品牌标准提升、制造业创新和制造业人才提升等8个重点工程,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建立重点项目库,对产业类、创新类、人才类和改革试点类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精准服务、严格考核确保落实。
建设一批试点示范
宁波将积极引导和鼓励各县(市)区(管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围绕“中国制造2025”相关领域开展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分级分类、聚焦重点、各显特色的试点示范,包括产融结合、浙江省“中国制造2025”强县市区、创新中心建设模式、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人才引进培育模式等方面。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示范。
深化一批体制机制改革
宁波将遵照中央明确的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聚焦建设工业强市的关键领域和重点工程,尤其是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改革要素配置手段,改变资金扶持方式,改善政企协调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批既能符合宁波实际,又能为“中国制作2025”建设可借鉴的新机制新方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