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公司采购领导小组成员对采购的物品进行验收
浙江在线12月16日讯(王丹静)派驻机构全覆盖后,宁波市纪委为更好发挥其“探头”作用,创新监督机制,拓展监督平台,不断提升派驻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去年以来,针对小单位、小资金、小项目、小采购、小干部5个领域容易发生“小官大贪”和系统性腐败等问题,采取查找隐患漏洞、健全体制机制、规范运行流程、严格责任追究等措施,建立权责清晰、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监督有力的“五小”监管体系,推动各级各部门权力运行“小而合规”“小而有序”。
“五小”廉政风险不小
“五小”是指小单位、小资金、小项目、小采购、小干部,别看这些领域部门小、资金小,但是廉政风险却不小。
“单位小、官职小,权力并不一定小。”驻市住建委纪检组组长沈美凤直截了当地说,宁波市住建委下属19个事业单位,其中20人以下的单位占到了三分之二,调研中发现一些单位存在较高的廉政风险,比如宁波市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公室,共15人,单位小,人员少,过手的钱却并不少。2015年,新墙材专项基金预收2433.98万元,返退2176.3万元,而基金返退因涉及验收、核算等诸多人为操作环节,如何监管是一个大问题。
市区道路被雨水冲刷出一些坑洞,修补一个坑洞只要几十元钱,这似乎是一笔小资金,但是积少成多。2015年,宁波市政道路养护投入经费有2500万元,其中,坑洞修补是一个重要内容。“修哪里、怎么修、修多少,往往都是养护人员自己来判断,班组长甚至一线工作人员都有拍板权。在决策权上不可避免存在着‘可大可小、可多可少’的弹性区间,都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驻市综合执法局纪检组副组长刘贵生说。道路坑洞修补以零星维护和养护为主,看起来活少量小,但是因为其采购金额在限额标准内,所以,从材料选择、工程量核算再到工程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
小项目,更是许多部门都会有,宁波市水利局小项目数量尤其庞大,特别是惠农水利项目,以农村水利管理处2015年安排的惠农水利项目为例,5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占到23%。
小采购事项众多的,还有市公交公司、体育局、商务委等单位,市商务委每年限额以下采购金额占到了总采购金额的90%。
医疗卫生单位,设备物资采购、基建工程建设、药品器械采购、总务管理等部门负责人,都是小干部,但手上的权力都不小。这些看上去虽然小事、小钱、小官,却都存在不小的廉政风险。
查找“五小”问题隐患
找准监督盲点
要防范廉政风险,首先要查出问题隐患,找准监督盲点。为此,宁波市纪委51个纪检组,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认真梳理“五小”事项,弄清“五小”相关的人事权、财政权和管理制度、运行流程,找准“五小”管理中的体制弊端、制度缺陷、管理漏洞和监督盲点。
驻市卫计委纪检组拉长“探头”,对市卫计委直属单位、医疗卫生单位的设备物资采购、基建工程建设、药品器械采购、总务(后勤)管理等环节相应部门(科室)负责人的任职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发现该系统部分直属单位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人员任职时间较长,有些甚至连续任职超过了10年,存在严重的廉政风险。驻市卫计委纪检组随即向卫计委党委提出建议,加强对直属单位“小干部”的管理,并将任职时间较长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人员列入重点监管范围。
市粮食局和市供销社都是老系统,下属有多个国有和集体企业,一些“老做法”和“老规则”长期沿用,情况较为复杂,纪检组到位后,以订单粮食收购、危仓老库改造维修、房屋摊位出租、资产处置、公务消费等9个看似“事小”的领域为“五小”重点监管领域,以界定工作职权为基础,从梳理工作流程入手,共排摸出31个廉政风险点,并专门制定了“监管清单”。
补齐制度漏洞
扎紧“五小”篱笆
“五小”领域容易发生问题、发生系统性腐败案。在宁波市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主任李金平看来,这些领域缺少规章制度,没有规范的运行流程,造成了管理有漏洞、监督有盲点,容易让小权力失控、小资金失管。
因此,建立“五小”领域权力规范运行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补齐“五小”的制度漏洞,调整“五小”重点事项的管办体制,并对“五小”事项的权力运行从法规依据、管理权限、运作流程、执行标准等方面逐项限制和规范,做到“五小”运行有标准可依、有制度可循。
在各纪检组的督促、推动下,市直各部门全面排查本单位“五小”领域廉政风险,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监管体系,如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公室将新墙体验收和专项基金返退的整个过程划分成多个环节、多个经办,分权制约,并对返退的关键环节验收环节制定明确细致的操作规范,规定抽检比例、凿洞面积等,增加“公示”环节,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开促规范。
市政道路管理所通过探索道路养管立项决策、构建养护管理和查询平台、建立相关审批和巡查制度等,对其进行监管制约。“现在即使修补一个5平方米以下的小坑洞,也要经过层层关卡,以此严格约束一线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市综合执法局市政道路管理所相关人员介绍。
水利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防范廉政风险的意见》《宁波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对小项目的运作管理。同时,对在局大楼办公且规模较小的4个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由局计财处统一结算、统一管理;对大楼外单位采取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严格审批、定期检查、跟踪审计等方法,进行风险防范。
市体育局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宁波市体育局小型采购管理办法》,从采购方式、工作程序和监督检查上进行规范,并实行管、采分离。
市商务委成立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实行分类归口管理、规范小采购购买流程、强化全程监管。现在在市公交总公司,哪怕要采购一把椅子,甚至连买一包复印纸,都要严格按照流程执行,自实施以来,通过审核把关,共核减金额11万元。
市卫计委制定了《宁波市卫生计生委直属单位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制度要求,基建科、药剂科、设备科、总务后勤科等重点岗位主要负责人,实行定期轮换。目前,各直属单位已基本完成了相关人员的轮岗交流工作。
这项工作开展以来,目前已推动宁波40余家市直机关部门先后制定规范“五小”监管的文件制度143个。宁波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五小”监管体系,就是要通过立规矩、建平台、优流程、强监管,看牢“小钱”,根本目的就是着力克服小、散、乱等现象,防止“小资金”使用过程中挤占挪用、截留、贪污等腐败问题的滋生。
今年1至9月份,通过督促规范“五小”监管,市直机关部门及派驻机构共开展廉政谈话、约谈3763人次,苗头性问题提醒谈话394人次,信访谈话及函询188人,诫勉26人,组织处理58人,重大职务调整11人,纪律处分60人。
构建“制度+科技”
廉政风险防控新模式
为加强对“五小”领域的监管,宁波市纪委推动市级机关各部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建立“五小”领域多种方式监管体系,健全监控机制,对“五小”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制约,规范“五小”权力的决策和执行。市城管局针对市政道路养护事项中存在事项零碎、面广量大,计量、核算和监控困难等问题,围绕道路养护事项从问题路面发现、决策、施工、验收、结算等基本流程入手,探索道路养管立项决策、构建养护管理和查询平台、建立相关审批和巡查制度等,对其进行全程的监管制约。
同时,宁波市纪委推进“三库一网”(信息库、问题库、人才库和监督网)工程建设,采集全市3000余名市直机关处级干部廉情信息,实现处级干部廉情信息全覆盖,探索信息化监管新模式。在市运管局,对基层执法实行全方位监控,只要执法车辆一启动,车载监控视频系统自动开启;在自家孩子读书的学校门口停车,GPS围栏系统自动报警提示;市财政局则通过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系统,应用“互联网+”,盯紧“小事”的每一个环节,对廉政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自动预防和预警处置的动态管理,构建起“制度+科技”的廉政风险科技防控模式,为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
宁波市纪委还督促市级机关各部门建立起巡察工作制度,联合多方力量,强化综合监控,把“五小”权力运行情况作为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共对250余家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至目前,全市已发现问题3300余个,移送线索320余条。此外,运用第三方监督方式,加强对“五小”权力运行的监控。比如,市体育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直属10家事业单位以及39个体育社团的财务收支情况、内控制度、基本建设项目及专项基金的使用进行全面审计;市商务委对购买服务情况定期通过内审、专项督察、委托第三方审计等方式进行检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