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4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江帆)5月中旬,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后濠湖畔,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其中有清华大学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产学研联合会和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他们都来上虞考察纳米技术“治水经”。
“后濠湖放置4台纳泡机、8台推流器,采用纳米气泡水体透析技术+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实现对黑臭河道的有效治理。”面对专家学者,上虞区治水办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项颇见成效的技术叫“纳米气泡水体修复技术”。
后濠湖位于东关街道中心区域,长343米、宽44米,受到附近居民生活污水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检测表明湖底积有很深的污泥,河道水质透明度不到10厘米,长期处于劣V类水质,是上虞最难治理的河道之一。
“以往整治河道,多以工程项目治理为主,比如护岸修建、河底淤泥清除等,但治理效果并不稳定,时常反复。”据上虞区治水办介绍,去年8月,东关街道联合浙江工业大学环保设计研究院,创造性地使用纳米技术治污,经专家推荐购买纳米技术机器。这种纳米气泡水体修复技术,对加快贯通平原河网、增强水体流动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纳米两字听起来“玄乎”,但实际操作并不复杂——把一根长管子伸到河底,通过纳米技术把河底污泥板结并打捞上来。“先把水里的脏物透析出来,把水变干净,提高水体透明度。然后再给河道供氧,提高水里的有效溶解氧,为水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形成生物链,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纳米气泡装置由多级泵和乳化器等组成,能把空气压缩到临界状态,溶解在水里后再瞬间释放,产生纳米气泡。
据了解,纳米供氧在单位气量下产生的有效溶解氧,是普通曝机供氧的2万倍,同时结合水中种植的狐尾藻,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从而将“死水”转变成会呼吸的活水。
“采用这项高新修复技术,能激活河水生态系统,对黑臭河道进行有效治理。”东关街道水利员介绍,经过3个月治理,后濠湖水质已明显好转,由原来的劣V类变成了Ⅳ类水质。
“后濠湖的水环境治理,是一个生态技术治水的样板。”看了现场展示,中国产学研联合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邓泽洪感慨,上虞这项科技治水做法,对北方部分地区的水环境治理很有借鉴意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