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开化两项全球唯一!神奇古田山科研水平世界领先
2016年08月23日 14:58:34 来源: 开化新闻网

  浙江在线8月23日讯 近日,记者从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监测学术研讨会上,古田山红外相机全境网格化监测项目获野生动物监测优秀奖。这个奖项,后面有什么故事呢?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苏庄镇境内,主要保护国家珍稀濒危动物白颈长尾雉、黑麂及其原生态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107公顷。1975年3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优势独特,生物资源丰富,为森林的长期生态多样性动态监测和机理研究提供最优平台。而古田山红外相机全境网格化监测基地,就是全球唯一的保护区全境网格化动植物综合监测示范基地。

  “眼”观六路的神奇“眼睛”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动物种类繁多,可要想掌握最全的动物信息,还少不了高科技的帮忙。从2014年5月开始,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科院植物所马克平团队申小莉博士后合作,在北京大学李晟老师的技术指导下,开展全境网格化红外相机动植物综合监测,并率先建成全球唯一的全境网格化监测示范基地。在保护区全境范围内,运用红外相机调查技术来探测和记录地栖性大中型动物(兽类和雉类)。

亚洲黑熊

  “我们把整个保护区划分为93个1km×1km的调查方格,每个方格内放置1台相机。”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教科副科长余建平介绍,这就相当于,在森林中安放了93双神奇的“眼睛”。每4个月将这些“眼睛”换至同一方格内的新位点,一年调查时间内单个方格调查3个位点,所有位点间距大于300米。能准确记录在不同季节、坡度、植被情况下,兽类的活动情况和种群变化,以坚实的数据和先进的生态学模型应用,使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研究、监测的深度与广度上走在国际前列。

黄麂

鬣羚

白鹇群

  经过数十年的保护,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园”啦!据近几年全境网格化红外相机监测表明,保护区内现有白颈长尾雉种群数量达到了500-600只、黑麂种群数量约300-400只、白鹇约1200只,此外还有云豹、黑熊等等。保护区内共有两栖爬行类77种,鸟类211种、兽类5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3种,省重点保护动物46种。2014年,还发现了全球十大新发现物种之一——蚁墙蜂。

  国际性科研前沿的森林BEF研究

  除了神奇的“眼睛”,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一项全球唯一的项目,那就是国际性科研前沿的森林BEF研究项目。

  2008年5月13日——15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与欧洲生态学家合作的科研项目——森林BEF研究项目(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平台)在古田山正式启动。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在亚热带开展的森林BEF研究项目。该项目在古田山共建立了27个30×30米的古田山参考实验样地、1公顷的古田山预实验样地和53公顷的大型森林控制的古田山主实验样地,主要目标是阐释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乔木物种多样性的不同丰富度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土壤侵蚀控制等服务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食物链中其它营养级(昆虫、菌根真菌等)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等等。

南方红豆杉

  除此之外,近年来,德国、英国、美国、瑞士、印度、新加坡等国外专家学者1900余人次参与到古田山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中。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最完善检测样地体系、“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项目、傅伯杰院士专家工作站……也纷纷落户古田山。一个物种丰富、生态资源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保护区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期待古田山这片神奇的土地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期待更多的科考爱好者来“神秘的古田山”探索。


标签: 科研;动物;治污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