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是大海,甬江逐浪高。
新春伊始,宁波“动如脱兔”。短短一周内,就集中安排了一系列重大会议、重要活动,从总体布局上明确了“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任务举措。
而甬江科创区,正是“一流城市”最显著的标志性工程。
2月2日上午,这台承载着重大历史使命的“科创重器”隆隆启动——甬江科创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甬江科创区管委会在会上正式揭牌。
宁波究竟有多重视科技创新?通过该平台的组织架构,就能看出端倪:
甬江科创区建设领导小组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分别是市委、市政府的“一把手”,副组长和成员则包括相关市委常委、副市长和各区(县、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今天召开的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主要领导更是一同出席,为甬江科创区点赞、鼓劲、助阵。
“可以说,我们是以最顶配的架构、最顶尖的资源推进甬江科创区建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说。
这样的信任、这样的期待,甬江科创区配得上、担得起。
宁波要“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就必须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国之大者”上拿出“第一等”的业绩、作出“第一等”的贡献;
必须以强大的科创引擎为核心,驱动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壮大;
必须以高能级、广覆盖、强辐射的人才平台体系作为支撑,加快建设人才高地。
要求越高,挑战越大。这些方面,宁波有基础、有优势,但短板依旧突出。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量、投入强度,高端科教资源、领军科创企业、优质科技服务,都与先进城市有较大差距。”
“产业集群‘优’的质量、‘强’的能量、‘绿新高’的含量都还有欠缺,特别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工业基础软件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人才结构还有待优化,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偏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高能级科研院所、领军型科技企业的支撑。”
……
领导小组会议上,彭佳学深入分析问题。
甬江科创区正是一把破题的“钥匙”。
它的发展定位,是“打造立足宁波、服务区域、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
有了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源泉”,才能为产业集聚发展送去甘甜雨露,灌溉人才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
如何用好这把“钥匙”?市委、市政府抛出了四个关键词:
领先领跑、聚能聚势、大气大美、重构重塑。
领先领跑,就是要乘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东风,力争形成更多原创性突破、指数级跃升。
“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
“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孵化计划。”
“加紧部署‘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更多的理论新突破、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才能不负“策源”定位。
聚能聚势,就是要推动创新要素的量级和能级上一个大台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集聚、催化、裂变效应。
“推动更多科研院所‘国家队’、创新企业‘瞪羚羊’、研发总部‘生力军’到科创区布局。”
“迅速壮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等队伍。”
“全面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协同创新体系。”
“迭代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量变引发质变。高端企业、优质人才的迅速积累,将推动甬江科创区发展品质的显著跃升。
大气大美,就是要呈现精致大气、时尚大方、全域大美的气质和形象。
甬江科创区不只是纯粹的科创平台。在这里,两条山脉连绵、一江东汇大海,特色文化遗存丰厚,完全有条件成为宁波大都市最有标识度、最具时尚感、最为现代化的魅力片区。
“让科创区展现独树一帜的风貌、独具魅力的美感!”
“为创新火花迸发、创造灵感激荡营造一流的环境!”
“让数字生活、未来场景在科创区精彩呈现!”
以大科创牵引大都市、塑造大气魄,宁波的“城市新封面”“形象金名片”呼之欲出。
重构重塑,就是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让甬江科创区成为“深水区”改革攻坚的“试验田”。
首席科学家、青年科学家、校企高层次人才,支持保障的政策将不断迭代完善;
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宁波全力造“标杆”、争“最优”;
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的牵引下,把甬江科创区“最好空间留给最核心功能”,全面提升空间、功能集约化水平;
作为市委、市政府“一盘棋”打造的重大平台,甬江科创区将依托自身体制改革的“先天优势”,在“试验田”里种出更多“创新果”。
大手笔规划、大格局推进,甬江科创区的建设已全面铺开。
下非常之功、成非凡之业,全市上下齐心共建已汇聚成势。
“在东海之滨、甬江之畔造就一个世界一流的科创区,为宁波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提供最坚实的支撑。”这是市委、市政府的未来展望,也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