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贸崛起的背后,正是大力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大产业和大环境建设,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举措落地开花。图为重庆“渝新欧”铁路口岸。(陈结生 摄)
中东欧博览会虽在宁波举办,但它搭建的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大平台,中东欧国家可以以宁波为支点,拓展至全中国。图为宁波中东欧博览会盛况。(水贵仙 摄)
宁波保税区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在引入全球商品方面先行一步,并通过跨境电商、设立直销中心等模式实现了向内地市场的辐射。目前,宁波保税区已在南京、西安、南昌、杭州等地开设了29家直销中心。(资料图片)
“襄阳—宁波舟山港号”列车全程50个小时,抵达后货物直接装船发往全球各地。(资料图片)
浙江在线12月8日讯 沿长江经济带一路向西,让我们先将镜头对准昆明———这一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新高地。在这里,宁波人罗宝德的昆勘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新近承接了中国通往老挝的12公里标段运输铁路的基础施工,打算扎根西南,辐射周边。
打造三大增长极,武汉、重庆升级为超大城市;湖北定位为“中国立交桥”;嘉兴、芜湖、南昌、襄阳、昆明……长江万里,风云际会。当“向东是大海”变成“向西是高地”,宁波这只瞭望的龙眼,如何利用长江黄金水道这一重要横向联系干线,成为越来越多中西部城市的出海口;如何利用自身的开放禀赋,随黄金水道激荡“黄金激情”,携手沿线城市打造开放新高地?
三个“三合一”
造就重庆外贸逆势倍增
随着时间行进至“十三五”,不可否认的是,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整体仍呈现“大而不强”的现状,在贸易结构上,许多产品和产业的进口替代尚未完成,原有分工水平上的市场份额已经触及天花板,传统人口红利和低要素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外贸增速在换挡,表现为整体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
然而,从2008年到2016年,不沿海不沿边的西部城市重庆,却在全国外贸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将外贸进出口额从原先的60多亿美元,一举跃升至1000亿美元。“十二五”时期,重庆实际利用外资连续5年突破100亿美元,世界500强落户262家;外贸增长超过5倍,排位从全国第23位上升至第10位,居中西部第一;服务贸易增长近4倍;实际对外投资增长2.4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重庆外贸崛起的背后,正是其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陆开放、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大产业和大环境建设,形成三个“三合一”的内陆开放特征,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举措落地开花。
完善口岸功能首当其冲。航空、水运和铁路口岸相继对外开放,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以及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功能性开放平台布局重庆,形成了水陆空三个国家级的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区的三个“三合一”开放格局,至此奠定了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格局。
“中国过去25年建保税区都在沿海,但是从重庆开始,内陆有了保税区,我们引领了时代的风潮。”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依托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主动承接以IT产业为主导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庆集聚了“5+6+800”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形成“多头在内、一头在外”内陆加工贸易体系,笔记本电脑、汽车两大产业集群产值均达到万亿规模。新兴业态中以服务贸易五大专项为驱动,调整外贸结构、转换发展动力,催生了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离岸结算等一批新兴服务贸易业态。
在大通道方面,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向西开放连接中亚、中东欧国家;通过孟中印缅国际物流大通道向南开放;通过长江经济带依托黄金水道进入太平洋,贸易通道全面打通。重庆已成为国家向东向西向南三向开放的重要节点。
“出海口”搬到中西部“家门口”
今年9月,重庆涪陵区一家企业生产的10个集装箱胶鞋原料,搭载火车从重庆始发,经过8天时间,来到北仑港口,随后装船运往印度,这是宁波与重庆间海铁联运的第一单。
重庆货物通过海铁联运从宁波舟山港出口,仅是中西部地区以宁波为“出海口”走向国际市场的生动一例。去年,宁波口岸实现进出口总额1936.38亿美元,其中出口1415.27亿美元。在这近两千亿美元进出口额中,超过55%为异地企业进出口。其中,来自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企业占据绝大多数。
特别在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的背景下,宁波口岸正在让中西部城市货物“飞”起来。
2014年9月22日起,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等地海关打破了地域限制和关区的行政管理界限,率先启动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模式,进出口企业可享受五重便利:企业自主选择申报地、企业自主选择查验地点、企业自主选择通关方式、报关企业“异地互认”、五地海关“执法互认”。同年12月1日,南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7个海关加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标志着长江全流域真正实现了“12关如1关”。
我市企业抓住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机遇,积极拓展业务空间。作为宁波口岸最大的物流和报关企业之一,宁波港东南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把服务半径延伸到了长江流域及沿海等主要港口。“改革后,允许报关企业在长江经济带区域‘一地注册、多地报关’,我们可以为长江流域的所有进出口企业代理报关手续。”公司经理林杰表示。
据宁波海关审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海关主要审核长三角区域鲜活农产品、有机化工品、塑料及橡胶、木浆及纸制品、纺织原料及制品、家具等32个章节。这意味着原来只是为沪宁甬三个海关拥有的审单专业优势可以扩大到整个长三角区域。
互联互通大幕开启。回顾长江经济带的形成轨迹,与要素的自由流动、贸易的自由化及市场的一体化密不可分。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市出口额为541.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为3.16%。
宁波市发规院副院长刘兴景博士认为,随着中西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与沿海港口进行合作,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无疑是当下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外贸规模的一条好路子。
打造进口商品集散中心
“上个月11日,我的合作伙伴已经在长沙的高桥大市场国际商品展示贸易中心开出了罗马尼亚馆。”46岁的宁波商人张荣自豪中透着一丝欣慰。借助两届中东欧博览会的宁波“主场”,短短两年间,他已经在宁波进口商品中心连开了三家中东欧商品专营店,产品远销安徽、四川等地,还迎来了源源不断的内地考察团,复制成功经验。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东欧国家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交流合作伙伴。而在宁波召开的两届中东欧博览会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双边交流合作的“黄金时代”,让宁波成为中东欧商品进军中国市场的首选集散地。目前,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的年进出口额超过22亿美元,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总额的二十五分之一。今年,随着匈牙利馆、罗马尼亚馆、拉脱维亚馆等一批中东欧国家特色馆的集中开业,进驻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中东欧国家特色馆从去年的5个增加到14个。
“宁波与中东欧16国的商贸互动非常紧密。尤其在进口和经营中东欧商品、项目落地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湖南省经促会秘书长杨恩奇感慨道。
专家认为,宁波要依托长江经济带腹地经济和消费优势,打造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示范城市,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提供更多贸易机会。“宁波搭建的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大平台,中东欧国家可以以宁波为支点,拓展至全中国。”11月5日,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召开的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经贸论坛,副市长陈仲朝向世界发出邀请,宁波再次争取到举办第三届中东欧博览会的机会。
在跨境贸易领域,宁波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同样存在合作机会。宁波是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今年初又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率先试点跨境进口业务的保税区跨境备案企业达481家,备案商品约10.7万种,发送包裹2738多万单,销售额为54.35亿元。目前,宁波保税区已在南京、西安、南昌、杭州等地开设了29家直销中心,2015年销售额达2亿元。
在重庆西部物流园,源于宁波的跨境电商巨头蜜芽宝贝已成为中国跨境电商的龙头企业。“现在,重庆保税仓日最高发货量达12万单。”蜜芽宝贝重庆保税仓总经理罗凯楠说,公司结合此前积累的产业、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势能,利用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区位优势,把欧洲海外货源更快捷地引入国内,与主打日韩商品的宁波保税仓实现错位互补发展。今年前11个月,蜜芽宝贝销售额已突破20亿元。
“宁波保税区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在引入全球商品方面先行一步,并通过跨境电商、设立直销中心等模式实现了向内地市场的辐射。”宁波保税区进口商品中心CEO汪涛说,驶入服务快车道的宁波口岸,也正以越来越完善的功能,成为长江沿线“大家用”的共享平台。
走出去布点“一带一路”
今年8月4日,宁波的蓝源资本与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宁波商会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总金额达338亿元,涉及电子商务、生物科技、商贸物流、旅游文化、高原特色农业等多个领域。
纵观宁波开放历程,广大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所形成的“活力经济”功不可没。在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带动下,宁波的民营经济创造的GDP超过全市总量的80%,创造利税占全市的70%以上,创造就业岗位约占全市的85%。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宁波如何利用开放大市的先发优势,奋力“突围”,谋求对内开放的再发力?蓝源资本董事长廖文剑认为,民间资本正是增强开放型经济内生动力的“发动机”。
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新一代的“宁波帮”也在各地商会引领下,争当排头兵,表现可圈可点。
借力宁波民资优势,抢占云南和南亚东南亚市场,正成为在滇宁波企业的共识。“截至目前,云南宁波商会已帮助当地招商引资超过100亿元。”云南省宁波商会会长罗云明表示,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发展主要通过产业重塑与升级来打破原来各自为政的产业格局,宁波利用民资优势,组团进行规模化的运作,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沿线城市的合作共赢。
让我们再将视线转向广西。今年6月17日,银亿集团与广西玉林市政府签署未来5年在玉林投资总额不少于95亿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银亿集团董事长熊续强说,“投资布局玉林,将有助于集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依托宁波民间资本优势,携手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布局“一带一路”,也是双方可以探索的新路径。市商务委资料显示,截至去年末,我市已在“一带一路”沿线的40个国家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526家,中方投资总额19.7亿美元。“重庆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陆地上的交汇点,宁波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海上的交汇点,双方可以在建设海外工业园区、跨境仓等方面开展合作,携手出海,成为长江经济带双城合作的典范,从而舞动整个长江经济带。”重庆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
“十三五”
开放型经济“补短板”
日前,《宁波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市累计核准中方投资额200亿美元,累计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1100家。形成民营资本加速输出、海外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比重上升、对外投资合作环境明显改善的发展态势,强化企业主体和人才队伍对“走出去”工作的支撑。
《规划》从服务“走出去”入手,将打造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加快对外贸易提质增效,以及更高层级、更新模式的“走出去”,列为我市新一轮开放型经济蓝图规划的新亮点。
《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企业“走出去”的事前引导支持、事中综合沟通及事后跟踪促进的跨国并购全链条服务体系。搭建“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走出去”管理效率,加强对“走出去”项目的跟踪和服务;优化境外风险防控管理,重点在企业相对集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和安全保障;推进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建立年度安全报告制度,加强对外投资合作企业的安全防控管理;发挥行业协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指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市、县与企业三位一体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有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然而,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大而不强”的现状,特别是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结构、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着眼全面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通过贸易、投资及服务领域政策创新,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内外市场相互联动、深度融合,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立足加快构建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通过搭建高水平双向开放平台,加快重塑宁波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和新动力;着眼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探索“稳增长、促融合、优结构、提质量”的转型升级之路,积极打造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着眼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化高端创新资源引入,提高外经合作水平,突出本土跨国公司作为创新主体及资源配置核心地位,整合提升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强服务支撑能力。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
推进国际产业
合作园正当时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统计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指导意见》。
在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调整、中国经济面临结构升级的当下,浙江早已孕育着开放型经济的新一轮变化。近年来,一个个契合国际需求、对接国际规则、推进产能合作的国际产业合作园次第兴起。
国际产业合作园是我省开放型经济在全国领先的一个探索性的建设平台。以全省第一个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宁波中意产业园为例,自2014年成立以来,其契合了目前国际产业分工的趋势,并逐步成为对接国际规则、实现产能合作、提升供给能力、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到2020年,宁波中意产业园力争引进总投资超百亿元项目2个,超50亿元项目5个。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产能达到800亿元,园区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的背景,一方面是当前我国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土地资源已现瓶颈,环保成本日益高涨;另一方面,国际合作游戏规则进一步更新,一批以成本为竞争力的产业将加速转移,如何进一步抓住开放发展机遇,提升“浙江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国际产业合作园可谓应运而生。
以开放促改革,国际产业合作园就是浙江谋划对外开放大平台的重要举措,通过与目标国别建立多层次更紧密的合作,为浙江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提供平台。
此外,国际产业合作园的建设,是浙江建立以自贸区为龙头、保税区为中坚、开发区为基础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在对外开放平台的局部地区先行先试,创新开放模式、契合国际规则体系、全面优化国际营商环境,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实现更大程度的开放。
如果说上一轮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以全球500强为代表的全球产业链布局,这一轮的产业转移则更多是各类专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在中国市场发展成熟后“走进市场”的选择。尽快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这类有针对性的平台、精准地吸纳和集聚特定行业,是在为国际价值链分工、产业分工中谋得更有利的地位打下基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