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8日讯 “很多曾经常见的老物什,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消失在我们生活中了。”两个月前,温岭城南镇彭家村文化礼堂的管理员林瑞俊,有了一个奇特的想法,“我想把以前的彭家村找回来。”
他的想法,得到了彭家村全体村民的支持。短短两个月,村民们自发捐赠200多件老物什,原汁原味地复原了一个世纪前的彭家村。
一个世纪前的温岭农村是什么样子?到温岭彭家村文化礼堂逛逛就知道了——
1
推开门,走进一个世纪前的农村生活
老物什的陈列室,在文化礼堂的二楼,它有个特别的名字,叫“谷岙记忆”,“谷岙”,是彭家村的“曾用名”,它提醒着来客时代的变迁。
陈列室的布置非常别致,推开门,仿佛走进了一个世纪前彭家村的一户普通人家:
彭家太婆从“坑床”上醒来,床箱里粮食很满,昨晚她睡得踏实。
天还没擦亮,彭家太公还在熟睡。太婆烛台上点上火,对着梳妆镜,从“油瓶”里取出菜油,细细地摸在自己的发髻上。
太婆裹过小脚,有双三寸金莲,走不快,她慢慢下了楼,到了“屋灶间”,先在瓦壶上舀进水,挂到灶台边,柴火的余温会把瓦壶里的水烫开,一家人可以喝一天。
太婆取过放在风箱上的硬刀,开始劈柴烧火做饭,她要及时准备早饭,不耽误太公去田里劳作。对了,现在是雨季,“越迟”也要让太公带上,等太公吃好饭出门,太婆用“显九”刷了锅,坐到窗口,开始织布的营生。
太阳快落山,累了一天的太公到家,把犁和锄头挂到猪舍的墙上,太婆拿出“长桶”,招呼他去洗澡……
2
60年前,用买两间房子的钱买了一张床
“谷岙记忆”里,最吸引人的,还是放在陈列室入口房间的一张漂亮的大床。
60年前,20岁的陈宗祥结婚,一家子喜气洋洋,他的父亲更是开心,准备为儿子买一张上好的大床。
听说县城有个医生,恰好想卖掉自家一张定做的床,陈父翻山越岭到了县城,一看到这张床,就挪不动腿。
这是一张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间独立的小屋子,床前设浅廊,长出床沿三四尺,两侧各有一个小柜子,可以放置衣物,最让陈父眼前一亮的是,这张床三面设有可以开关的窗户,冬暖夏凉。
医生说,这叫“拔步”床,要价2900元,这在当年可是一笔巨款啊!陈父咬咬牙,买下了这张床。到现在陈宗祥都记得,父亲带着两个汉子,吭哧吭哧把这张床搬回彭家村的兴奋样子。
“那天很多乡亲都来看,都说买这张床的钱,都够买两间房子了,父亲脸上挂着笑,从来没见他这么高兴。”陈宗祥回忆。
这张“拔步”床,陪伴了陈家四代人。听说村里的文化礼堂在征集老家具,陈宗祥二话没说,让人把床送了过去,“大家看到这张床,赞不绝口,我父亲泉下有知,肯定也会笑得像那天那么开心。”
陈宗祥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想让在英国工作的孙女,回到彭家村,带着她再来看看这张床,看看彭家村祖祖辈辈的生活。
3
200多件老物什,存着村里人的乡土记忆
为了原汁原味地还原当年的生活,大家费尽了心思。现在“谷岙记忆”里,已经安放了200多件老物什,大多数,是村里的老人找来的。
有的老人还特地去自家已经拆掉的老房子里翻找,找出老物什,送到文化礼堂。
林瑞俊告诉记者,大多数当年工作生活会用到的老物什都已经找齐了,遗憾的是,以前彭家村有几架水车,现在只找到一点残骸。
每当有人来参观,来休憩的老人们总会很热心地介绍起这些老物什的典故:
“这架纺车,是村里唯一一架了,几乎已经坏了,谁也修不来,找了好多人,才找到一个老师傅,把它修好。”
“这个蚊帐的挂钩,可是用犀牛角做的,有好几百年了,不锈不烂,也就当年有这个。”
“你脚下的这块地板也有说法,是我们特地从一间四百多年的老房子里拆来的,你踩踩看,多结实。”
“这件蓑衣披在身上,风雨不透,田间地头干活,谁没有这样一件好帮手。”
村民们眼神里满是神采,这些老物什陪伴着他们父辈祖辈在彭家村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留存着浓厚的乡土记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