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渔村丰收景象。许华鸣 摄
浙江在线6月18日讯 在“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椒江区12位小学生的回信中,他将60年前登上大陈岛垦荒创业的垦荒队员们,称作“最可敬的人”。转瞬一甲子,凭着“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第一代垦荒队员和他们的后代,在大陈岛的发展历程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80岁的老垦荒队员缪茜茜来自温州,她自1956年响应团中央号召登上大陈岛,在岛上工作了26年。如今虽已不在岛上生活,但大陈岛的些许变化,她都要告诉过去的老队员们。她感叹:“当年我们刚上岛时,到处是废墟。后来在垦荒队员们的建设下,面貌渐渐有了变化。现在的大陈岛发展,那又是天翻地覆了。”
从东海上的贫瘠海岛,到现今的发展热土,说起大陈岛的“升级换代”,经济提升令人瞩目。2015年,大陈镇全镇实现了海洋经济总产出5.42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439万元和737万元,同比增长26%和6.7%;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152元,同比增长14.99%。
依托天然优势
蓝色经济势头强劲
大陈镇行政区域面积14.6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民区、6个行政村。借助茫茫海洋带来的天然优势,大陈的经济发展也与“蓝色”密不可分。
海洋旅游业、渔业等是大陈岛发展的支柱产业,产业之间也是息息相关。旅游大巴司机李友春在岛上生活了63年。他说,工作以来,他已经先后换过七辆大巴车,为他家带来了主要的经济收入。老李还有一大批熟客,每年都会慕大陈的海鲜而来,成为了岛上渔家乐的常客。颜丹红经营的渔家乐在岛上开了十多年,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年的营业额能达到十万元以上。
对于大陈岛的开发建设,椒江区高度重视,先后成立了旅游发改委员会、大陈综合码头建设领导小组、大陈台州航运集聚区建设领导小组等。去年,大陈全年开工超千万元项目有6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是2014年的1.2倍。
“保持我镇经济高中速增长,要坚持项目驱动,抓住机遇,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以旅游增加消费需求,切实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陈镇党委书记李昌建表示,“我们要牵住旅游开发这个‘牛鼻子’,改变就渔业抓渔业、就工业抓工业的单一方法,实现产业之间的正向拉动。”
渔业生产更多元
产业结构更合理
大陈岛是浙江“蓝色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国务院颁布《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计划》后,更为大陈岛发展海洋经济带来了有利的发展机遇。
不过,近年来,由于海洋渔业资源逐步衰退,以捕捞业为主业的产业经济发展形态亟需改变。为此,大陈镇立足于区位和资源两大优势,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大陈岛黄鱼科技养殖的比较优势尤为突出。央视军事农业频道CCTV7农业科教栏目专门推广了“大陈铜网围海养殖方法”。
通过充分发挥大陈岛海域优越的养殖环境和资源条件,大陈打造了台州首个海洋牧场。岛上依托创新潮间带养殖、岩头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多元化养殖模式,将海带和黄鱼混养,实现了自然海域的“农牧化”生产。目前,大陈镇已投入资金400万元,建成台型钢筋混凝土人工鱼礁7000立方米,并放流了海蜇苗、梭子蟹苗等。
大陈渔业生产转型已经卓有成效。2015年全年,大陈实现水产品产量6.84万吨,其中捕捞产量6.36万吨,海水养殖产量0.48万吨,海水养殖占比在逐年上升。同时,大陈实现渔业总产值5.41亿元,同比增长26%;渔业增加值1.24亿元,同比增长23%。
去年,大陈岛成功举办了中国·台州国际海钓邀请赛暨全国海钓锦标赛(台州大陈站),并获得了国家级海钓竞赛基地称号。这更使得它在全市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以此为契机,大陈岛加快综合开发,积极拓展休闲渔业与旅游项目。项目总投资7400万元,一期工程购置了13条养殖船投入生产,二期开工建造了两条休闲船和游客服务中心。
发展不忘自然
生态经济走向可持续
大陈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的馈赠。因此,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大陈不忘坚持生态之路。目前,大陈岛正在加快建设浙江生态渔业示范区的步伐。
依托椒江院士工作站的技术力量,大陈镇建设了象头岙综合水产苗种繁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高新技术在大陈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与开发。此外,岛上还积极引进专业化运行公司,培育全国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基地。
据悉,至2020年,岛上计划建设浪通门浅海养殖区、马道头浅海养殖区等八个浅海养殖区与两个浅海放流增殖区,并在象头岙建设成面积约26公顷的围涂养殖区。
大陈镇还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清洁海岸等活动,定期开展海洋垃圾监测工作。同时,岛上试点开展了养殖尾水的净化循环处理工作,以减轻近海养殖的污染压力。
与此同时,大陈镇联合椒江区海洋与渔业局、大陈边防派出所等对辖区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洋旗-竹屿)海域定期开展巡逻保护,确保了海洋经济鱼类正常生长。岛礁保护行动,对外来人员盗挖岛礁资源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有效保护了岛礁资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