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8日讯 一线走访、发现问题、掌上输入、协调解决———过去一年间,家住江北区中马街道的葛志欣多了一个身份,作为街道“25号网格长”,她会定期出现在大街小巷、楼道明堂,化身互联网里抓取信息的“爬虫”,第一时间发现社会治理中出现的盲点问题,帮忙化解居民的“心里堵”。
“人在网上走,事在网格办”,这是我市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缩影。2015年7月,市委作出《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决定》,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作为法治宁波、平安宁波建设的战略性工作来抓。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全面深化网格化管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随着一系列配套文件的依次下发,我市初步形成了“1+X”社会治理的政策体系。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法治思维、顶层设计。今年上半年,我市从推进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入手,做强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强化资源整合、联动支撑、协调运作的协同机制,着力打造扁平化的指挥平台。其中,明确在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统一建立综合指挥室,以事件处置为中心,实现统一指挥、及时响应、协调联动、有效处置,推动事件处置的高效化,提升社会治理协同能力。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精细活”,需要沉到一线,细化流程。对此,我市明确把网格定位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将网格化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按照全域、全员、全能的理念设置网格,细化网格内容,明确网格标准,建立网格流程,推进服务管理精细化、全覆盖。目前,宁波已建立全市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体系,拥有1.2万余个网格,1.2万余名网格长,近4万名网格员,实现地域全覆盖,全市无缝隙,初步实现了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事项“一网打尽”。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信息工程,需要数据共享,加强研判。目前,我市已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务云计算中心,同时整合基层20多个信息系统和形式多样的采集终端,统一建立“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标准化共享平台和信息采集终端“e宁波”,实现巡视检查、入户走访、信息报送、任务处理、绩效评价“五位一体”智能管理,在实时掌握治安动态、预判需求热点、推送个性服务、助推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着“大数据”的重要作用。
今年9月,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我市就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经验作典型发言,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