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从“穿婚纱”到“抬花轿” 130年历史的轿班子重现临海街头
2016年05月27日 14:39:00 来源: 台州商报 记者 颜静 见习记者 夏仲超

  图为“毛家班迎亲队”正在进行花轿迎亲。

  浙江在线05月27日讯 凤冠霞帔,十里红妆,八抬大轿,在欢快喜庆的唢呐声中,八抬大轿将新娘迎娶进门是我国的传统婚俗礼仪。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人更趋于简约的西式婚礼,使这些传统的婚俗元素逐渐淡化,许多人甚至只能在影视作品中一饱眼福。

  而这段时间,这样的迎亲场面在台州却不少见。

  5月18日,在温岭举行的一场婚礼让人眼前一亮。迎亲环节中,新郎洪建骑着高大的骏马而来,在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中,八抬大轿将新娘娶回了家。

  一时间,迎亲现场的照片在网络上火热传播,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婚礼既传统又特别,充满正能量,值得提倡。

  其实,穿戴凤冠霞帔坐花轿历来是台州婚俗中的传统,如今它已成为当下广受年轻人欢迎的婚礼形式,而市场上迎亲“轿班子”的复兴,更为传统婚俗的复兴增添了新的活力……

  130年的轿班子

  扬起迎亲新风尚

  今年76岁的郑先春老人,是临海小芝镇“龙岙村轿班”的第四代班主。从小跟着爷爷和父亲在轿班里进进出出,郑先春对轿班有着特殊感情。15岁那年,郑先春开始学习吹唢呐,并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成为轿班的新一代接班人。

  “龙岙有句老话,人生人世求富贵,花花轿子坐一回。我们‘龙岙村轿班’ 在清朝末期就已从事花轿迎亲了,至今已有130多年。 ”郑先春告诉记者,在过去,新人结婚大多使用花轿迎娶成亲,这是传统习俗,因此轿班也以经营红事为业。

  龙岙村的老人们回忆,曾经的“龙岙村轿班”队伍整齐,并有自己的唢呐队,在小芝镇小有名气。当时的农村,大家干这一行都是半职业的,轿夫也是临时雇来的,但轿班的口碑却很不错。

  “据我父辈所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龙岙轿班最为繁荣的时期,生意很好,添置的轿子也多,轿班经营得生机勃勃。”郑先春告诉记者。

  后来,由于提倡新法,婚礼简化,轿业生意逐渐清淡。“业务也少得可怜,甚至无人问津。”郑先春说,身为班主的他纵然心痛,却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轿班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直到2010年,26岁的毛武顺从姑爷爷郑先春手中接过了“龙岙村轿班”的班主重担,并重新组建了一支队伍,更名为“毛家班迎亲队”,从事花轿迎亲。

  为了重振 “龙岙村轿班”,毛顺武从镇上一位老木匠那里买了一顶制作于50年前的花轿,无论是油漆绘画,还是木雕,这顶花轿都深得对花轿有着浓厚感情的毛顺武的喜爱。而后,通过各种渠道,毛顺武又买了3顶花轿,同时,他还购入迎亲中所需的各种器物,大到各种伞、扇,小到每个人的衣服。

  而到如今,无论是人员还是器物,“毛家班迎亲队”已初具规模。

  据毛武顺介绍,一个完整的迎亲队伍,通常有4人舞狮,再由2人鸣锣开道。“锣声一响,队伍出发。”毛武顺说,开道锣之后就是开道旗,一般都由2人举。而后紧接着的是迎亲牌和喜牌,红色长方形的牌子上写着“迎亲”和“喜”字,一般是新郎家安排2人负责举牌。迎亲牌之后就是灯笼了,根据新人的要求,2人与6人组的都有,一般都是伴娘提着。紧随其后的新郎官则坐在大马上,英姿飒爽。

  “新郎之后是乐队,一般的乐队大约有6人,3人吹唢呐,另外的负责锣、鼓、叉。”毛顺武告诉记者,如果新人想要形式简单一点,可以直接用移动音箱播放迎亲曲目,替代乐队中的唢呐等乐器演奏。

  “在乐队之后,一顶红色的大花轿缓缓而来。4到8位轿夫扛着花轿,喜娘或是媒婆跟在一旁,并有2人抬着黄罗伞、黄罗扇尾随。”毛顺武说,传统的迎亲环节十分繁琐,他已经做了适当的简化,但旗、锣、伞、扇这些传统经典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一场婚礼下来,一般价位在一万五千元左右,如果要全套配齐,估计两万元左右。”

  中式婚礼市场见好

  订单量逐渐增加

  在当今的婚礼市场上,西式婚礼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但依然有不少人对中式传统婚礼情有独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10年10月6日那场的婚礼,受到台风的影响,原先准备的马因为站不住脚没法通过椒江大桥,我们就建议新人能不能换马车,但新人非常坚决,要等马到了再举行。”毛武顺说,自己对花轿有着特殊的感情,而顾客的态度让他更加坚定了前进的步伐,决定要将传统的婚俗文化发扬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电视剧《红高粱》开播,男主人公余占鳌的轿班和“颠轿”一度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中式婚礼的关注。

  “也许是受电视剧的影响,我们的订单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增加了。”毛武顺告诉记者,原先自己还在为接不到订单发愁,而如今每天都能接到准新人的电话咨询,“轿班迎亲环节是许多婚庆公司都做不了的,遇到新人想要做这种形式的,婚庆公司一般会直接介绍给我们。”

  这两年,“毛家班迎亲队”每年都会有十七八单的迎亲业务,毛顺武说,由于许多新人选的结婚日子比较集中,多的时候一天就要做三四单。两年来,毛家班的迎亲队伍也遍及温岭、杜桥、三门、天台等地。“目前已有3个人交了定金,下半年将迎来结婚旺季,订单量也会随之增加。”毛顺武感到很开心。

  订单的增加,也为毛武顺的队伍增加了许多人气。“现在我一般会请村里有经验的人来加入,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毛遂自荐,带动就业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一起来体验并宣传传统的花轿文化和婚俗礼仪。”毛顺武说,能够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出一份力,他感到很自豪。

  婚俗的回归

  也是文化的复兴

  从盛行“穿婚纱”到流行“抬花轿”,近年来,中式婚礼逐渐成为台州婚礼中的一种新风尚。而回头再看,时隔近百年,这恰恰也是传统婚俗的回归与复兴。

  在临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多年,沈建中对临海当地的民俗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深厚的情谊。看到本地的传统婚俗文化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他感到很欣慰。

  “台州府城婚俗礼仪历史悠久,但历史的变迁使花轿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2005年,临海开始了对花轿文化的整理和保护。当时,我们请了著名的古建筑专家黄大树先生重新制作了5顶花轿。后来又通过各种渠道,对一部分老花轿进行修理和收藏,同时,通过仿旧制新,如今花轿总数已经达到了近50顶。”沈建中说,2010年,“台州府城婚俗礼”入选第四批市级非遗,作为临海风俗中的一块瑰宝,花轿文化值得被宣扬,被关注,被珍视。

  沈建中认为,身处新时代的年轻人,能够喜爱传统文化并弘扬,十分可贵。但是,无法避免的是其中部分人只是一时兴起,或是将传统婚礼的形式作为哗众取宠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发自内心地接受并喜爱这样的传统婚俗形式。因为在这看似简单的婚俗习惯背后,承载的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而现在非常精通台州府城婚俗的人已经很难找了。

  “从相亲、选八字到小定、大定再到暖房、迎新娘、拜堂、闹房、送洞房及回门,各个环节都十分讲究,而迎亲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像起轿前花轿左右各转三圈、丈母娘泼一盆水、轿子里放金元宝、撒五色米……每个细节背后都有深意。”在沈建中看来,婚俗中的礼仪不仅表达了象征着美好顺利的意愿,从某种程度上,风俗文化还有巩固婚姻的作用,“夫妻相守白头到老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弘扬的,婚姻不可当作儿戏,一旦结婚便意味着有了道德约束,再看如今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婚俗文化十分有教育意义。”

  为了让市民更近距离地认识传统婚俗,临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举办了传统婚礼的展示。

  “结婚的新人是请人扮演的,迎亲队伍和媒婆都齐了,迎亲、拜堂这些礼数,一样不落。2个多小时的婚礼过程,吸引无数市民围观,拍照的拍照,拍视频的拍视频,场面十分热闹,老百姓们都很喜欢。”沈建中说,通过传统花轿迎亲的形式,将婚俗文化进行演绎和展示,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弘扬这些一度遭遇“断层”的文化,他觉得十分有意义。

标签: 花轿;婚礼;中式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5275295479355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