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0日讯临近中午11点进村,我刚好赶上万竹口村"6199”食堂开饭时间。
"6199”食堂设在"养老照料中心”底楼,干净、整洁。在这个约为50平方米的小餐厅里,七八位老人正坐在餐桌前吃饭。
今天给老人们吃的米饭,主菜是"泡响”,这是一道仙居特色菜,它由面粉、豆腐、肉沫混合在一起,放锅里先油炸一会,再煮熟吃。老人夹了一块塞到我口里,软口、醇香,很是下饭。
餐厅隔壁是厨房。炊事员阿婆沈贵玉,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此时最忙碌了——掉光牙齿的老人王彩英,想喝粥,得给她熬好,然后再将饭菜送到村里一些老人家中,他们都上了90岁,走动不方便了。
何谓"6199”食堂?村委会主任陈建飞解释:专门为村里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常年开设的爱心食堂,"61”指代儿童,"99”指代老人。一般在正月十四至农历十二月二十八"营业”,这段时间,一日三餐,老人们每天聚在一起吃,孩子在暑假或周末来就餐。
食堂的开销从哪里来?村干部介绍,到"6199”吃饭的,根据不同年龄段,每人每月150元至250元不等,由他们的家人年初一次性交纳,不够的部分,由村里的慈孝基金来贴补。
去年在这里集体吃饭的老人有17位,今年则超过了20个。"隔壁邻村有几个老人也想搭伙吃。”陈建飞说。
饭后,让村民带路,我来到陈丰元、金小翠英夫妇家。两位老人都上了90岁高龄,他们行动不便,每餐让炊事员送饭上门。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进村入户做木工装修,小儿子在仙居城关事业单位上班。
"吃得开心的。”虽然腿脚不好,但老人耳聪目明,说话中气很足。今年94岁的金小翠英,吃好饭后,端坐藤椅上,在屋檐下晒晒太阳,满是皱纹的脸上始终舒展着笑容。
接着,她拨通大儿子的手机,一定让我和他聊上几句。老人大儿子说,以前,他出门做工,中午必须赶回来给父母做饭,非常忙。"现在,我爸妈在食堂里吃得开心,我出门赚钱就省心、安心了。”
不久,有几个村民围过来一块闲聊。有人透露,因为有了这集体食堂,一些本来准备去敬老院的老人都纷纷改变了主意。因此,今年来食堂吃的人数就多起来了。
仙居县"慈孝办”工作人员介绍,"6199”食堂在全国是首创,最先是由仙居广度乡里岙村"发明”试行的,后来逐渐在仙居农村推行,眼下共发展到69家,将近1400名空巢老人在爱心食堂里安心用餐,万竹口的"6199”做得最好。
"保证父母有房住,吃饱,穿暖”,这是万竹口村"赡养父母十训”第一条。养老问题,是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一个持久而又迫切需要破解的困局,因弘扬慈孝文化而创建的"6199”食堂,对此不一定是仙丹妙药,却很实用,也暖人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